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歐結束成果幾何?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2024年5月5日抵達巴黎南部的奧利機場,受到法國總理加布里埃爾`阿塔爾(Gabriel Attal)的歡迎。 法國是習近平這次歐洲之行的第一站。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剛結束了他五年來的首次歐洲之行。 他此訪為期五天,包括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 他的訪問正值歐洲與中國圍繞一系列議題而導致雙邊關係緊張之際,包括貿易、對中國的間諜指控以及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立場等。 但他選擇這三個國家頗有戰略考量。 在法國,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呼籲歐洲“戰略自主”,主張不依賴美國安全保障;他到訪塞爾維亞恰逢中國駐貝爾格萊德的大使館遭北約轟炸25週年紀念日當天;而作為歐盟“ 異類」的匈牙利將在今年下半年成為歐盟輪值主席國,該國也正在成為中國電動車零件和電池的新海外投資中心。

「挑撥美歐」收效甚微?

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法國,習近平所感受到的氣氛都已經大不相同。 與2014年習近平訪問法國慶祝中法建交50週年相比,他今年沒有獲邀前往凡爾賽宮,艾菲爾鐵塔也未披上紅妝。 法國最具權威性的經濟類日報之一《迴聲報》(Les Échos)將法國總統馬克龍與習近平的會晤稱作是一次暗中較量。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分析,儘管中國領導人本可以將這次訪問視為與歐洲和解的機會,但他選擇散佈分歧。

瑞典國家中國問題研究中心(NKK)分析師亞歷克西斯·馮·西多夫(Alexis von Sydow)告訴美國之音,習近平選擇訪問法國,是試圖在中國問題上給大西洋兩岸製造分歧。

「不用說,(在歐洲與美國之間挑撥離間)就是這次訪問的具體目的。」他說。

阻止美歐結成更緊密的聯盟是中國對歐洲的長期戰略。 正如中國外長王毅今年3月在中國全國人大的記者會上所說,只要中歐互利合作,陣營對抗就搞不起來。

但習近平此行分化美國與歐洲的策略是否奏效? 西多夫對此表示,歐洲事實上屬於親美集團,美國對歐洲有巨大影響力,中國也很難阻止歐洲對中國設置更多貿易壁壘。 「但中國與俄羅斯的密切關係和間接支持,是阻礙中歐關係改善的主要因素。」他說。

吉林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助理教授比約恩·亞歷山大·杜本博士(Björn Alexander Düben)也認為,在美國與歐盟之間打入一個楔子毫無疑問是北京的長期基本目標之一,也可能是習近平親自出訪的原因之一。 多年來,中國不斷嘗試讓歐洲國家擺脫與美國的聯盟關係但迄今為止收效甚微。 他對美國之音表示,另一個潛在動機可能是試圖確定歐盟內部可能存在多大程度的裂痕,特別是在其對北京的立場方面。 在這方面,習近平可能會取得一些收穫,因為歐洲內部在如何與中國打交道上肯定不完全一致。

分析人士指出,馬克龍語出驚人的個人風格也可能促進了法國成為訪問目的地,對他的一些言論的想像讓中國高層和外交人士著迷。 正如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趙明昊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所提到的,支持法國總統馬克龍等歐洲領導人倡導的“戰略自主”,有助於中國應對來自美國的壓力,構建更加平衡的大國關係。 特別是歐洲國家普遍擔心如果明年特朗普(Donald Trump)重返白宮,美歐關係將會遭受新的波折。 歐洲方面也試圖打“中國牌”,從而確保美國對跨大西洋聯盟的承諾。

吉林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助理教授杜本警告說,法國與其他西方國家之間的任何潛在分歧都不應該被誇大。 「習近平的行程上有趣的遺漏了布魯塞爾,他很可能故意忽略了這一點,雖然馬克龍邀請了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前往巴黎參加了與(與習近平的)會談。”

《迴聲報》駐上海記者的文章寫道,中國領導人雖然善於利用歐盟成員國之間的分歧,但馬克龍希望彰顯歐洲的團結。

馬克龍未能在俄羅斯問題上說服習近平改弦更張

在西方最關切的俄羅斯問題上,這次訪問的亮點是中法聯合呼籲在今夏巴黎奧運會期間停火,然而僅限於此。

荷蘭萊頓大學法學院公共權利研究所研究員蒂斯·達姆斯(Ties Dams)先前預測,面對馬克龍和馮德萊恩的施壓,「習近平將盡力表現出包容,但不會做出任何硬性承諾。

對此,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MERICS)布魯塞爾辦事處主任格熱戈茲·斯特克(Grzegorz Stec)對美國之音表示,儘管習近平與馬克龍一起呼籲奧運休戰,但中國不太可能以有意義的方式改變對俄羅斯的支持。 馬克龍先前關於習近平承諾「不向莫斯科出售任何武器並嚴格控制軍民兩用產品出口」的聲明未能在中國官方發布的新聞稿中有所體現。

法國總統馬克龍(左二)與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右)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三方會談後走出巴黎愛麗舍宮。(2024年5月6日)

瑞典國家中國問題研究中心的分析師西多夫說俄羅斯是中國的親密朋友,中國絕對希望避免削弱俄羅斯,因此仍以各種方式支持俄羅斯。 「我們還沒有看到任何跡象表明中國想利用其對俄羅斯的影響力就烏克蘭問題向俄羅斯施壓。」他說。

但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趙明昊則辯解說,中國不希望烏克蘭危機成為中歐關係的負資產,但是中國調解烏克蘭危機的努力似乎在歐洲方面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回應。

對於中國聲稱的調解努力,吉林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助理教授杜本指出,儘管北京偶爾派遣特使前往烏克蘭和歐洲以表明中國的調解意願,但實際上習近平拒絕在解決衝突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他幾乎沒有與烏克蘭政府接觸,同時卻大力培養與莫斯科的密切關係。

「長期以來,俄羅斯基本彈藥短缺,但現在許多供應漏洞已被堵住。」杜本對美國之音強調,俄羅斯目前最需要的零件是中國能夠提供但難以追蹤的特定軍民兩用零件。 迄今為止,習近平並沒有在這裡做出切實的讓步,而是只是試圖將烏克蘭持續流血事件的責任從中國(和俄羅斯)身上轉移到美國。 “在這方面,我認為歐洲人在打破中國與普丁領導下的俄羅斯的牢固聯繫方面不會取得多大成果。”

造訪親俄國家,延續內宣敘事

在塞爾維亞和匈牙利這兩個中東歐國家,習近平得到了最隆重的禮遇。 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和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維克托(Viktor Orbán)都與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維繫了良好的關係。

吉林大學的杜本認為,習此次高調訪問匈牙利和塞爾維亞,可以被理解為是對這兩個國家對中國「忠誠」的回報。

兩國都是北京(及莫斯科)在歐洲最親密的合作夥伴,兩國對北約和美國政策都有一些共同批評的立場。 這次特別訪問的一個方面是試圖重振習近平標誌性的「一帶一路」計劃中的基礎設施項目,特別是考慮到貝爾格萊德-布達佩斯鐵路的建設。 這是在越來越多的國家退出北京主導的「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16+1合作)區域倡議的背景下發生的,「該倡議看起來越來越像是一個失敗的計畫。 」杜本說。

在對兩個國家進行訪問之前,習近平皆以本人署名的方式在當地親政府媒體上發表了文章,指明了與兩國交往的基調和方向。 塞爾維亞得到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和「新時代中塞命運共同體」的高讚。 匈牙利也得到了「全面策略夥伴關係」 的定義。 在訪匈後的聯合聲明中,北京將其提升為「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與造訪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握手。 (2024年 5月8日)

根據中國外交部報道,中塞此次簽署(或達成一致)了28項合作文件。 然而熱鬧底下也有不一樣的聲音。 根據塞爾維亞媒體mondo.rs報道,中塞貿易額「甚至還不到中國去年出口總額近3.4兆美元的千分之一」。 專家表示,這顯示這次訪問的政治意義多於經濟意義。 《政客》網站 (POLITICO)也提醒,中國投資被綁在貸款計畫中的常見做法,使得塞爾維亞已經累積了約37億歐元的債務負擔。

但這並不妨礙這些對忠誠的獎勵得到熱烈的本地互動,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幾天內持續露骨地表達他個人及塞爾維亞對習近平的崇高的尊重和愛意。

習近平到訪塞爾維亞的時機也頗具政治意味,正值1999年中國駐貝爾格萊德大使館遭到北約轟炸25週年之際。 習近平在署名文章中強調「用同胞鮮血鑄成的中塞友誼」。 荷蘭萊頓大學法學院的達姆斯指出,這項創傷在歐洲經常被遺忘,但在中國的反西方宣傳中仍鮮活地存在並被反覆提及。

達姆斯也舉例,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開始時,中國社群媒體上充斥著為俄羅斯的轟炸辯護的煽動性貼文。 「習近平正在讓這股火焰繼續燃燒。」達姆斯說。

「此舉可能也是針對中國國內觀眾的。」墨卡託中心的斯特克認為,此舉是中國試圖詆毀北約的更廣泛敘事運動的一部分,而北京主要將北約視為美國影響力的代理人 。

從匈牙利插入歐盟貿易圈,難抵貿易戰壓力

本次訪問以中匈兩國將本已友好的關係提升為「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而高調結束。 這也符合習近平此行對匈牙利的壓軸位置的期待。 但這份聲明與匈牙利所屬歐盟對中國的看法截然不同,後者將中國視為合作夥伴、經濟競爭對手和「系統性的競爭對手」。

路透社報道,習近平表示,希望匈牙利以下半年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為契機,推動中歐關係健康發展。

吉林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助理教授杜本博士認為,這解釋了為什麼與塞爾維亞相比,匈牙利對北京更重要,「因為它是歐盟和北約的成員」。 因此,匈牙利可能會對未來是否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措施產生重大影響。 「透過中國在匈牙利的投資,例如電動車生產,匈牙利也可能為北京提供途徑,來規避歐盟即將到來的關稅。」他對美國之音說。

而這正是習近平最擔心的。 荷蘭萊頓大學法學院公共權利研究所研究員達姆斯告訴美國之音,鑑於中國經濟陷入困境,習近平正在努力保留盡可能多的歐洲市場准入,「這是他的首要任務」。

據匈牙利外交部長西雅爾托·彼得(Peter Szijjarto)在新聞發布會上所宣布,中國和匈牙利此次簽署了18項新的合作協議,比他此前熱烈預期的還多兩項。 另根據匈牙利最大的讀者支持新聞網站Telex分析,對中國企業來說,能夠在歐盟境內生產銷往歐盟的產品非常重要,這既是出於物流原因,也是為了在潛在的中歐貿易戰中規避保護性關稅。

「目前,中國和歐盟之間正在醞釀一場貿易戰,」杜本指出,「特別是在中國國家對綠色技術生產商(尤其是電動車、太陽能板或風力渦輪機生產商)的補貼方面。 」

歐盟委員會最近告訴中國三大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上汽集團和吉利,他們沒有為其對政府補貼和供應鏈的調查提供足夠的資訊。 這可能為布魯塞爾「在暑假之前」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關稅鋪平道路。

習近平可能希望歐洲不要推進中國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 但在巴黎的會議上,馮德萊恩重申了她對不公平貿易行為的指控,並威脅採取嚴厲的貿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