寒蟬效應下港人自我族群認同下降 自稱”中國的香港人”比率創新高

香港民意研究所公佈最新調查顯示,香港人身份認同指數回升達81.8分持續排名第一,自稱為”中國的香港人”比率有34%,創1997年主權移交以來的新高,有民間團體分析,調查結果可能受近年港人移民潮影響。(美國之音 湯惠芸)

《港版國安法》實施後的寒蟬效應持續影響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感。最新一項民意調查發現,自稱為”中國的香港人”比率有34%,創1997年主權移交以來的新高。有分析指,自去年底香港運動員參與國際賽事,多次發生播錯香港國歌事件,引起港府高調回應後,很多市民於恐懼及警惕不敢自稱作”香港人”。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寒蟬效應下港人自我族群認同下降 自稱”中國的香港人”比率創新高

前身是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的香港民意研究所,上星期二(1月10日)公佈最新的”市民身份認同感”調查結果,這項調查由1997年主權移交開始,每半年進行一次。

中國人身份認同大幅上升創10年新高

這次調查在2022年12月5至9日,以電話隨機抽樣訪問1,004名18歲或以上,操廣東話的香港居民。

自稱”中國的香港人”創主權移交新高

如果把”香港人”和”中國人”身分對立比較,限制受訪者在”香港人”、”中國人”、”香港的中國人”和”中國的香港人”,4個身份選項中選擇自己最認同的身份,有32%受訪者稱自己為”香港人”,21%自稱為”中國人”,12%自稱為”香港的中國人”,另有34%自稱為”中國的香港人”。

結果顯示,自稱為”中國的香港人”的受訪者最多有34%,較半年前上升3個百分點,創1997年有紀錄以來的新高,而自稱為”香港人”的32%受訪者,較半年前顯注下跌7個百分點,創2012年以來的新低。

”中國的香港人”創新高或因恐懼警惕

保育廣東話及繁體字的民間組織”港語學”召集人陳樂行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調查進行期間正值去年底香港運動員參與國際賽事,多次發生播錯香港國歌事件,引起港府高調回應,令很多市民擔心自稱為”香港人”可能會有問題,受事件影響市民回應”中國的香港人”創新高,可能是出於恐懼及警惕,而不是基於文化脈絡的回應。

陳樂行說:“他(受訪者)會擔心這個本身稱呼自己是”香港人”,這個方法是有問題,而轉移去稱呼自己是”中國的香港人”,他未必是在稱呼自己是”中國的香港人”的時候,有一個很深厚的文化脈絡,例如我覺得我用筷子、吃中菜是中國人的一種,不是一個這樣基於文化意識的一個回應,反而是對於近年來很多主流媒體、或者是主流的一些官方機構都很強調用”中國香港”這個名義的時候,是一個恐懼及警愓,以致他變了用這個”中國的香港人”。”

陳樂行表示,近年香港出現大規模的移民潮,加上留在香港的市民回應民調時可能有政治壓力,對身份認同的調查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

陳樂行說:“這個民意調查都是有它的限制的,因為現在其實很多移民潮,你說移了出去的香港人他們怎樣去思考他們的身份呢﹖或者是在香港的香港人,他會不會因為一些政治壓力,而去選一個比較安全的取態呢﹖這些都是我們要思考的。”

國安教育或對中學生造成反效果

本身是中學補習老師的陳樂行表示,雖然在國安法實施之後,由幼稚園到大學都必修國安教育,他接觸的中學生對香港人身份認同,仍未受到國安教育的影響,反而香港的學生意識到他們受的國民教育及國安教育,甚至比中國大陸的學生更嚴厲,例如去年底中國已故領導人江澤民逝世,香港的學生甚至在考試途中要起立默哀,這些前所未有的安排連中國大陸的民眾都感到奇怪,對香港學生可能造成反效果。

陳樂行表示,調查顯示自稱”中國的香港人”創新高,可能是受訪者出於恐懼及警愓。(美國之音 湯惠芸)

陳樂行說:“即是就算有些(大陸)人他”翻牆”去看到我們(香港)有關的文章、報道,他都會覺得是很匪夷所思,即是大陸人都會留言說你是不是”作(假)”的,我們中國都沒有這樣去站起來悼念(江澤民),不會在考試中途站起來啊,變成這個我覺得是它(香港教育局)不要說是跟大陸,甚至乎比大陸是有過而無不及的。”

陳樂行表示,他接觸的中學生會覺得國安教育及國民教育的內容,只是強調要守法及愛國,內容太低層次但是佔用不少的課堂學習時間,會感到厭煩。

陳樂行說:“中學是必修的一科,甚至乎去到大學亦都是必修國安教育,去到一個年紀這麼大的情況下,都要放棄一些專科學習的時間,去讀(中國)內地是一些小朋友才去讀的國安教育,他們(香港學生)其實很本能地會覺得很厭惡,因為他們的教育跟他們的年齡是不對等,他們在教的東西都是在讀守法、愛國,這些其實是一些很低層次,應該說是很容易掌握的東西,對於他們來講是太(容)易以及沒有挑戰性,變成他們就會很厭煩,你只是要他們背書、讚好、寫一些文章說這樣好、那樣好,他們覺得沒思想、沒挑戰性的時候,其實青少年是對於這一些比較上是背書,就這樣說認同的一些教育,是本能地去厭煩的。”

學者指統計學上出現”向中位回歸”趨勢

香港民意研究所前副行政總裁鍾劍華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身份認同的民意調查持續超過25年、每半年做一次,他認為香港人身份認同指數在對上幾次調查都出現下跌,這次回升可以說是統計學上的”向中位回歸”的趨勢。

鍾劍華說:“我理解現在它(香港人份認同指數)只是在一個低位向上彈升的一個過程,這個就是我們所講的”Regression to the mean”(向中位回歸),這樣要再多看一段時間才可以判斷,這個新的一浪那個平衡點會在哪裡呢﹖這個調查我知道每半年做一次,我們再多看兩次才會大致看到,會否去到一個新的平衡點。”

國安教育幾年後或影響新生代身份認同

記者問及,《港版國安法》實施超過兩年半以來,當局不斷向新生代尤其是幼稚園及小學生,灌輸國安及國民教育,對新生代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會造成甚麼影響﹖以後在香港自稱”香港人”會不會變成”敏感詞”﹖

鍾劍華表示,國安教育確實在幾年後可能會對新生代香港人的身份認同造成影響,因為課程內容缺乏思考、完全沒有選擇空間,不願意子女接受這種灌輸式教育的家長,很多已經移民離開香港,留下來的家長可能並不在意。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前助理教授鍾劍華。(美國之音湯惠芸)

鍾劍華說:“未必有很多人有時間、有能力去做一些事情,去抵銷這些透過教育和宣傳造成的影響,又不讓那些人(學生)有機會去選擇,亦都透過一些扭曲的資訊去佔據他們的思維空間,所以你說幾年之後(香港人身份認同)會有轉變,這個可能性是存在的、一定是有的,要不然政府就不會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