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是一條科技和軍事實力外強中乾的“紙龍”,還是促進全球經濟發展、造福萬千的“和平之龍”?在中國鼓吹“東升西降”、美國糾結如何應對中國這個競爭對手的崛起之際,美國《大西洋》雜誌一篇將中國形容為“紙龍”的文章觸動了中國輿論的神經,
是美國精英圈“精神分裂”、還是中國官媒放錯重點?
美國《大西洋》(The Atlantic)雜誌上星期(5月1日)在網站刊登了資深媒體人大衛·弗拉姆(David Frum)的評論文章,題目是“中國是一條紙龍”(China Is a Paper Dragon)。文章一出,中國媒體紛紛表示不滿。
政治評論家弗拉姆曾是美國前總統小布殊的演講撰稿人,是“邪惡軸心”這一用語的首創者。 《大西洋》月刊這篇文章說,中國經濟、軍事和科技實力被“嚴重誇大”。
在中國官方媒體看來,弗拉姆“以所謂的‘紙龍’做噱頭,貶低中國形象”(中新網5月9日)。
中新網評的這篇署名文章說,在涉華議題上,西方媒體在“威脅”論和“紙龍”論間來回搖擺,彷彿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不過,稍加梳理,不難發現,中國媒體的反應,似乎誤解、或是刻意迴避了弗拉姆此次撰文所表達的用意。
弗拉姆在一次電話採訪中強調,誇大中國各方面實力的傾向,不僅在中國的民族主義者中存在,在美國政治圈也被一些政客利用。他說,這種認知下產生的政策不一定符合美國的利益。
弗拉姆對美國之音說:“我一直擔心拜登政府趨於保護主義政策的傾向,拜登政府拿中國的挑戰來證明這樣的政策,但這些保護主義政策損害了美國。”
“在'中國威脅'這個問題上,我要明確說明的是,中國政府(the Chinese state)不一個好的行為者,它的意圖不良。但是,對於中國政府中的統治者如何將其不良意圖化為行動的能力,我們有可能高估了它。” 弗拉姆說:“而在我們美國的政治辯論中,一些政客誇大了中國的力量,促使美國做一些對美國不利的事,比如脫離國際貿易,對政府採購採取保護主義態度,以及在國防上花費過多。”
“我們需要關注的是,中國在國內壓制自己的人民、壓制自己的少數民族,威脅鄰國,特別是台灣。”弗拉姆說:“但美國人必須明白,中國政府往往有不好的意圖,但美國人不能誇大中國政府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他們不能以誇大中國實力作為糟糕的國內政策的理由。”
弗拉姆所說的“保護主義”政策之一包括拜登總統一月上任伊始簽署的“買美國貨”行政命令。這項行政令對美國政府採購行為作出更嚴格的規定,增加對美國製產品的採購,寄望提升國內製造業。
不過,弗拉姆也說,中國的民族主義者以為中國的實力不可一世,也是一種誤區。
“中國沒有中國極端民族主義者所說的那麼強大。”弗拉姆說:“大國往往會誤讀對方的意圖而陷入衝突。所以我們都需要時刻保持冷靜。這意味著領導人說話的方式要有克制,這意味著要避免像中國飛機飛越台灣這樣的挑釁活動。”
貝克利:中國整體實力仍遜美國
《環球時報》英文版5月5日發表署名文章回應,稱美國的精英群體缺乏對中國的客觀認識,稱中國軍隊的本質是防禦,在災難和危機前沖在第一線。
文章說,當《大西洋》雜誌文章作者聲稱中國是紙龍時,“弗拉姆和他代表的一些美國精英誤解了中國的發展意圖——中國從不想追求霸權或威脅美國。然而,華盛頓失去了信心。尤其是現在,當美國走上相對衰落的道路時,它拒絕承認現實。”
中國媒體炮轟對象除了大衛·弗拉姆以外,還將矛頭指向美國塔夫茨大學國際關係學副教授邁克爾·貝克利(Michael Beckley)。弗拉姆“紙龍”文章的論據,主要來自於貝克利2018年出版的一本書:《無可匹敵:為什麼美國仍將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Unrivaled: Why America Will Remain the World's Sole Superpower)。
中新網評說,中國威脅論和“紙龍”論同時存在,說明美國已經沒有了遏制中國實力提升的底氣,需要媒體給美國政府找“心理安慰”。
《無可匹敵》一書作者貝克利對美國之音說,他仍然相信他在三年前出版的這本書的結論。他說,雖然中國的GDP有超越美國之勢,但畢竟人口基數大,國家在各項“任務”上“燒錢”太多。
貝克利說:“就財富和軍事力量的總體平衡而言,我認為,當時大致的結論仍然站得住腳的。只是在某些領域,我認為一些地區的力量平衡更多地向對中國有利的方向轉移,但總體的力量平衡仍然非常有利於美國。”
在軍事上,貝克利說,中國需要“分心”的地方太多,如果美中發生直接對抗,中國未必能集中足夠的軍事資源應對美國軍力。
他說:“單從軍事方面說,中國其實處於一個非常險惡的地區,周圍有19、20多個國家。所以它不能把全部的軍隊都投入到美國的戰爭中去。它必須應對印度,必須密切關注越南,必須在南中國海、東海巡邏,還有台灣海峽的可能情況,還必須為朝鮮可能出現的意外事件做好準備,比如政權崩潰要如何應對。它必須密切關注俄羅斯,儘管俄羅斯是盟國,但他們仍必須互相提防。所以中國有很多事情要處理。”
“美國非常幸運,因為它的領土非常安全,(鄰國)只有墨西哥和加拿大,還有兩個大洋,所以我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海外的軍事資源上。”
除了“外患”,中國還有“內憂”。貝克利的核心論點之一是:專制不是省錢的製度。
他對美國之音說:“中國有點力不從心,僅僅是國防任務的經費、甚至僅僅是國內安保方面,中國必須在人民武警上花費巨資,甚至讓中國人民解放軍做好執行國內安全任務的準備,正如你在2008年西藏和2009年新疆看到的那樣。”
在科技方面,中國近年來希望通過抓住新興產業帶來的機遇、在5G通訊、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等方面取得壓倒西方國家的優勢。貝克利認為,美國和盟友仍然掌握廣義上的科技實力和優勢。
他說:“如果你看看人工智能領域的一些基礎層面的廣泛統計數據,比如AI公司的數量,頂級專家的人數,或者僅僅是市場份額,那麼多驅動人工智能的軟件和硬件都是誰製造的,你就會發現驅動人工智能的是美國,美國有相當可觀的領先優勢。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擴大範圍,看看與美國結盟的國家,日本和荷蘭是美國以外唯一能夠生產高端半導體製造設備的國家,這確實讓中國處境艱難,因為美國可以向盟國施壓,不讓中國獲得這項技術。再者,台灣的台積電,美國對其同樣也有影響力。”
“所以我認為,即使在這些所謂的變革型產業的大部分方面,美國和盟友的領先地位仍然保持得相當不錯。”貝克利說。
貝克利坦言,他上一本書出版以來,中國軍事和科技實力在一些方面的確得以加強:“第一,中國確實加強了海軍建設,特別是針對台灣的軍備力量。而就在過去的四、五個月裡,中國在台海持續了自1995—1996年台海危機以來最具挑釁性的武力展示。”
他還說:“中國在制訂技術標準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樣,中國推動了數字絲綢之路的發展,在運行5G網絡方面鋪設了大量的光纜和硬件,而5G網絡顯然正在起飛。從美國人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我當年不那麼關心的問題。”
從“紙老虎”到“紙龍”
從目前美國政府的論調來看,“紙龍”並不是美國領導人對中國挑戰的主流看法。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上週末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採訪時表示,中國對內加強高壓統治、對外愈加咄咄逼人,正對這一秩序形成挑戰。
他說,美國對華政策目的並不是阻遏或打壓中國的發展,而是為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
“紙龍”顯然是對“紙老虎”一詞的模仿和替換。毛澤東1946年用“紙老虎”形容國民政府的“反動勢力”,又在1958年的中共八屆六中全會上發表文章,用“紙老虎”形容“帝國主義”等勢力。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說,《大西洋》月刊文章作者“在嘲笑中國祇會‘山寨’的時候,竟然好意思山寨中國人獨創的標籤哄美國公眾”。
不過,這不是西方媒體第一次用“紙龍”一詞形容中國。
《紐約時報》在1964年10月18日發表題為“共產中國是一條紙龍”(Communist China Is a Paper Dragon)的文章,回應中國當年成功試驗第一顆原子彈。文章稱中國雖然擁有了核能力,但也只具備地區勢力,不是一個世界強國。
2012年,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學者邁克爾·奧斯林(Michael Auslin)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題為“解放軍是不是一條紙龍?”(Is the PLA a Paper Dragon?),稱中國軍隊雖然有許多弱點,但美軍在亞太地區減少軍事存在將導致中國對鄰國施加更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