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1月PMI持續收縮 外界預期更多政策支撐刺激增長

  • 美國之音

中國山東省青州市一家工廠的工人正在做工。 (2023年11月30日)

中國11月份製造業活動連續第二個月收縮,且收縮速度更快。 這顯示中國當局需要採取更多刺激措施來支撐乏力的經濟成長,恢復外界對當局能強力支持工業的信心。

在第三季數據好於預期後,經濟學家上調了對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預測。 不過,儘管中國當局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措施,但面對國內外需求疲軟,採購經理們的負面情緒似乎揮之不去。

中國國家統計局週四公佈的數據顯示,11月份官方的採購經理指數(PMI)從10月份的49.5降至49.4,低於經濟學家預測的49.7。50為經濟榮枯的臨界值(門檻) ,大於50表示擴張,小於50預示收縮。

恆生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丹(Dan Wang)表示,“國內市場無法彌補在歐洲和美國的損失。數據顯示工廠產量減少,僱用人員減少。”

她補充說:“(數據)也可能表明人們對政府政策失去信心。”

她還警告說,由於其他經濟問題占主導地位,工廠活動不太可能很快就會改善。 “現在的首要任務顯然是控制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和地方銀行帶來的風險。”

新訂單分類指數連續第二個月萎縮,而新出口訂單分類指數則連續第九個月延續跌勢。

另一個令人擔憂的跡像是,龐大的服務業12個月來首次出現收縮。 11月份包括服務業和建築業在內的非製造業PMI從上個月的50.6降至50.2。

受房地產市場危機持續惡化、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影響,中國經濟今年一直在努力實現疫情後的強勁復甦。

過去八個月中,中國PMI有七個月出現收縮,僅在9月突破了50的大關。 PMI上一次連續三個月以上為負值,是在截至2019年10月的六個月內。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中國經濟學家餘惠悅(Sheana Yue)在報告中表示,“硬數據好於最近基於調查的指標,這個指標可能誇大了由於情緒影響而導致的經濟放緩程度。”

“但如果這種情況開始改變,就需要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防止經濟倒退。”

參差不齊的復甦,讓許多分析師發出警告稱,除非政策的製定者採取措施將經濟轉向家庭消費和資源的市場配置,否則中國可能會在這個十年的晚些時候陷入日本式的滯漲 。

國泰君安國際的經濟學家周浩表示,“今天的PMI數據將進一步提高對政策支持的預期”。 “財政政策將成為未來一年的焦點,並將受到市場的密切關注”。

中國央行行長潘功勝週二表示,他“相信中國將在2024年及以後實現健康、可持續的增長”,但敦促進行結構性改革,減少增長對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的依賴。

政策顧問們表示,如果政府希望明年維持“5%左右”的GDP經濟成長目標,那麼政府將需要實施進一步的刺激措施。

但由於擔心與西方利差擴大,可能導致人民幣貶值並刺激資本外流,中國人民銀行在實施進一步的貨幣刺激措施方面受到限制。

10月,中國公佈了在年底前發行1兆元人民幣(合1,387億美元)國債的計劃,將2023年預算赤字目標從原來佔GDP的3%提高到3.8%。

近幾個月來,中國央行也實施了小幅降息並向經濟注入更多資金,並承諾將維持政策支持。

儘管中國一直在努力減少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但當局仍在向基礎設施項目投入更多資金以推動成長,這可能將建築業的指數從10月份的53.5提升至55.0。

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儘管(當局)過去幾個月宣布了一系列刺激措施,但我們認為現在判斷經濟觸底還為時過早”,“我們預計 經濟將在2023年底和2024年春天再次下滑”。

(本文依據了路透社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