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中就邊境地區巡邏安排達成協議為最終解決邊境衝突鋪路

  • 美國之音

印度士兵在拉達克地區的一個前線空軍基地從一架軍用運輸機上下機。 (2020年9月15日)

印度外交秘書維克拉姆·米斯里(Vikram Misri)星期一(10月21日)表示,印度與中國已就雙方在有爭議的喜馬拉雅邊境地區的巡邏安排達成協議,這可能導致脫離接觸並解決始於2020年的邊境衝突。

此消息正值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抵達喀山參加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並可能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場邊會晤的前夕。

路透社報道說,身為外交部首席外交官的米斯里說,兩國的外交和軍事談判代表在過去幾週舉行了多輪會談。而這些會談就印中邊境地區實際控制線沿線巡邏安排達成了協議,將導致雙方脫離接觸並為解決2020年在這些地區出現的問題奠定基礎。

自2020年印中軍隊在基本未劃定的邊境實際控制線附近發生衝突並導致20名印度軍人和至少四名中國士兵死亡以來,這兩個擁有核武器的鄰國之間的關係一直緊張。

在過去四年中,雙方試圖結束僵局的外交和軍事談判進展緩慢,損害了世界上這兩個人口最多的國家之間的貿易關係,新德里收緊了對中國公司投資的審查,並停止了重大專案.

這個月早些時候,印度陸軍參謀長烏彭德拉·德維維迪(Upendra Dwivedi)表示,新德里希望將喜馬拉雅西部邊境的地位恢復到2020年4月雙方對峙開始前的位置。

德維韋迪將軍說,雙方已經解決了一些容易的問題,現在需要解決困難情況。他補充說,外交方面傳來了“積極信號”,實地執行則取決於兩國的軍事指揮官。

報道說,目前沒有北京方面對印度外交秘書維克拉姆·米斯里談話的評論。

印度英文的經濟時報(Economic Times)說,印度-中國邊境事務諮詢與協調工作機(WMCC)一直是緩和緊張局勢的關鍵平台。雙方今年8月在北京舉行會議後,同意加強外交和軍事層面的接觸,以解決遺留問題。

印度外交部強調,雙方致力於維持實際控制線沿線的和平。外交部在一份新聞稿中說,「恢復和平與安寧,以及對實際控制線的尊重,仍然是雙邊關係正常化的基礎。」外交部也重申,兩國政府將遵守現有的雙邊協議,以確保邊境的穩定。

報導說,儘管尚未確認莫迪總理和習近平主席是否會在金磚國家峰會期間舉行雙邊會晤,但最新的邊界協議可能為進一步的外交接觸鋪平道路。

第16屆金磚國家領袖高峰會將於10月22日至23日在俄羅斯的喀山舉行,由俄羅斯擔任主席國。此次峰會以「加強多邊主義,促進全球發展與安全」為主題。

報道表示,除參加峰會外,莫迪總理預計還將與金磚國家和其他受邀國家的領導人舉行雙邊會談。印度外交部強調這次峰會的重要性並稱「這將提供一個有價值的平台來評估金磚國家倡議的進展並確定未來合作的領域」。

歷史上,印度與中國的關係一直複雜,既有地緣政治的博弈,也有經濟上的相互依賴。然而,分析家認為,兩國都意識到優先發展經濟的重要性,這為解決爭端提供了強而有力的動力。

儘管印中邊界的緊張局勢仍存,但印度與中國之間的貿易額在2023-24財年大幅成長,使中國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貿易總額達1,184億美元。

不過,中國對印度有嚴重的貿易順差,印度僅向中國出口了166.6億美元的商品,而從中國的進口卻高達約1,017.4億美元。這種貿易逆差引發了擔憂,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更是將這種貿易失衡形容為「非常不公平」。

為加強經濟聯繫,印度正考慮放寬對中國在非敏感領域(如再生能源和電池製造)投資的限制。不過有分析人士表示,儘管外交關係有回暖,中國企業仍需在印度謹慎投資。

同時,地緣政治格局也使印中關係更加複雜,尤其是在「四方安全對話」(QUAD)的背景下。儘管印度總理莫迪澄清QUAD並非針對中國,但該機制的存在無疑對中國構成製衡,特別是在南中國海局勢緊張和台灣問題備受關注的情況下。

目前,兩國都表現出願意前進的意願,但歷史上的對抗和心理創傷仍難以輕易消除。 2020年的邊境衝突造成的重大傷亡仍然在雙方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烙印。分析師認為,頻繁的外交接觸和軍事透明度將是建立信任的關鍵步驟。

分析表示,印度需要採取更積極的態度,不僅要應對國內挑戰,還要製定連貫的策略來與中國接觸。這不僅包括經濟改革,還包括重新評估其外交政策,以平衡與中國和美國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