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峰會送大禮 東盟仍難在美中之間選邊站

拜登總統和東盟成員國領導人。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拜登峰會送大禮 東盟仍難在美中之間選邊站

美國總統拜登5月12日至13日在白宮召開與東盟領袖的特別峰會,承諾提供金援於東南亞的基礎設施、安全與防疫。專家認為,東南亞國家各自對美中看法不一,美國應充實各種倡議的內容,提供東盟更多選擇。

美中孰佔優勢仍難定

美國-東盟(ASEAN)特別峰會5月12日登場。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迎接來自8個東盟國家的領導人,並同時宣布,美國將投入1.5億美元與東盟國家在氣候、教育、海上安全和公衛等4大領域合作,以及其他旨在對抗中國影響力的努力。

台灣東南亞與南亞協會秘書長黃自強教授(照片提供: 黃自強)

台灣東南亞與南亞協會秘書長黃自強教授認為,相對於中國一帶一路佈局,美中之間對東盟國家的合縱連橫仍是現在進行式,美國祭出“印太經濟架構”後,又在本次特別峰會一開始就承諾1.5億美元的援助資金,顯然是努力鞏固與東盟的關係。

他對美國之音說: “就戰略意義來說,在華府舉行第10屆東盟—美國特別峰會,美國仍算扳回一城,畢竟龐大的東盟經濟體需要的是實質經貿成長。諸如越南總理范明政率團出席,並表達願意與拜登政府合作,為區域及全球和平穩定發展作出貢獻。目前越中之間屬於‘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高於越美現階段的‘全面合作夥伴’關係,因此對美國來說自然希望將越美關係升級為戰略夥伴關係。”

黃自強指出,這次峰會突顯了美國對東盟的承諾,欲以經濟支持吸納東盟成員國支持,尤其是面對中國和東盟今年1月間宣布雙方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之際,美國與東盟這次特別峰會的重要性非比尋常,希望在美中競逐之間取得一些優勢。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教授莊嘉穎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東盟在東南亞稱“亞細安”,原因是希望避開被指是針對任何一方的安全同盟,由此可知東盟在整體上並不會讓美中任何一方具有明顯優勢。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教授莊嘉穎(照片提供: 莊嘉穎)

他說: “對於東盟而言,很難說美中哪一方有優勢。作為一個區域國際組織,東盟相當鬆散,成員國最主要希望是避開彼此之間的摩擦和衝突,其次才是強調合作。因此,東盟在內部協調上,經常會出現種種挑戰。譬如在對應緬甸兵變、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等重大國際事件,東盟的作風往往是在各成員國之間,找出最低分母,作為共識的基礎。”

莊嘉穎認為,最近幾年來美中之間的張力加大,東盟雖然堅持“不希望選邊站”,但並沒有提出自己的替代方案或明確的主張。他認為,這樣的態度似乎反映了成員國之間沒有明確的共鳴。

東盟各國對美中的看法不一

今年恰好是美國與東盟建交45週年。東盟十國之中前來出席特別峰會的國家包括文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緬甸因為去年發生軍事政變而未獲邀請,菲律賓剛剛結束總統大選屬於過渡時期。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信息,中國是東盟在去年與前年度最大的貿易合作夥伴,去年雙邊貨物貿易額達8782億美元。東盟十國都與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相關文件。其中柬埔寨和老撾被視為東盟之中與中國關係最密切的成員,柬埔寨也是今年的東盟輪值主席國。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教授莊嘉穎認為,若從東盟成員國個別深入觀察,會發現美中在不同的東盟國家中擁有不一樣的影響力,在個別東盟國家內部,也存在各種對於美中之間不同的聲音,未必與官方立場一致,因此美國提供更多元的選項會是比較有效的方式。

他說: “我覺得拜登政府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個別東南亞國家的官方看法。美國能做的是給東南亞國家提供更多選擇和替代方案,讓美國有跟個別的東南亞國家發展關係的空間。畢竟東南亞各國與中國之間,也有一定的摩擦和分歧,尤其是在領土爭端、航海、航空自由、和經濟利益分配等方面。這樣的政治空間或許讓美國更能夠施展他的印太戰略。”

台灣東南亞與南亞協會秘書長黃自強教授表示,美國希望確保印度太平洋地區的自由和開放,避免讓中國主宰國際貿易航道,那麼除了維護南海航行自由和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之外,應該充實含有抗中戰略意涵的“印太經濟架構”之內容,提供東盟國家更多的選擇。

他說: “‘印太經濟架構’目前被視為美國用來鞏固印太戰略的策略,美國希望與擁有民主自由等共同價值的可靠夥伴國家共同打造並落實這個架構。雖然架構細節尚未公佈,但對東盟國家著實提供了一個最大的亮點,目前初步獲悉的信息是希望減少對中國經濟依賴,把半導體和潔淨能源列優先項目,透過擴大合作模式以維持必要的原物料取得不致遭壟斷、保障國際供應鏈運作等。”

新加坡盼美中利益重迭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今年3月訪美會晤拜登,當時李顯龍明確表示新加坡“不選邊站”的立場。李顯龍訪美期間正值俄烏戰爭爆發後不久,新加坡成為東盟唯一加入對俄製裁行列的國家。分析人士認為,此舉表明新加坡與美國形成了較其他東盟國家更加特殊的關係。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李顯龍又再度訪美參加特別峰會。

台灣東南亞與南亞協會秘書長黃自強教授表示,雖然李顯龍在短期內二度赴美,但談論的主題與立場不會有太大變化。

他說: “就我過去派駐新加坡多年的觀察,新加坡堪稱是小國大外交的典範。這個國家長久以來被視為東盟國家的政經發展‘小紅點’,自然也是美國和中國競相拉攏的重點國家。新加坡對美國與中國立場非常清楚,沒有所謂的模糊空間,新加坡並沒有選邊站的本錢。畢竟,從新加坡所處的地緣政治角色,欲在美中強權競逐下能游刃有餘,進而創造在國際舞台的揮灑空間,‘不選邊站’是唯一良策。”

黃自強指出,新加坡採取的態度並非模棱兩可,而是明確其外交政策和國家利益為考慮,因應新美關係與新中關係的拉鋸、維護與關係的促進。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教授莊嘉穎也認同這個觀點。他說: “新加坡外交政策多年來關鍵的一環,是能讓美國和其他大國維持對東亞和東南亞的積極互動,希望能減低任何大國對區域的過度影響。另外就是希望美中各方面的合作可以加深。作為國際生產鍊和價值鏈的樞紐之一,只要美中之間有重大的利益重迭,新加坡就可以從中獲益。中國是新加坡最大的雙邊商品貿易夥伴,也是新加坡最大的資本輸出國;美國則是新加坡最大的服務貿易夥伴,和外來投資來源。”

民主陣營應與東南亞社會互動

美國總統拜登5月12日在臉書上強調,這次特別峰會是史上第一次在白宮迎接東盟國家領導人,並重申了美國對東南亞的承諾。他說:“我們討論了共同努力以確保我們 10 億人的安全、繁榮和尊重人權的重要性。”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教授莊嘉穎認為,目前威權統治在東南亞似乎是一種趨勢,民主國家需要持續地以各種模式與東南亞各國的各種民間社會接觸,同時消除東盟國家統治者的疑慮,才能逐漸地建立起牢固的關係。

他說:“民主國家希望鞏固與東南亞的關係,應該考慮如何在不傷害人權的前提下,提升各種傳統經濟、軍事和安全合作,同時也經營與社會各界的互動,低調鼓勵東南亞各國的社會重新找出屬於自己的民主道路。這樣全方面的往來,或許比較可以禁得起各種經濟、政治動盪,建立更穩固的合作和民主發展。

台灣東南亞與南亞協會秘書長黃自強教授表示,部分東南亞國家未必全然認同美國以強大的外交軍事結合經濟同盟的戰略佈局,更不願捲入美中兩強爭鬥,但都很歡迎美中開發龐大的東南亞市場,以實質的經貿投資取代軍事外交競逐,因此美國各種倡議的實質內容將是東盟國家領袖參與這次特別峰會的觀察重點。

他說: “孫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如使用武力擊敗敵人或攻打城池,均非上策,最好的手段是以己方之謀略挫敗敵方,其次是透過外交手段。西方民主陣營能否阻止中國在東南亞的勢力擴張,靠的是軟性的謀略,而非硬碰硬的拳頭對抗,這或許是東南亞國家觀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