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面臨與環境有關的眾多挑戰,從保護國內的空氣和水源,到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在全球氣候峰會即將召開之際,環境專家督促中國切實落實就應對氣候變化所做出的承諾。
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共同主席、民主黨籍眾議員麥戈文(James P. McGovern)週二表示,中國政府對社會愈加嚴厲的控制阻礙了其在環境問題上取得進展,透明性的缺乏也阻礙了北京與國際社會的合作。
麥戈文在CECC組織的針對中國環境問題的聽證會上說:“中國政府對非政府組織和公民社會的控制越來越嚴格,這影響到了環境部門,缺乏透明度和執法不公都是障礙。環境研究者和倡導者受到壓制和拘留。”
中國在2006年成為全球最大污染國,每年碳排放量佔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國際社會廣泛呼籲,中國應該加快減少國內煤炭的使用,並停止為海外的煤電項目提供資金。
面對國內外要求減少排放和緩解全球變暖的壓力,中國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目標。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去年稱,中國的碳排放將在2030年前達到頂峰,並在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
美國明德學院(Middlebury College)政治學系副教授蒂茨(Jessica Teets)在聽證會上表示,中國長期存在政策執行差距,地方官員只專注於經濟增長,不願意執行環境法規,因此這次習近平採取了自上而下的執行模式。
蒂茨說:“習近平通過利用更多的中央政府權力來執行法規,縮小了這種差距,這是一個更加自上而下的模式。。。然而這種進步是以犧牲公民參與和地方政策實驗為代價的。”
蒂茨接著說,中國的氣候行動計劃缺乏細節,本應該發揮更加積極作用的非政府環境保護組織仍然受到限制,組織和公民缺乏對政府環境政策監督和反饋的渠道。
她說:“這確實是一個非常有限的空間,所以只有最大的非政府組織才能讓法院審理某些案件,而這些訴訟是昂貴和耗時的。”
作為氣候政策的一部分和出於搶占新能源市場的野心,中國正在大力推廣太陽能的使用,但有專家指出,中國的太陽能產業供應鏈使用了新疆維吾爾族的強迫勞動。
在新疆維吾爾族地區生活了19年的供應鏈分析師艾力瑪(Nyrola Elimä)週二在聽證會上表示:“全球太陽能產業是有限的,但可用的太陽能主要材料都沾染了強迫勞動。”
艾力瑪在英國謝菲爾德哈勒姆大學5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95%的太陽能組件依賴於太陽能級別的多晶矽這一個主組件材料,這一材料的製造商45%在新疆地區,他們大多數都涉及強迫勞動。
氣候大會
今年11月,全球近200個《巴黎協定》簽約國將在英國的格拉斯哥就減排等問題舉行新一輪談判。外界擔心,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可能在談判中打擦邊球。
氣候峰會主席、英國人夏爾馬(Alok Sharma)上週督促中國公佈圍繞氣候問題的詳細政策,並直言中國對於峰會能否取得成功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夏爾馬指出,他在本月初訪問中國期間進行了“建設性的、非常坦率的討論”,但他說習近平尚未確認能否出席這次峰會。
全球主要經濟體在六年前達成《巴黎協定》,要求到本世紀末將氣溫上升幅度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氣候專家稱,除非以中國為主的大國採取緊急行動削減溫室氣體排放,否則這一目標將很難實現。
但中國似乎將氣候政策看做與美國談判的砝碼。在本月初美國氣候問題特使克里(John Kerry)到訪中國天津、為11月的氣候峰會尋找與北京的共同點期間,中國高層官員表示,美國在其他方面的對抗可能會阻礙氣候問題上的合作。
據中國外交部的信息,外交部長王毅當時對克里表示,兩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合作“不可能脫離”其他迫在眉睫的地緣政治緊張關係。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預期和地緣政治野心也在考驗中國政府推進氣候變化應對目標的決心。
在本週一的聯合國氣候變化高級別會議上,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說:“要尊重各國國情能力差異。。。發達國家應率先大幅減排,更早實現淨零乃至負碳排放,在支持發展中國家氣候行動上展現更大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