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正在歐洲的訪問之旅吸引了中國事務專家的關注。過去幾天來,他們在前身為推特的社交媒體平台X上討論起了習近平這次對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的訪問和可能帶來的影響。
這是習近平在新冠疫情之後第一次訪歐。觀察人士對他此次行程關注的重點集中在了他對法國的國事訪問上。法國是歐盟裡最關鍵的國家之一。法國總統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去年才剛剛到訪過中國,在那裡受到了習近平的熱情接待。
在習近平和馬克龍本星期舉行會面後,雙方宣佈兩國簽署了多達18項協議,內容包括電池生產、交通運輸和綠色能源等。
“習近平歐洲之行最具有挑戰性的部分已經結束了,他可以為結果感到相當滿意---很多商業協議。不向俄羅斯出售武器或軍民兩用技術的承諾與不將南中國海軍事化的承諾有著同樣的份量,” 布魯塞爾皇家國防安全聯合軍種研究所副研究員英莎麗(Sari Arho Havrén)在X上表示。
習近平2015年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時曾經向美國總統奧巴馬承諾,中國無意在南中國海有爭議的南沙群島(西方所稱的斯普拉特裡群島)推行軍事化。但中國隨後在該海域採取的行動被普遍認為是違背了習近平做出的這一諾言。這位學者在這裡暗指,中國領導人不向俄羅斯出售武器或軍民兩用技術的承諾與不將南中國海軍事化的承諾同樣不可靠。
她認為,習近平看似中立的話語下依然是對西方的譴責。
“習近平學會了如何逃避一切責任,而且他的警告‘我們反對利用烏克蘭危機甩鍋、抹黑第三國,煽動‘新冷戰’描述了這些承諾背後的現實,”她寫道。
習近平和馬克龍在會面後還就當下的加沙戰爭作出了聲明。“中法兩國譴責一切違反國際人道法的行為,包括一切恐怖暴力行動和針對平民的無差別攻擊,”該聲明寫道。
以色列國家安全研究所以色列-中國政策中心的中國外交政策專家陶文亞(Tuvia Gering)指出,這是習近平第一次批評哈馬斯對以色列平民的攻擊是“恐怖暴行”。他補充說,這也是習近平第一次用“人質”來形容被綁架的以色列人。
“最近和馬克龍的聲明是10月7日以來中國領導人發表的最為平衡的一份聲明,很可能反映了法國對措辭的影響,” 他寫道。
習近平抵達法國時受到了法國總理的迎接。第二天,他和馬克龍共同檢閱了法蘭西共和國衛隊和陸海空三軍儀仗隊。訪問的最後一天,馬克龍還在圖爾馬萊招待了習近平。那裡是他外祖母的住處,馬克龍小時候常常去拜訪。
這場高規格的接待受到了中國人權問題關注者的批評。
澳大利亞的華人政治漫畫藝術家“巴丟草”在X上寫道:“作為一個殺人無數的獨裁者,受到紅地毯的歡迎對於習近平來說就已經是一場勝利了。”
研究中國在新疆對維吾爾人展開的大規模人權侵犯的德國學者鄭國恩(Adrian Zenz)在X平台上批評歐洲對中國的人權問題不作為。
“對於自從猶太人遭受的大屠殺以來最大的針對一個民族宗教群體的暴行,歐洲什麼都沒有做,”他寫道。
在抵達塞爾維亞前,習近平在發表於當地一份報刊上的文章中譴責了25年前北約對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的轟炸。中國的媒體和官方控制的社媒賬號也在5月7日紀念日當天集體悼念該事件,呼籲中國人“不忘記”。
非營利機構太平洋協會(The Pacific Council)成員喬·莫斯切拉(Joe Moschella)提醒歐洲國家,儘管北京出於國內政治的需要在大使館被炸事件的宣傳上常常把美國作為首要批評目標,但“那是一場北約組織集體參與的行動。北京可以繼續無理取鬧,但當時(美國)已經進行了長達一年的道歉之旅。”
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期間,北約的美軍轟炸機的彈藥擊中了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導致三名新華社和《光明日報》記者死亡,數十人受傷。美國時任總統克林頓在轟炸後稱其是場意外,並公開道歉。事件後,中國各地發生了大規模的針對美國的街頭抗議活動。美國最終同意向中國政府支付2800萬美元作為賠償,也向受害者家人賠償了450萬美元。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習近平一結束對法國的訪問就立刻前往塞爾維亞可能會給外界留下不好的印象。
現居德國的美國記者陳嘉韻( Melissa Chan)寫道:“不確定中國方面是否完全理解(也許他們不在意,或者是故意的)這給人的觀感是如何的,考慮到塞爾維亞和俄羅斯的親近關係。”
塞爾維亞也給予了習近平足夠的聚光燈。當地一家親政府的報紙在頭版頭條刊登了習近平的官方大頭照,歡迎他的到來。
奧地利的人類科學研究所主任米沙·格蘭尼(Misha Glenny)表示,這樣的宣傳令他想起了1989年以前的東歐。
“沒有多少人能讓(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願意從(報紙的)首頁上退讓,” 他寫道。“但照片被修過的習近平很明顯是其中一位。”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