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香港7間大學星期日同時舉行和平佔中大專學界商討日,有超過700名大專學生包括來自大陸的學生參與,討論特首普選問題。學聯總結商討結果指出,超過80%與會學生贊成以公民抗命方式爭普選,大部份支持的學生認為,社會公義價值比經濟更重要。
繼1980年代香港大學生討論香港前途問題,香港學界星期日再次舉行大規模的討論政改運動,7間大學同時舉行和平佔中大專學界商討日,有724名大專學生參與討論特首普選問題,當中包括來自大陸的學生。整個商討日為時約5小時,包括大會講解及兩節分別為時約1個半小時的小組商討。
主辦單位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星期日晚舉行記者會公佈商討結果,學聯副秘書長楊政賢指出,幾乎所有參加者都同意,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必須以普及而平等原則產生。
楊政賢說:很多同學都認為,香港人其實已經爭取民主普選20多30年,而香港也有能力接受民主普選,因此香港需要由一個有民意基礎的政府去管治,如果香港特區政府到2017年都沒有任何民意基礎,或者只是很少的民意基礎,我們的同學或者我們的市民一定不會接受。
商討結果顯示,普選特首的原則上超過7成參加者同意普及而平等的原則包括提名權、參選權及投票權;超過77%參加者認同公民提名權,認為可防止不合理篩選;但仍有一半參加者認為提名委員會可以保留,另一半的意見則為反對或未有共識,反映在提名委員會的議題上,參加者有一定分歧。
楊政賢指出,超過80%參加者認同公民抗命是目前制度以外爭取普選的合理方式,而大部份支持的學生認為,社會公義價值比經濟更重要。楊政賢回答記者提問表示,認同公民抗命的參加者可以理解為支持佔領中環。
楊政賢說:其實我們可以理解就是同學是支持佔中,因為我們今日是一個和平佔中的商討日,而同學也是明白這個公民抗命的概念。我們可以看到,如果中央政府(北京)拋出一個不民主、不符合國際標準的方案,我們相信有很多人會走出來進行佔中行動。在我們收回的表格裡,正如我們剛才所講,我們還在整理一些資料,有很多同學有表達一些意見,例如一些階段性的公民抗命,可能分層次逐步、逐步地提升,並且有提及做公民抗命的行動之外,其實不可以排除其他的行動去爭取民主。
學聯秘書長陳樹暉在記者會上表示,學界已經積極投入香港的政改運動,大專學界商討日,令大專生成為暫時參與政改運動的最大持份者,也是最大表明立場的界別,他有信心日後學界的行動將會成為推動政改運動最重要的力量之一。陳樹暉並表示,商討結果絕對中立及如實反映。
陳樹暉說:學聯在這裡重申,今次我們大專學界商討日得出來的結果,會作為日後我們推動政改運動的時候,去評價現行坊間的一些方案,究竟是否符合同學所講的原則,以及是否符合國際標準的原則。所以我們將會有更多的討論及會議,希望同學就更確實的方案或者立場作出討論,所以今天不會是一個結束,反而10月13日只是一個開始。
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會長鍾耀華表示,希望參與今次大專學界商討日的學生,可以將商討的文化推廣到香港整個社會,他認為近年香港社會看似很多紛爭,其實往往都是立場為主,很多議題缺乏深入分析及討論,相信商討日可以為香港社會建立一套公共文化。鍾耀華並表示,今次大專學界商討日是繼1980年代,香港大學生參與香港政制前途問題後,最大規模的學界討論政改運動,他認為參與的學生都有份撰寫歷史。
鍾耀華說:我很相信這一日一定會在我們香港的學運史,或者我們香港的歷史上留下重要的一頁,而我們各位是有份一齊撰寫歷史、參與下去。我們能夠參與下去我覺得是一件很榮幸的事,將來這幾年將會是我們香港面對很重要的關頭,我有一個感覺是香港再次活在一個時代巨輪運轉得很厲害的時代,到底香港會怎樣走下去、怎樣發展呢,其實跟我們的決定很有關係。
出席香港中文大學大專學界商討日的和平佔中倡議人戴耀廷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學生的角色比較超然,從1970年代開始香港學生在社會運動都站在比較前線的位置,他認為現階段有724名學生參與商討日,平均每間大學有100名學生參與反應不錯。由於商討式民主在香港是一件新事物,參與者要付出超過5小時參與商討,其實成本代價很高,戴耀廷認為,將來商討式民主能夠在香港推廣,可以改變香港的民主面貌。
戴耀廷說:無論佔中成與敗,其實都已經改變了香港的民主面貌,因為民主文化那種性質,已經因著這個運動本身改變了。因為參與的同學他們經歷了之後,這個經歷是會影響到以後。正如我自己當年在學界裡面參與,即是很多年前參與,1980年代的時候參與爭取普選的運動,到現在我都仍然繼續,即是影響了我大半生人,其實這裡的同學,其實他們可能比我當年的經歷更深。
參與商討日的學生包括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剛來港一個半月、就讀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的研究生趙同學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由於佔中倡議者之一陳健民是她的老師,令她有興趣了解佔領中環這個議題,不過,她認為港人爭取民主的運動,對推動中國大陸的民主化不會有太大影響。
趙同學說:因為它(大陸)有一個信息傳播的問題,就是很多其實發生在香港的很多新聞、很多事情,大陸是不怎麼宣傳的,包括之前這邊的一些社會運動、一些事情,我們在大陸是很少聽說的,包括佔領中環這件事情的話,在大陸有它一套說法,會把它(佔中)說成是違法、影響香港經濟發展,這種字眼去評價,所以說其實對大陸的人來說,影響不會很大。
來自安徽的香港教育學院教育學系研究所一年級學生凌旭峰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剛來香港一個月,遇到佔領中環這件事情,很感興趣,所以參與星期日的學界商討日。他認為,將來大陸的民主風氣應該也會越來越好,覺得在香港學習的經驗將來或者可以運用在大陸。
凌旭峰說:因為現在多談自由民主,所以也想看一下香港現在來說民主意識比較強的一個地區,他們的一個公民參與。因為以後感覺大陸也會慢慢這種民主風氣應該也會越來越好,所以以後也可能會有相對應的一些選舉會在那邊產生,所以也是在這邊學習一些經驗。
參與學界佔中商討日的香港中文大學學生劉同學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一直有留意佔領中環運動及商討日是做甚麼,了解過之後相當認同公民參與討論香港前程的理念,所以想參與其中去討論。問及參與佔中這個公民抗命爭普選運動,可能會違法,參加者可能要承擔法律責任,劉同學認為,北京都有一定的責任。
劉同學說:首先現在最後應否走出來佔領,我覺得還可以考慮,因為其實我看過那份意向書,都是說參與有幾層,可以真的到違法坐牢都沒有所謂,有些純粹是從旁支援的,學生應該站在那個位置,會不會是支援會好些,我會這樣想。但是我覺得要實際上視乎社會環境,她(北京)提出的(普選)方案有多離譜。即是那個方案擺明離譜到她就是要選一個她喜歡的人才做到特首,所有香港人看到是不可理喻、不可接受的時候,如果連學生都要推到走上街頭,去坐牢都要做(佔中)的話,這個是中央(北京)造成的。
劉同學表示,要視乎到時的社會環境,以及北京提出甚麼普選方案,才決定是否參與佔領中環。他認為商討式的民主值得在香港推廣,因為只有走上街頭抗爭,參與者可能只有立場,沒有想清楚社會運動背後的實際理念。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香港7間大學星期日同時舉行和平佔中大專學界商討日,有超過700名大專學生包括來自大陸的學生參與,討論特首普選問題。學聯總結商討結果指出,超過80%與會學生贊成以公民抗命方式爭普選,大部份支持的學生認為,社會公義價值比經濟更重要。
繼1980年代香港大學生討論香港前途問題,香港學界星期日再次舉行大規模的討論政改運動,7間大學同時舉行和平佔中大專學界商討日,有724名大專學生參與討論特首普選問題,當中包括來自大陸的學生。整個商討日為時約5小時,包括大會講解及兩節分別為時約1個半小時的小組商討。
主辦單位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學聯)星期日晚舉行記者會公佈商討結果,學聯副秘書長楊政賢指出,幾乎所有參加者都同意,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必須以普及而平等原則產生。
商討結果顯示,普選特首的原則上超過7成參加者同意普及而平等的原則包括提名權、參選權及投票權;超過77%參加者認同公民提名權,認為可防止不合理篩選;但仍有一半參加者認為提名委員會可以保留,另一半的意見則為反對或未有共識,反映在提名委員會的議題上,參加者有一定分歧。
楊政賢說:其實我們可以理解就是同學是支持佔中,因為我們今日是一個和平佔中的商討日,而同學也是明白這個公民抗命的概念。我們可以看到,如果中央政府(北京)拋出一個不民主、不符合國際標準的方案,我們相信有很多人會走出來進行佔中行動。在我們收回的表格裡,正如我們剛才所講,我們還在整理一些資料,有很多同學有表達一些意見,例如一些階段性的公民抗命,可能分層次逐步、逐步地提升,並且有提及做公民抗命的行動之外,其實不可以排除其他的行動去爭取民主。
陳樹暉說:學聯在這裡重申,今次我們大專學界商討日得出來的結果,會作為日後我們推動政改運動的時候,去評價現行坊間的一些方案,究竟是否符合同學所講的原則,以及是否符合國際標準的原則。所以我們將會有更多的討論及會議,希望同學就更確實的方案或者立場作出討論,所以今天不會是一個結束,反而10月13日只是一個開始。
鍾耀華說:我很相信這一日一定會在我們香港的學運史,或者我們香港的歷史上留下重要的一頁,而我們各位是有份一齊撰寫歷史、參與下去。我們能夠參與下去我覺得是一件很榮幸的事,將來這幾年將會是我們香港面對很重要的關頭,我有一個感覺是香港再次活在一個時代巨輪運轉得很厲害的時代,到底香港會怎樣走下去、怎樣發展呢,其實跟我們的決定很有關係。
出席香港中文大學大專學界商討日的和平佔中倡議人戴耀廷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學生的角色比較超然,從1970年代開始香港學生在社會運動都站在比較前線的位置,他認為現階段有724名學生參與商討日,平均每間大學有100名學生參與反應不錯。由於商討式民主在香港是一件新事物,參與者要付出超過5小時參與商討,其實成本代價很高,戴耀廷認為,將來商討式民主能夠在香港推廣,可以改變香港的民主面貌。
戴耀廷說:無論佔中成與敗,其實都已經改變了香港的民主面貌,因為民主文化那種性質,已經因著這個運動本身改變了。因為參與的同學他們經歷了之後,這個經歷是會影響到以後。正如我自己當年在學界裡面參與,即是很多年前參與,1980年代的時候參與爭取普選的運動,到現在我都仍然繼續,即是影響了我大半生人,其實這裡的同學,其實他們可能比我當年的經歷更深。
參與商討日的學生包括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剛來港一個半月、就讀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的研究生趙同學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由於佔中倡議者之一陳健民是她的老師,令她有興趣了解佔領中環這個議題,不過,她認為港人爭取民主的運動,對推動中國大陸的民主化不會有太大影響。
趙同學說:因為它(大陸)有一個信息傳播的問題,就是很多其實發生在香港的很多新聞、很多事情,大陸是不怎麼宣傳的,包括之前這邊的一些社會運動、一些事情,我們在大陸是很少聽說的,包括佔領中環這件事情的話,在大陸有它一套說法,會把它(佔中)說成是違法、影響香港經濟發展,這種字眼去評價,所以說其實對大陸的人來說,影響不會很大。
凌旭峰說:因為現在多談自由民主,所以也想看一下香港現在來說民主意識比較強的一個地區,他們的一個公民參與。因為以後感覺大陸也會慢慢這種民主風氣應該也會越來越好,所以以後也可能會有相對應的一些選舉會在那邊產生,所以也是在這邊學習一些經驗。
劉同學說:首先現在最後應否走出來佔領,我覺得還可以考慮,因為其實我看過那份意向書,都是說參與有幾層,可以真的到違法坐牢都沒有所謂,有些純粹是從旁支援的,學生應該站在那個位置,會不會是支援會好些,我會這樣想。但是我覺得要實際上視乎社會環境,她(北京)提出的(普選)方案有多離譜。即是那個方案擺明離譜到她就是要選一個她喜歡的人才做到特首,所有香港人看到是不可理喻、不可接受的時候,如果連學生都要推到走上街頭,去坐牢都要做(佔中)的話,這個是中央(北京)造成的。
劉同學表示,要視乎到時的社會環境,以及北京提出甚麼普選方案,才決定是否參與佔領中環。他認為商討式的民主值得在香港推廣,因為只有走上街頭抗爭,參與者可能只有立場,沒有想清楚社會運動背後的實際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