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缺18個月後,中國新任命的駐印度大使徐飛洪5月10日抵達新德里履新。然而,分析家表示,北京任命駐印度大使不意味中印關係可能因此迅速改善。
印度陸軍中將、中國問題學者、前印度駐北京武官納拉辛姆漢(SL Narasimhan)表示:“雖然(印中)雙方都有改善關係的願望。但同時,對中國駐印度大使的任命不應過度解讀。”
他還說:“此次任命也不應被視為中國自加勒萬事件以及隨後與印軍事對峙以來北京對印度的立場有所軟化。”
在雙方圍繞邊界領土主權糾紛而導致關係緊張之際,中國駐印度大使的長期缺位凸顯了北京與新德里之間溝通管道不暢的問題。
金德爾全球大學中國研究副教授斯里帕納·帕塔克(Sriparna Pathak)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考慮到印中關係的狀態和中國未派大使來印度,顯然顯示出中國不夠重視印度,看不起印度,這一點已經被多次明確展現。”
她列舉了許多中國不尊重印度的例子,例如中國拒絕將軍隊撤回到2020年衝突發生前的位置,以及印度如何因中國解放軍指揮官祁發寶(他在2020-2021年中印加勒萬河谷衝突中出名)在北京冬奧火炬傳遞儀式上成為火炬手而倍感受辱。
帕塔克教授補充說:“因此,中國沒有派遣大使到印度,顯然是要向印度明確表示,中國並不怎麼看重印度。此外,任命沒有在印度有任職經驗的徐飛洪,也顯示了中國對改善與印度關係的認真程度。”
然而,新德里中國分析與戰略中心的賈亞德瓦·拉納德(Jayadeva Ranade)對此持不同意見。他說:“他不是‘印度通’並不重要。” 他也駁斥了未任命大使是北京對印度外交輕視的觀點。
徐飛洪的履新,恰逢中印關係的關鍵時期。印度目前正在舉行長達六個星期的全國大選,將分七個階段選出下屆政府。印度總理莫迪在選舉前也對中印關係表示了積極態度。
莫迪在今年4月接受《新聞周刊》 (Newsweek)採訪時表示:“我們急需解決我們邊界上的長期狀況,以便將我們雙邊互動中的非正常狀態置於身後。” 他還指出,和平穩定的中印關係不僅對兩國,對整個地區和世界都很重要。
徐飛洪抵達新德里後表示,雙方應將對方視為發展機會,而非威脅。
帕塔克教授先前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曾說:“這正是中國一直在重複的話:印度和中國應該經濟合作,而印度已經多次明確表示,除非中國停止對印度的軍事侵略並退回到其2020年以前的位置,否則無法實現正常關係。”
她還說:“對印度來說,實際控制線(LAC)沿線的和平與安寧是兩國關係的核心。除非完成撤軍和降級,並且在實控線沿線維持和平與安寧得到雙方同意,否則中印關係不太可能有進展。”
在2020年6月加勒萬河谷衝突後,中印之間的緊張關係升級。由於邊界衝突的影響,中印關係一直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且存在多個不穩定因素。
中國新任駐印度大使面臨著緩和印度憤怒並在兩個核國家之間找到突破口的艱鉅任務。自2020年以來,印中軍隊在有爭議的喜馬拉雅邊界地區發生了幾次衝突。
為解決對峙緊張局勢,北京和新德里目前已經進行了21輪軍事會談和29輪外交談判,但收效甚微。
至少20名印度軍人和至少四名中國軍人在2020年6月的那次遭遇中喪生。據報道,兩國軍隊在2022年至少發生了兩次衝突,儘管沒有報告死亡。
今年2月中旬,北京和新德里結束了新一輪的軍長級別的邊境狀況討論。根據中國國防部的說法,這些會談旨在儘早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以實現邊境局勢翻篇。
分析家認為,雖然中印分歧持續,但兩國仍保持了對話和合作機制,包括軍事和邊界談判,以防止再次出現對峙的局面。
金德爾全球大學帕塔克教授警告說:“一旦印度再次對中國示好,就會被中國以背後捅刀的方式顯示出其在中國眼中的地位。中國之所以安撫印度,正是因為印度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安撫的陷阱,忘記了歷史。”
上一次中國駐印度大使空缺超過一年以上還是在自962年到1976年,是在中印1962年邊界衝突後,當時中國大使館由臨時代辦或一等秘書領導。
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說,除非中國在邊界問題上回到2020年之前的立場,否則中印之間不可能恢復正常的關係。從這一點來看,中國向印度派駐新大使不大可能會立即改善雙邊關係。中印雙方目前各有50,000至60,000名部隊部署在有爭議的邊界地區,情況仍是危險和緊張。
但分析家人士亦認為,中國任命新大使是採取的一個積極步驟,但到底能有何影響仍有待觀察。
駐新德里的中國問題分析人士認為,中國將透過其大使試圖安撫印度,以取消印度對中國投資採取的一些嚴厲措施,或試圖在印度和中國之間營造友好的氣氛,目的是先安撫印度,並在印度和其西方夥伴(尤其是美國)之間打入楔子。
帕塔克表示,但由於中國不打算收斂其軍事野心,因此印中關係不會有任何實質的變化,因為中國不會視印度為平等的對手。
“我們也可能會看到王毅大搖大擺地走進會場,以保持中國現在認真對待印度的形象。但這些都只是表面現象,印度需要小心謹慎,不能忘記歷史。”她說。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