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候任外長對華強硬 中國回應:需要“建橋”而非“建牆”

  • 美國之音

德國候人外長貝爾伯克(路透社)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德國候任外長對華強硬 中國回應:需要“建橋”而非“建牆”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發言人週四(12月2日)表示,希望德方個別政客客觀全面看待中國和中德關係,切實尊重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在兩國之間“建橋”而不是“建牆”。

這位中方官員所說的德方個別政客是德國候任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aanlena Baerbock)。貝爾伯克日前接受德國媒體採訪表示要對北京採取強硬政策,甚至限制中國商品進口。而中國駐德大使館發言人則以答記者問的形式對此做出回應。

貝爾伯克在即將於下星期就任德國新一屆內閣的外長職務。她日前在接受德國《日報》採訪時表示,德國對中國有怨言必須清楚表達出來。

“優雅的沉默長遠看並不是一種外交,即使近些年來有人的確這麼認為,”貝爾伯克說。她這裡所說的“有人”很可能是在暗示即將離任的默克爾(Angela Merkel)政府。

“對我而言,基於價值觀的外交政策永遠都是對話和強硬立場之間的組合。”

貝爾伯克承認,對話的確是國際政治的主要構成部分,“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必須忽略某些事情或保持沉默”。

貝爾伯克的表述被認為是指中國被控侵犯人權的狀況,包括在新疆將大約100萬維吾爾族人集中關押。

貝爾伯克認為歐盟對進口物資的限制可以被用作施壓北京的工具,“這對中國這樣的出口大國將是一個大問題”。

“我們歐洲人應該善用共同市場這個槓桿。”

針對貝爾伯克的上述言論,中國駐德大使館發言人星期四晚在官網上貼文表示,一段時間以來,一些人士看待中歐、中德關係愈發強調分歧、差異,甚至上升到製度競爭層面。 “但當前中歐、中德之間的差異和分歧並不比50年前更大。相較彼時,今天雙方合作面和利益交集顯然更大。”

明年將是中德建交50週年。中國也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

“我們願同德國新政府相向而行,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礎上擴大共同利益,推動中德、中歐關係行穩致遠,”中國駐德使館發言人說。

根據德國之聲的報道,即將卸任的默克爾政府常常被批評將對華經貿關係置於對北京的人權關切之上,甚至對中國侵犯人權的狀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默克爾本人不僅是去年簽署但目前遭歐洲議會擱置的中歐投資協議的重要推手,而且還曾警告歐洲不能與中國“脫鉤”。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發動針對北京的貿易戰以後,默克爾主政的德國也一直站在一邊觀望。

但是中國政府近年來在香港揮舞國安法大棒打壓民主派和異議人士,在新疆鎮壓維吾爾族人,在台海則升高對台灣的軍事壓力和恫嚇,已經在德國國內,甚至整個歐洲引發要對北京採取強硬政策的呼聲。

中國駐德大使館發言人呼籲德國政界人士“客觀全面地”看待中國和中德關係,切實尊重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把精力用在推動雙方各領域務實合作上,做兩國之間的‘建橋者’而非‘建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