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最高領導層拒絕明確選邊,一再強調中國願意發揮“建設性”作用,並呼籲國際社會幫助局勢降溫。然而,中國官媒和外交官卻不斷在國內外助推俄羅斯的戰爭宣傳和虛假信息。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中國真的像其領導人說的那樣中立,中國的網絡上不會充斥著親俄信息和陰謀論。
這些虛假信息覆蓋範圍廣闊。不僅有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逃離首都基輔這樣的假消息,也包括美國在烏克蘭和全球的實驗室內建造生物武器這種沒有證據基礎的陰謀論。隨著俄羅斯官媒在西方社交媒體平台上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措施,中國國際電視台(CGTN)等中國官媒通過引述的方式,繼續向世界各地的觀眾與讀者散佈來自俄方的虛假信息。而在網絡“防火牆”內,中國通過審查措施,打造出了一個充滿親俄、反美反西方言論的輿論環境。
美國和歐洲依然在努力遊說,希望北京幫助制止莫斯科的侵略。但中國官媒和外交官近來的一系列言行,讓專家擔心這只是西方的“一廂情願”(wishful thinking)。
“我想人們低估了中國已經在多大程度上支持俄羅斯以及俄羅斯的信息傳遞。”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分析師愛迪恩·蘇拉(Etienne Soula)告訴美國之音。 “把中國想像成這場危機的中立調停者有些天真。”
中國高層堅持打造“中立”形象
戰火爆發幾週來,中國的最高領導層依然在話術上展現中立姿態。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尚未就此公開發言。但總理李克強在3月11日的一場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支持“俄烏雙方克服困難、和平談判”。
“中方願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發展繁榮作出自己建設性努力,” 他說。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3月7日的記者會上也使用了相同的語調:“解決複雜問題,需要的是冷靜和理性,而不是火上澆油、激化矛盾。”
美中星期一(3月14日)在羅馬舉行了俄烏戰爭以來的首次高層對話。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和中國負責外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據報進行了長達七個小時的“緊張”會談。
中方新聞稿顯示,楊潔篪在會上談到烏克蘭局勢時,再次表示中方致力於勸和促談。
“國際社會應共同支持俄烏和談盡快取得實質性成果,推動局勢盡快降溫,” 新聞稿說。
中國官方賬號在國際社媒平台展現親俄姿態
但中國在信息領域採取的一系列行動卻與高層的“中立”、“有建設性”形像大相徑庭。在推特、臉書等社交媒體上,中國官媒和外交官們不斷宣傳俄羅斯的官方立場。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中國官媒和外交賬號大多採用了俄官方用語“特別軍事行動”(Special Military Operation)來描述這場戰爭。
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旗下的保衛民主聯盟(Alliance for Securing Democracy)的最新報告顯示,在其取樣的部分中國官媒和政府推特賬號發送的推文中,截至3月12日,“特別軍事行動”或“特別行動”被使用了180次。而“入侵”僅有145次,其中有三分之一指的是美國對伊拉克等國的入侵。
報告還發現,這些中國賬號在使用“特別軍事行動”時常常不加引號,這意味著他們將該描述認作是客觀事實,而非對俄羅斯話語的引述。
中國與北約的關係一向緊張,但報告發現,中國官媒在2月份之後開始大規模推廣一種新的敘事模式,即“北約東擴”給俄羅斯帶來了“合理的安全擔憂”(legitimate security concerns)。和2021年一整年相比,中國官媒光是過去一個半月以來提到“北約東擴”的次數就增長了500%。中國的官媒和外交官們以此為理由,為俄羅斯的入侵提供辯護。而這種敘事模式最初同樣來自俄羅斯官方。
另一個被中國官媒借用的敘事模式則是普京所稱的“去納粹化”。 2014年後,俄羅斯積極將烏克蘭渲染為“新納粹國家”,並最終成為其入侵的理由之一。報告發現,過去幾年裡,中國幾乎沒有用“納粹”描述過烏克蘭。這樣的話術直到今年2月以後,才大量出現在中國官媒和外交官的推文或轉發的推文當中。
除了採納俄羅斯的官方宣傳,中國官媒幾乎原封不動地轉發俄羅斯官媒和政府給出的所有消息,包括假消息。
中國官媒多次轉發消息稱烏總統澤連斯基已經逃離基輔。報告發現,中國駐貝爾法斯特總領事張美芳曾轉發一條來自自媒體的推文。這條推文在沒有提供證據的情況下稱澤連斯基已經逃到波蘭,並指控澤連斯基的“納粹化大屠殺軍隊”(nazified genocidal army)正在殺害烏克蘭人。
3月3日,CGTN引用俄總統普京的話稱,烏克蘭“新納粹”向中國學生開槍,致使兩人受傷。該消息至今未得到證實,甚至引來了中國官方“闢謠”。 《環球時報》3月4日引述中國駐烏克蘭使館的工作人員的話說,俄烏衝突中受傷的中國公民只有一位,受傷地點也與俄方所說不同。
保衛民主聯盟這份報告的作者之一蘇拉告訴美國之音, 他發現中國在採用俄方宣傳上的程度,在戰爭開始後不斷加深,目前已經從採用敘事模式進化到了採用陰謀論的階段。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3月8日在記者會上宣稱美國在烏克蘭擁有生物實驗室,稱美國駐烏克蘭使館刪除了涉及實驗室的信息,並暗示美國在這些實驗室當中研製生物武器。該言論受到了中國外交官和官媒在推特上的廣泛傳播。
美國官方已駁斥這個來自俄羅斯軍方的陰謀論,澄清僅和烏克蘭實驗室保持著合作關係,更沒有研發生物武器。但趙立堅繼續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要求美國自證清白,就算被媒體現場拆穿也不退讓。
在3月14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一名記者指出,趙立堅稱美國駐烏克蘭使館刪除實驗室信息,但相關信息並沒有被刪除,依然存在於網站上。
對此,趙立堅僅回應稱“我看到的信息跟你的不同”。在記者的追問下,他再次重複實驗室信息被刪除的不實說法,拒絕做出進一步解釋。
借助審查 中國在國內打造陰謀論的溫室
在推特和臉書這樣開放的社媒平台上,俄羅斯與中國宣揚的陰謀論等不實信息常常受到獨立媒體和新聞人的事實核查。但在中國的“防火牆”內,中國官方通過審查手段,嚴密控制信息流動,保證了“生物武器”等陰謀論的有效傳播。
中國時間3月11日上午八點左右,在微博的熱搜話題前50名中,有至少五個與該陰謀論有關,這些話題包括““美直接支付在烏生物武器研究的費用”、“烏生物實驗室大量血清樣本被轉移”、“美在烏研究能從蝙蝠傳播給人的病原體”等。部分話題呼應了趙立堅過去傳播的另一個陰謀論:新冠病毒來自美國。
這些話題中,由《人民日報》主持的“俄公佈美在烏實施軍事生物計劃材料”更是登上了熱搜榜首,吸引了超過2.6億次閱讀和3萬討論。
在前微博審查員劉力朋看來,這樣的話題登上榜首,背後必然有官方的支持。
“它能上熱搜第一名,必須是有指令才能去辦的,” 劉力朋說,“不是說能隨便把一個這麼敏感的時政話題推到熱搜第一名的。(微博)平台是沒有這個權限的。中國當局是很反感你自己去創造時政話題的。”
另外,他還發現,包括《人民日報》、央視、新華社的三大央媒同時推廣了這一話題。而一般只有“兩會”這樣的官方事件才會受到如此待遇。
除了親俄反美的虛假信息被推廣外,中國社媒平台還同時打壓反俄反戰言論。反戰聯名信被屏蔽,反戰抗議視頻被刪除,就連美國使館澄清陰謀論的聲明也受到了同樣待遇。
3月11日,美國駐華使館在推特上表示,一條反擊實驗室陰謀論的相關微博被新浪管理員設置為“僅自己可見”,一篇相關的微信文章也被禁止分享。
“這是比較少見的現象,” 劉力朋說。 “一般來講美國使館的微博不會被刪,而是底下會跟一堆五毛去洗它的評論區。”
他說,美國在中國的民族主義語境下已經成為了“敵對勢力”,無論說什麼,中國官方都不會在意。但這次駐華使館的文章受到審查,顯示了中國“比較強烈的偏向”。
專家:官媒是中國官方態度的真正指標
美國和歐洲仍沒有放棄聯華製俄的努力,但觀察人士對此並不看好。
保衛民主聯盟在這份研究中國散佈虛假信息的報告結尾寫道:這份分析認為,中國外交官和官媒不僅放大親俄信息,同時加強了對美國、歐洲、烏克蘭的錯誤指控。對於那些希望北京能夠和華盛頓、布魯塞爾等一道追求共同利益的觀察人士來說,這一現象令人深深擔憂。
由佐治亞州立大學教授瑪麗亞·萊普尼科娃博士(Maria Repnikova)和博士生溫蒂·週(Wendy Zhou)在《大西洋月刊》上發表的研究顯示,中國國內社交網絡上的親俄言論很大程度上存在於反美、反西方的框架之下。
“這種將親俄評論作為挑戰西方道德地位的一種方式,符合中國外交話術中不斷增長的好鬥性的模式,” 文章寫道。
《外交政策》副編輯詹姆斯·帕爾默(James Palmer)早先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認為,中國並不是真的在意幫助俄羅斯,而是希望藉此次機會抹黑美國的聲譽。他還認為,想要看出中國領導層的真正態度,與其看中國在國際場合說什麼,不如觀察中國的對內宣傳。
研究員蘇拉贊同這樣的說法。他認為,如果中國真的像其領導人說的那樣中立,中國的網絡上不會充斥著親俄信息和陰謀論。
“如果高層不想某件事發生的話,你不會看到下層對此如此執著的投入,” 他說。 “當中國出現女權主義信息的時候,它們50分鐘內就會被從網上刪除。現在(開戰)已經三週了,人們依然在讚美俄羅斯的戰爭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