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M+博物館國安法政治審查爭議中開幕 有藝術家憂成敏感展品墳墓

在香港 M+博物館開幕展展出的艾未未作品《洗白》陶罐裝置藝術。(路透社照片)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香港M+博物館國安法政治審查爭議中開幕 有藝術家憂成敏感展品墳墓

由籌備到落成歷時超過15年,號稱亞洲首間全球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的香港M+,在國安法實施後的政治審查爭議中,星期五正式開幕。各界關注有關六四事件、反送中運動,以及中國異見藝術家艾未未的作品能否在開幕展展出。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主席唐英年表示,M+博物館會維護表達及創作自由,但強調展品絕對不能夠違法,坦言艾未未 “舉中指”的所有 “透視系列”作品,都不會在開幕展展出。不過,開幕展仍然有艾未未另外兩件展品,以及隱喻六四事件的作品。有藝術家批評M+博物館在國安法下政治審查,擔心過往收購的敏感議題藝術品,有如被埋入墳墓,沒有展出的機會。

座落在西九文化區,耗資49億港元(超過6億3千萬美元),樓面總面積達125,000平方米的香港M+博物館,星期五(11月12日)在國安法政治審查爭議中正式開幕,讓公眾人士入場參觀,展出超過1,500件藏品。

香港M+博物館11月12日正式開幕,以香港為主題的展館外大排長龍。(美國之音 湯惠芸)

香港M+博物館國安法政治爭議中開幕

香港M+號稱亞洲首間全球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由籌備到落成歷時超過15年,當中經歷超支、工程延期、總承建商財困、解約、地基不達標以及行政總監換人等問題。

2012年6月,時任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通過向來自瑞士的中國當代藝術收藏家烏利.希克(Uli Sigg)收購47件藝術品,並接受由希克博士成立的基金所捐贈,涵蓋310名藝術家、包括中國異見藝術家艾未未等的1,463件作品,題材涉六四事件、文化大革命等敏感議題。

希克當年表示,因為香港有言論自由,可以展示政治敏感的藝術創作,他才願意將過千件中國當代藝術藏品交託M+博物館。

不過,《港區國安法》去年7月1日正式實施之後,今年3月有建制派立法會議員批評,M+博物館網站部分展品例如艾未未對著天安門 “舉中指”的《透視研究:天安門》照片,涉嫌違反《港區國安法》、”侮辱中國國家尊嚴”,要求港府成立部門為有關展品進行審查,是否違反國安法和《基本法》,同時要求防止有仇中情緒的展品上架。

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主席唐英年11月11日會見傳媒,他強調會確保M+博物館所有展品都符合國安法等法律要求,同時亦會維護表達及創作自由。(美國之音 湯惠芸)

唐英年指M+開幕展沒艾未未透視系列

事隔超過半年,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主席唐英年星期四(11月11日)在M+博物館傳媒預覽,會見記者時表示,外界應以多元開放及包容的態度看待藝術作品,他強調會確保M+所有展品,都是符合《基本法》、《港區國安法》等法律要求,同時亦會維護表達及創作自由。

唐英年表示,M+博物館無論是網上以及展覽館展出的作品,都會不斷輪換,而且會不斷審視,開幕展沒有展出的作品,不代表將來不會展出,不過,他坦言艾未未 “舉中指”的《透視系列》作品,暫時不會展出。

唐英年又表示,他知道艾未未的 “中指圖”是最受歡迎的作品,很多人都在詢問這張照片,他形容 “只是一幅相(片)”,在2019年社會運動期間,香港亦出現類似的二次創作。

M+展出艾未未 洗白裝置藝術各有解讀

M+博物館的 “希克展廳開幕展,有兩件艾未未的作品,包括名為《洗白》的陶罐裝置藝術。根據展品簡介,艾未未將部分陶罐表面刷成白色,覆蓋原來的紋樣,隨着時間過去,部分白漆逐漸脫落, “表明粉飾洗白不僅無法完全掩蓋過去,而且還會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不過,唐英年對《洗白》表達的含意有不同的解讀,他認為這些有5千年歷史的中國陶器,就算塗上工業時代的白油,都無損中國藝術的核心價值,亦反映M+雖然是一個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當中亦有一些中國古代的元素。

唐英年說:裡面其中有一件展品,它是用一些5千年的陶器,就是會塗上一些工業時代用的一些工業白油,但是它放置出來之後呢,有幾件是(塗上)白油,而那些白油也開始剝落了,所以你看得到幾件有一些剝落得多些,有一些剝落得少些,它亦都是古代作品,但是它有一個現代的元素,也就是說中國這個核心價值,中國的文化藝術是永垂不朽的,就因為就算5千年在工業化時候,有一些工業白油蓋過了,即是工業革命的年代,雖然是對於中國藝術是有一定的影響,但是永垂不朽的意思,即是永不衰落,即是說最終我們中國文化藝術仍然能夠透過5千年,仍然是表露出來。

民主派前油尖旺區議員陳嘉朗(拿手機者)在M+博物館參觀艾未未錄像作品《長安街》,他認為藝術品不應與國家安全扯上關係。(美國之音 湯惠芸)

希克展廳亦有展出艾未未的錄像作品《長安街》,以觀察北京街景都市空間為主題,艾未未在長安街上遊走,每50米拍攝一段一分鐘的定鏡錄像,再剪輯成影片,藉此呈現城市在經濟急速發展下的節奏和景象。

希克展廳展出的作品,主要是追溯中國社會激烈變革下,對中國藝術的發展歷程,當中提及從1989年天安門廣場上的示威抗議、柏林圍牆倒下,到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局面正式結束,中國開放的市場環境令藝術家獲得展覽和商業合作新機會。當中有展出中國藝術家王興偉隱喻六四事件的畫作《新北京》,畫中人以三輪車載着兩隻疑似被子彈射傷的企鵝,這些作品都受到參觀者的關注。

香港M+博物館11月12日正式開放讓公眾參觀,希克展廳開幕展覽展出隱諭六四事件,中國藝術家王興偉的畫作《新北京》。(美國之音 湯惠芸)

前區議員指藝術品無關國家安全

前民主派油尖旺區議員陳嘉朗星期五參觀M+博物館時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他認為艾未未的《長安街》影片,只是紀錄北京人的生活日常,未必有很深的政治意涵,但是《洗白》很明顯就是表達歷史 “欲蓋彌彰”的信息。

陳家朗說:(洗白)很明顯大家都明白那個意思是甚麼,即是你 “欲蓋彌彰”有些東西,你塗了、遮住了,不代表它不會存在,只不過它要時日去到一定的情況,都可能會現出來,因為油漆會有剝落的一日。

對於早前有建制派立法會議員批評,M+博物館有收藏品涉嫌違反國安法,危害中國國家安全,陳嘉朗表示,如果一張照片、一個藝術品都可以危害國家安全,證明這樣的國家有如 “豆腐渣”一樣軟弱無力。

至於唐英年表示,如果要展出艾未未 “透視系列”,會一次過展出,陳嘉朗認為,重點是唐英年有沒有膽量展出這一系列作品,他認為藝術創作不應該與國家安全扯上關係。

香港各方面都受國安法影響

陳家朗又表示,國安法實施超過一年,影響的不只是M+博物館的展品受到審查,香港人的生活幾乎各個層面都受到影響,尤其是思想自由受到控制。

陳家朗說:很多小市民即使連講句話,都很怕隔壁好像有人聽到、審查,那種白色恐怖,才是那麼多人要離開香港的原因,即是選擇要移民,這是不言而喻的,大家都已經知道那種驚恐啊,以前89年發生六四事件之後,大家移民後還會想以後會回來,現在走了的人是不會回來的。這不只是一個展館的問題,這個是整個社會氛圍的問題。

流亡台灣藝術家對M+博物館開幕感唏噓

關於香港的 “此地彼方”展館中,是從建築、電影、流行文化等,探討香港的城市建設、精神層面以及身份認同等議題。當中有展出今年7月底離開香港出走台灣的視覺藝術家黃國才的作品《漂流家室》。黃國才的作品很多都含有諷刺時弊的政治信息,而《漂流家室》是一間插上香港特區旗的水上房屋,他自己打扮成船長在西九海濱飄浮”入住”,嘲諷香港的高樓價問題。

香港M+博物館展出今年7月出走台灣的視覺藝術家黃國才的作品《漂流家室》,嘲諷香港的高樓價問題。(美國之音 湯惠芸)

對於作品終於在M+博物館展出,但自己不能夠親身到場參觀,黃國才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感到唏噓,他亦對M+博物館在國安法下受到政治審查感到悲哀。

黃國才說:唏噓,其實是在於香港一次又一次,錯過了以藝術的力量去在國際上攀升,這個是很悲哀的狀態,為甚麼這樣講呢,即是譬如你聽唐英年那種政府口吻,就是說M+就同世界3大博物館去比較,例如(紐約)MoMA、(巴黎)龐比度、畢爾包(古根漢),但是這3個地方都是有民主自由的,即是沒有好像香港那樣變態地去打壓藝術表達自由,而香港現在是有的,所以根本是沒得比的。

香港M+博物館展出今年7月底出走台灣的視覺藝術家黃國才的作品《漂流家室》的錄影片段。(美國之音 湯惠芸)

憂M+博物館成敏感展品墳墓

黃國才表示,批評M+博物館在國安法下政治審查,擔心2012年M+博物館購入的一系列艾未未,以及中國敏感議題的作品,很可能展出無期,他形容有如被埋入墳墓,沒有展出的機會。

黃國才說:過去2012年買了的艾未未件品,包括希克(收藏品)裡面的,曾經中共打壓的作品,即是有機會是長期會困在儲物室那裡,不會見到、不會曝光,即是說甚麼意思呢,即是說博物館是在一個正常的狀態,就可以成為一個慶祝一些優秀藝術的平台,與大家分享,但是如果它是一種、現在香港這種變態的政治審查,或者是各方面的即是共產黨傀儡的攻擊的狀態的情況之下,那個博物館就變成了藝術作品的一個墳墓了,即是永遠都不能夠被展示出來。

香港M+博物館展出”九龍皇帝”曾灶財的墨寶,寫上”新中國”、”新香港”、”中國港人”、港人治港等字眼。(美國之音 湯惠芸)

M+博物館有關香港的 “此地彼方”展館中,亦有展出中英劇團的《我係香港人》海報,以及80年代流行歌手及組合張國榮、達明一派、葉德嫻、林子祥等的唱片封套設計。其中一幅 “九龍皇帝”曾灶財的墨水筆畫中,有 “新中國”、 “新香港”、“中國港人”、 “港人治港”等字眼。

另有錄像作品《前後與左右》以左右兩邊畫面分別播放多部電影的畫面,當中包括被建制派批評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香港電影《十年》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