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譽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等展望從“穩定”降至“負面”

  • 美國之音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惠譽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等展望 從「穩定」降至「負面」

國際評級機構惠譽(Fitch)星期三(4月10日)將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展望由“穩定”下調至“負面”,理由是中國公共財政風險增加。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惠譽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等展望從“穩定”降至“負面”

這是繼去年12月國際信用評級公司穆迪將中國政府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之後,再有國際機構下調評級,反映國際商界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安日益加深。

惠譽在聲明中表示,這次下調主要是反映中國公共財政前景面臨的風險日益增加,特別是中國從依賴房地產的增長模式向政府認為更可持續增長模式的轉型過程中,經濟前景必須應對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

“從評級角度來看,中國近年來巨額的財政赤字和不斷上升的政府債務已經侵蝕了財政緩衝,” 該機構警告。

惠譽補充說,“未來幾年,預計財政政策在支持成長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從而推動債務持續上行。”

中國財政部迅速做出回應,表示這項決定“令人遺憾”。

中國財政部稱,惠譽的指標體系未能有效且前瞻性地反映中國政府促進經濟成長的努力。

對於惠譽指出的財政可持續性風險,中國財政部則表示,適當的財政赤字有利於發揮政府舉債融資積極作用,維持對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必要支撐。

中國財政部強調:“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中國政府維護良好主權信用的能力和決心也沒有改變。”

與此同時,惠譽維持對中國信用的“A+”評級,原因是“相較同類評等國家而言中國依然穩健的GDP成長前景、在全球貨物貿易市場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強勁的外部融資以及人民幣的儲備貨幣地位等”。

位於香港的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Gary Ng)說,惠譽的展望下調反映了中國公共財政在增長減速和債務增加的雙重打擊下,面臨著更具挑戰性的形勢。

吳卓殷指出,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很快就會違約,但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可能會出現信貸兩極化,特別是在省級政府財政狀況惡化的情況下。如果需要的話,仍可透過注入流動性和重新分配國家資源來緩解壓力。

中國政府正努力推動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發展,同時也要應對一系列不利因素,包括房地產危機、青年失業率飆升、外資斷流及全球對中國商品的需求疲軟等。

近幾個月來,政策制定者宣布了一系列針對性措施,並大規模發行數十億美元的主權債券,旨在增加基礎設施支出並刺激消費。

北京上個月設定了2024年約5%的經濟增長目標,分析認為這個目標雄心勃勃。

在惠譽的預測中,中國2024年的經濟成長率將從2023年的5.2%放緩至4.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月預測,中國的實質GDP成長率在2024年會放慢至4.6%,遠低於該組織去年預測的5.4%,且到2028年,中國經濟成長速度將降至3.4%。

(此文參考了法新社和路透社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