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重關卡下 中國獲取美國和西方的關鍵技術手法依然多多

拜登政府正從產品、技術、人才、資本等多方面試圖封堵中國獲取西方最先進技術的能力,但多名專家警告,中國政府和相關企業正在利用美國主管機構的監管疏漏、美國寬鬆、透明的施政體制,更不惜以網絡入侵和經濟間諜等非法方式,試圖瓦解華盛頓重重佈設的技術管制壁壘。

限制對華投資也是為了擋住技術的流動

繼出台半導體技術出口管制措施、聯合日本、台灣、荷蘭等盟友與夥伴限制中國獲取先進芯片和相關技術與設備後,拜登行政當局上星期頒布行政命令,禁止美國投資流向中國的某些敏感技術領域。這項行政命令限制美國企業對中國的半導體與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資,並要求美國投資者向美國財政部通報受限管制範圍的投資。

一些人認為,拜登的這項行政命令不如此前預料的嚴格,對中國不會有致命的影響。華爾街知名投資專家、韋德布什證券(Wedbush Securities)資深分析師、股票研究部門執行總監丹尼爾·艾維斯(Daniel Ives)說,在他看來,拜登的行政命令是“叫得兇,不咬人”。

他通過電子郵件對美國之音說:“行政命令比外界此前擔心的範圍更窄。我們相信,中國的限制措施沒有華爾街擔心的那麼嚴格。”

不過,美國科技政策專家表示,限制資本流向中國敏感科技部門的真正目的在於,此舉可以控制“資本引入知識”的連帶關係。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國際商務研究總監威廉·賴因施(William A. Reinsch)說,美國政府清楚,美中科技關係中的實質問題是技術轉讓、以及美國要如何決定向中國輸出先進技術。

賴因施對美國之音說:“技術成功還有其他因素:專有技術、管理上的專業知識等,這些都不受出口管制的控制,但會伴隨著金融投資而來。”

他解釋說:“事實上,這不是錢的問題,因為中國並不缺乏資本。問題在於隨之而來的管理上的技能、經驗和知識……尤其是風險投資者--他們持有一家公司的股權時,他們希望公司成功,因此就會為這家公司提供成功所需的東西,包括我們的政府不希望他們獲取的專業知識和信息。”

中國公開“鑽”美國政策和法律的“空子”

不過,專家警告,美國以全政府總動員的方式出台種種對華技術管制措施,但聯邦政府若執行不力,這些制度只會形同虛設。

美國近期頒布的多項行政命令和出口管制措施將實施這些規則的責任交給了美國商務部、財政部等部門。一些禁止中國電信技術進入關鍵部門的禁令則由聯邦通訊委員會(FCC)行使職責。

專家指出,中國可能將希望寄託於美國商務部在出口管制方面把關不嚴,尋找繼續獲取美國先進技術的可乘之機。

《紐約時報》今年7月報道說,作為行使出口管制重任重點機構,美國商務部下屬的工業和安全局(BIS)規模小的可憐,2022年的財政預算只有1.4億美元,350名職員和官員負責監管著世界各地價值數万億美元的交易。

負責出口管理的商務部副助理部長馬特·博爾曼(Matt Borman)對《紐約時報》說,BIS的工作精力三分之一都用在了處理中國事務上;俄羅斯和世界其他地區各佔三分之一。

“中國技術威脅”(China Tech Threat)網站共同創辦人、歐洲電信行業諮詢公司Strand Consult高級副總裁羅斯林·萊頓(Roslyn Layton)說,相關行政命令的字裡行間,有許多鑽空子的餘地。

她對美國之音說:“你必須要看到行政命令本身以外的問題。它實際上說了什麼?實行了什麼?有哪些變通的方法?因為很多公司都會說,好吧,沒關係,拿到豁免就行了。這樣我們永遠不會真正實現我們以為的政策。”

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今年3月披露的數據顯示,美國商務部下屬的負責出口管制的工業和安全局(BIS)去年第一季度發放了192個許可證,致使23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技術流入列在其黑名單上的中國公司。

該委員會主席、共和黨人麥考爾(Michael McCaul)當時警告,美國的關鍵技術“將用於中國共產黨的監視和軍事行動”。他在一項聲明中說:“總體來說,'實體清單'上的這些公司只有8%的許可證被拒絕。主管BIS的副部長埃斯特韋斯(Alan Estevez)完全有權更新許可證政策並開始拒絕發放許可證。”

“中國技術威脅”的萊頓說:“美國是一個真正的法治國家。我們必須使用(專門的)工具來完成非常具體的工作。與中國不同,習近平可以簡單地說,我們可以禁止任何事情,沒有機構,沒有法治,沒有程序。說禁止就禁止。”

“在美國,每當制定規則時,都必須遵循非常明確的法律程序。如果你是受到影響的一方。你可以申訴。你可以提起訴訟……規則制定過程耗時很長,所以所有支持和反對的公司都可以提出觀點,公眾也可以進行評議。”萊頓說:“就透明度和民主而言,這很好。但薄弱環節可能是——監管機構會如何解讀這些信息、如何落實(規則) ?”

美中企業利用“旋轉門”遊說變通

此外,與中國法律體系截然不同的是,美中兩國的公司都可以聘用熟悉美國法律程序的律師,對華盛頓的管制提出挑戰。

例如,中國監視技術公司海康威視是美國FCC黑名單(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通信設備和服務清單)的受制裁對象之一,但這家公司在美國聘用了華盛頓知名律師約翰·中畑( John Nakahata)為顧問,後者此前曾擔任FCC主席的辦公室主任。

美國企業方面,理查德·阿舒(Richard Ashooh)曾擔任美國商務部BIS出口管制事務的助理部長,2020年加入美國半導體製造設備企業泛林集團(Lam Research),擔任該公司全球貿易和政府事務的副總裁。

他在今年2月出席國會一場聽證會時曾表示,為了應對中國對美國的經濟威脅,美國各機構和部門必須通力合作。但批評者指出,泛林集團這樣的半導體企業希望降低對華出口管制的監管力度,聘用前政府官員從中游說是這些公司的常見做法。

“中國技術威脅”網站創辦人、以“對华鹰派”自稱的萊頓說,美國三大半導體設備技術企業--科磊(KLA)、泛林、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免於此前行政命令的管制。 “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命令的製訂不適用於它們,另一方面是因為,它們的僱員、它們的監管事務遊說者以前就在BIS工作過,所以它們知道如何應對,找到美國政府規章的變通之路。”

“你永遠無法想像,如果你是一家在中國被封殺的美國公司,會有能力聘用一位前中共官員擔任你的律師,在法庭上為你辯護。這(在中國)聞所未聞的,但在美國,這種情況每天都在發生。”她說。

北京或加強對西方的技術間諜活動

在美國,企業遊說政府是合法的活動。但許多專家認為,在美國的技術限制不斷加碼之下,中國合法的反制選項不多,西方必須提高警惕,應對中國提升網絡間諜活動和加強海外人才“挖角”的可能。

美國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負責全球創新政策研究的副總裁斯蒂芬·埃澤爾(Stephen Ezell)通過電子郵件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可能會加碼進行其他秘密的知識獲取活動,如網絡間諜、知識產權盜竊或企業間諜活動。儘管習近平政府一再承諾,中國將遏制這些做法,但事實並非如此。”

半導體技術企業仍將是中國網絡入侵活動的重點目標。在美國政府的要求下,荷蘭和日本同意限制向中國出口製造芯片所需的先進光刻機等設備。在中國被迫投入巨資研發光刻機的同時,荷蘭光刻機巨頭阿斯麥(ASML)首席執行官彼得·溫寧克(Peter Wennink)今年3月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美中關係緊張之下,在專業技能和知識產權的保密方面,阿斯麥正在面臨嚴峻挑戰,每年都在應對數千起網絡安全事件。

此前,阿斯麥今年2月在公司年報中披露,一名在中國的前僱員“不當使用”了阿斯麥公司的專有技術數據。

CSIS的賴因施說,中國幾乎已經窮盡了利用合法手段反制美國的各種措施,包括限制外資投入特定領域,限制對外投資,設立了出口管制制度,擴大國家安全法等。他認為,未來可能會看到更多中國針對美國政府和公司的非法網絡襲擊。

他說:“你可能會看到更多的針對個別公司或個人的襲擊。他們(中國)在持續進行著一項規模龐大的非法獲取知識產權的工作。30年來,美國一直在這個問題上表達不滿……我認為這種情況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有很多中國黑客在竭盡所能地試圖挖取信息,針對的不僅是美國政府,還有美國公司。”

中國可能從美國盟友處獲取技術

雖然美國成功說服歐洲盟友,將中國華為公司生產的電信設備排除於西方的電信網絡,又說服荷蘭、日本和台灣限制對中國出口芯片和半導體製造設備。但在投資限制方面,動員盟友共同對中國採取行動難度更大。

CSIS的賴因施說,以半導體出口管制為例說明限制投資的不同,“你不需要讓全世界都參與,你只要那些主要的行動者。投資就有所不同了--因為每個人都有錢。如果問題只是提供資金、管理技能和專業知識,那麼可能有更多的國家能夠做到這一點。”

信息技術與創新基金會的副總裁埃澤爾說:“美國應該與盟國合作,盡可能讓它們對這些技術--半導體和人工智能、量子和網絡安全系統--實施類似的對外投資限制。

德國和南韓可能是美國盟友陣線中的薄弱環節。根據德國《商報》報導,數據顯示,中國正在試圖繞過出口管制,加大從德國獲取技術許可的力度。報道援引德國中央銀行的數據說,德國2022年從中國的許可收入較2014年相比暴增了2倍以上,與2020年相比增幅高達5成。

德國經濟研究所(IW)全球和區域市場研究部門負責人尤爾根·馬特斯(Juergen Matthes)對該報表示:“可以明顯看出,中國企業正在尋找獲得德國技術的新途徑”,並認為技術許可證是中國試圖以“後門”進入德國科技領域的一種方式。

南韓也在對華技術設限問題上搖擺不定。南韓國會議員、前三星公司高管梁香子本月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限制中國獲得或生產先進芯片的措施,可能會損害美國與其亞洲盟友的關係。

南韓是芯片設計和生產能力領先的三星、SK海力士等集團的所在地。報道援引梁香子的話說:“如果(美國)繼續試圖懲罰其他國家,並以不可預測的方式通過法案和奉行‘美國優先’,其他國家可能會結成聯盟對抗美國。”

CSIS的賴因施說:“ 我確信,美國政府正在與盟友,特別是七國集團(G7)的合作夥伴進行對話,敦促他們採取同樣的措施。但現在說誰會遵從、誰不遵從,還為時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