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權組織“香港監察”(Hong Kong Watch)發表報告,指香港政府打壓數碼權利,影響的不只是身處香港的人,更包括身在海外的人,形成跨境鎮壓,令香港公開資訊越來越少。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報告作者華穆清(Anouk Wear)指,在《香港國安法》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生效後,對於香港人權自由的打擊亦應用在網絡空間上,例如一名曾經參與2019年抗爭運動的香港人搬到加拿大後繼續參與義務工作爭取香港民主,而他在通訊軟件Telegram收到恐嚇訊息,包括滋擾、侮辱訊息,其後更升級到血腥、暴力的片段以及他的個人資料。
香港政黨社會民主連線在2022年9月收到PayPal HK團隊電郵通知,指審視其帳戶後,認為當中涉及過高風險,因此終止提供服務。華穆清指,外國公司即使只是遵守不乎國際法律標準的香港法律和警方要求,都有可能成為香港政府鎮壓的工具。
香港公開資訊越來越少
報告亦提到發放香港抗爭者個人資訊、研究指或中國大陸有關的“香港解密”(HKLeaks)網站、香港政府依司法途徑禁止示威歌曲《願榮光歸香港》、以及留學日本的香港學生袁靜婷被指在網上宣揚香港獨立,回港後被控煽動罪而被判囚兩個月。
華穆清指,這些發展令香港公開的資訊越來越少,人人都擔心受到報復,使記者更難報道香港發生的事,而公民社會和外國政府更難發聲。
香港監察星期二在英國國會舉行報告發布會,有份審閱報告的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高級分析員鄺頌晴指,根據香港《立場新聞》兩名前總編輯被控煽動罪成的案件,如果一個人或平台在不小心或不知情的情況下發放一些煽動內容,發放的平台都需要付上責任。她指,假如她在社交平台說“光復香港”,則社交平台會為她的言論而有刑責。
她說:“這是很可怕的,因為我在社交平台無意的行為會令其他人有危險,即使我無意如此,而這些社交平台可能在香港有員工。這會令我再多想一層,我是否應該這樣做?我是否應該將一些我不認識的人放進險境?”
國安行動難以捉摸
鄺頌晴指,在近期另一宗涉及前港大學生會評議會主席張敬生的案件後,甚麼案件涉及國家安全完全由香港政府決定,而定義十分空泛。
她說,在海外香港人網上雜誌《如水》(Flow HK)被香港封鎖一事,香港警方在9月3日發電郵至提供網站託管服務的美國公司Automattic Inc.,指控《如水》可能觸犯多條國安法例,要求將網站下架。她指,Automattic未有跟從,但她是被記者查詢後才得知網站在香港被封鎖,更顯香港的國安行動難以捉摸。
她補充指,不認為在香港營運的英國公司明白相關風險,英國政府亦未有協助他們理解情況。
分享活動帖文被社交平台刪除
在會上發言的另一個嘉賓、英國港僑協會(Hongkongers in Britain)創辦人鄭文傑就說,他曾經嘗試在Facebook分享報告發布會的帖文,但被平台刪除。
他說:“我一分享,帖文就立即被刪除了,他們指是‘誤導’內容,我上訴了,但未有收到回覆。這只不過是冰山一角。”
他說,英國工黨政府正在審視中國政策,擔心政府注重經濟先於人權,而中方能否在倫敦建立一座新的大使館將會是一個測試。
建議確保社交平台不被用作跨境鎮壓
報告作出多項建議,指美國、英國、歐盟、加拿大政府應該審視香港經貿辦的特殊地位、制裁相關官員;科技公司亦應該加強社交媒體的保障及報告機制,確保平台不被用作跨境鎮壓。
鄺頌晴就指,美國有一個處理跨境鎮壓的熱線,但她聽聞不太有用,她認為更重要的是教育前線及地區警員如何處理相關事件。鄭文傑同意,指作為一個被香港政府通緝的人,英國警方需要成立一個工作小組處理。
鄺頌晴又建議,香港人要與海外的維吾爾、緬甸等群體分享知識,因為他們有更深入的網絡封鎖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