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民眾對伊麗莎白二世的喜愛已然跨越了是否支持君主制的界限。在失去了女王這一國家的精神支柱後,英國是否會進入一個不確定的新時代呢?
我在倫敦街頭的一家高級成衣店的櫥窗裡,看到了一張海報,上面的標語很有趣:新的季節,新的傳統(New Season. New Tradition)。“新的”和“傳統”,放在一起好像很矛盾,就像自由主義者和保皇黨人放在一起一樣,看似很矛盾。但這確實是部分英國人政治觀念的真實寫照,既是思想自由的個體,也是君主的臣民。
國教會教堂裡的禱告
週日上午10點半,我來到了海德公園和綠園之間的梅菲爾教堂(Christ Church Mayfair),一家屬於英國國教會(聖公會)的教堂。這裡離白金漢宮也很近,僅十分鐘的步行距離。
也許對很多人而言,英國國教會是一個陌生的名詞。這個多被歸類為基督新教的教派,是16世紀從羅馬天主教分裂出來,且與英國王室一直有著密切的淵源。
英國國教會的一大特殊之處在於,其最高統治者是世俗政治的最高權威——英國君主,而不是教皇。隨著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的離世,這一職位現在轉到了查理三世國王身上。如果英國在未來的某一天通過公投決定擺脫君主制,將國家元首改為民選,那也許英國的君主還可以通過繼續擔任國教會的最高統治者,來影響這個國家的精神世界。
在一個多小時的禮拜裡,幾位主講的牧師分別從不同角度來緬懷女王,講述了很多女王和教會之間的故事。每個牧師的講述都有讓人動容的地方,我周圍的幾位信眾曾一度落淚。但整體的講演卻沒有刻意去營造一種哀傷的氛圍,時不時還會來幾個輕鬆得體的小幽默。
證道的部分選的是《申命記》 第31章的開篇,算得上是非常應景的內容,比如這段話,“你們要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不要因他們而驚恐,因為上帝與你同行;他必不放開你,也不丟棄你”。
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牧師禱告的部分。不僅為過世的女王祈禱,也為新國王祈禱,同時還為上任沒多久的首相和她的內閣送上了祈禱和祝福。
在禮拜結束的茶點時間,我遇到了朱麗葉(Juliet),二十歲出頭的她現在是倫敦帝國學院的大學生。她在北愛爾蘭出生和長大,來參加這家教堂的禮拜已有一年多了。她說她對今天的祈禱內容有些驚訝。
“我挺難想像在北愛爾蘭的教堂裡牧師能夠有這樣的儀式和祈禱”,她說道,“在北愛爾蘭,一半是英國人,一半是愛爾蘭人。所以半個國家的人覺得王室有很強的親和力,但另一半則討厭它。我有一些朋友是王室的大粉絲,也有不少人想摧毀這個君主制。是的,挺兩極分化的。”
“那你呢?你支持君主制嗎”,“我既不支持也不反對”,她回答道。
我是混合型
五十歲上下的馬特-富勒(Matt Fuller)是今天的主講牧師。他說自己是女王的粉絲,“你永遠不會覺得她是為了自己。她付出並履行了自己的職責,而且從來沒有關於她的醜聞報導,也完全沒有關於她與任何人失和或拒絕做某事的報導。她真的非常好地完成了她的工作。”
“那你也是王室家族的支持者嗎?”我問他。
“我是混合型的”,他笑著回答道,“需要看他們將來的表現了。查爾斯在過去幾年做得相當好,他有一個非常好的開端。作為君主,你不允許真的表達自己的意見,你不被允許站在任何一個團體一邊。你是一個象徵,一個標誌。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角色,不是嗎?你是這個國家最被寵愛的人,但你不能做你想做的事情。而且他還將經歷一個非常奇怪的對比,但他有一個非常好的開始”。
Yougov在9月13日公佈的調查統計顯示,隨著英國進入查理三世的新時代,支持君主制的支持率仍然高達 64%,是反對君主制(21%)的三倍,儘管這與十年前支持君主制的75%相比有所下降。
君主制是最好的最壞選擇
喬納森(Jonathan)表示他支持君主制,“如果你有一個民選的國家元首,在他們變得更極端的時候,就會有一些重要的人不支持這個國家元首。比如,像在美國和巴西發生的一樣。在這個更加分裂的時代,有一個潔淨的國家元首,則可以讓人們更加團結,這就是擁有君主制的好處,它能給人一種穩定感”。
喬納森是位40歲上下的華人二代,在倫敦出生和長大,現在從事金融投資工作。他來這家教堂已經超過了十年,雖然他住的地方離這裡很遠。
“你的父母支持君主制嗎?”我問道。
“當然,你知道老一代的人都支持,這是個最好的最壞選擇(the best worst option)”。
喬納森的妻子杰西卡(Jess Tseng)也站在一旁,她在香港出生澳洲長大,已在倫敦居住了十多年。她說自己很喜歡女王,也支持君主制,但只是覺得“強大的君主制成了這個王國一個有別於他國的地方。但是如果沒有這個的話,現在的英國會是什麼呢?它已經脫離了歐洲,現在只是一個小小、小小的島國了”,她詼諧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