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 日本駐台灣機構易名旨在提升關係

共同社前《中國觀察》總編輯阪井臣之助 。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日本駐台灣機構易名以提升關係

日本駐台灣機構“交流協會”12月28日宣佈,從明年元旦起,該機構駐台44年來的名稱改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中國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台灣則高度稱讚,而台灣一些輿論卻嘲笑此舉僅是“陳年剩飯”。不過研究日台關係的日本專家指出,此舉並非“剩飯”而是新局勢中,日本提升對台關係的一步。

日本設立在台灣、相當於駐外公館規格的機構“交流協會”12月28日宣布易名,全文是“公益財團法人交流協會自2017年1月1日起變更名稱為'公益財團法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本會今後亦將扮演日台間之橋樑,盡心竭力使日台關係更上層樓。”

這是美國候任總統川普最近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通電話等,顯示美台關係未來可能升溫的動向引發中國高度警惕中,美國的亞洲同盟-日本作出的首個隨行舉措。

台灣外交部立即表示歡迎說:“印證台日雙邊關係繼續朝正面方向發展”,而台海另一邊廂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則幾乎同時表示強烈不滿,警告日本要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不要向台灣當局發出錯誤訊息”。

*定義之說*

交流協會是1972年日本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承認一個中國的同時,與台灣斷交後設立在台灣的一個相當於駐外公館規格的機構。當時日方建議機構名為“日台交流協會”,台方希望機構名為“日華交流協會”,最終因雙方不妥協,只留下沒爭議的“交流協會”四個字成為正式名稱。

40多年來,交流協會因缺乏主語定義,令局外人費解,所以在台灣事實上常被稱為“日本交流協會”,業務包括對台灣人發放簽證、處理經貿、技術、文化交流等相關手續。交流協會周三(12月28日)對日本各大傳媒承認,這次易名也是因原來名稱定義不明而修訂。

對交流協會這次易名為“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台灣部分親國民黨傳媒嘲笑執政民進黨歡呼是“日台關係重大突破”只不過是“陳年剩飯”。

*升溫關係*

2012年4月,交流協會由原來的財團法人改為公益財團法人的種類,這主要是伴隨日本國內行政架構改革而變,沒引起日本內外關注。不過2012年12月首相安倍晉三第二次執政、2015年台灣民進黨再度從政壇崛起後,安倍開始謀劃與台灣加強關係。先是去年10月蔡英文訪日時,安倍邀請蔡英文訪問他的家鄉山口縣,並派遣弟弟岸信夫全程嚮導。蔡英文結束放日前在東京下榻的酒店,還與安倍本人有過一個疑似午餐會談。日本各大傳媒當時都報導了,但內閣每天公佈的“首相行程”,只說明當天安倍在該酒店午餐。

今年1月蔡英文就任總統,安倍委託出席典禮的自民黨政客帶去他給蔡英文的親筆信;今年4月日本官方電視台NHK的交響樂團恢復日台斷交以來首次在台灣公演,安倍的母親安倍洋子還親自前往捧場,日本有多個傳媒報導說,安倍洋子與蔡英文一起觀賞了演出;今年10月,交流協會在原來駐台北和高雄事務所基礎上,在台中市政府內新增設了“台中領事業務服務處”,日台關係一年來有不少微妙進展。

*並非“剩飯”*

日本各大傳媒雖都報導交流協會易名的新聞,但包括《朝日新聞》、《每日新聞》等立場比較傾向中國的傳媒也都文字簡要,並引述交流協會的解釋,說明原來的名稱定義不明朗。

日本各大傳媒反而更關切中台雙方對交流協會易名的反應,部分傳媒還引用台灣民視的報導說,最近不少外國駐台機構改變名稱,例如英國就把原來的“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改為“英國辦事處”。

不過,研究日台關係的共同社前《中國觀察》雜誌總編輯阪井臣之助否認易名問題是“陳年剩飯”的看法,他說:“當然不是'剩飯',因為時代、背景完全不一樣,這次易名是安倍推進與台灣關係的各種動作之一,是提升對台關係的一步。”

他說,日本對台灣有親近感,台灣人也親日、喜歡日本文化,每年都有幾百萬台灣旅客訪日,以台灣的人口比率來講是非常高的。安倍推進與台灣關係的舉措,到目前為止可說沒一個違背了一個中國原則,而在一個中國大原則下,提升對台關係,日本人比較容易接受。但他說:“一個中國的大原則之下實際上是有許多空間,做到什麼程度則是人心背向中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