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諱中國不干涉內政東盟依舊難解緬甸及海上爭端

老撾萬象東盟高峰會。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忌諱中國不干涉內政東盟依舊難解緬甸及海上爭端

美國、中國等大國領袖本週聚集老撾萬象,參與東盟高峰會及相關會議。觀察家指出,緬甸動亂和南中國海議題依舊是峰會關注焦點,但東南亞各國意見仍分歧,恐難達成共識。

同時,隨著北京對東協的影響力更為強大,東協在美中之間維持中立的戰略平衡也充滿挑戰。

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領導人於星期三(10月9日)齊聚老撾首都萬象,出席第44屆及第45屆東協峰會及東亞合作領袖係列會議。外界預估,緬甸爆發逾三年的軍事政變,以及南中國海不斷升高的緊張情勢,將是會議的兩大討論議程。


根據路透社報導,泰國新任總理帕東坦·西那瓦(Paetongtarn Shinawatra)在東盟領導人會議上表示:「東盟應向緬甸各方發出一致訊息,即不存在軍事解決的方案。現在是開始對話的時候了。

自2021年2月緬甸軍方大規模奪權以來,東協一直禁止緬甸軍事領袖參加高峰會,緬甸軍事將領也拒絕改派非政治代表。然而,這次軍政府做出讓步,指派一名外交部資深官員參加在萬象舉行的為期三天的會議,這是東協峰會3年多來的首次突破。

對此,專注東南亞研究的澳洲國立大學學者亨特‧馬斯頓(Hunter Marston)表示,緬甸在今年1月的東盟外長會議上就曾派出一名外交部常務秘書作為非政治代表出席,因此,他認為軍政府這次的人事安排是延續了這種趨勢。馬斯頓同時指出,這也意味著軍政府終於接受了東協堅持的立場,也就是只能派遣非政治代表出席,因為東盟在往後的峰會上也不會承認軍政府代表。

政變近四年緬甸至今仍漠視東協共識

馬斯頓告訴美國之音:「這種納入意味著緬甸(軍政府)將再次獲得參與會議的機會,從而成為對話的一部分。這表明(峰會)在和平進程和五點共識方面,可能有更多建設性對話的空間。

針對緬甸問題,東協於2021年4月就提出包含立即停止暴力、與緬甸各方進行具建設作用的對話等五點共識和平計畫,但一直以來成效甚微,緬甸持續陷入混亂。

根據法新社10月9日所見的峰會主席聲明草案,東盟領導人譴責針對平民的攻擊,並「敦促相關各方採取具體行動,立即停止不分青紅皂白的暴力行為」。

但主席聲明草案稱,在東盟譴責緬甸軍政府無視2022年和2023年峰會上的五點計畫後,軍政府領導人仍堅稱,這是他們應對危機的「主要參考」。

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Ferdinand Romualdez Marcos Jr)則對記者坦承,東盟仍在努力尋找前進的方法,因為「我們必須承認,儘管五點(計畫已經存在...但我們在實際改變(緬甸)局勢方面,並沒有非常成功」。

三方機製或成新解方?

對此,馬斯頓表示,緬甸軍政府派遣非政治代表參與峰會、以及泰國總理和菲律賓總統的最新發言,或許預示著東盟將以新的方式應對緬甸危機,但他同時指出,鑑於東盟成員國在這個問題上長期存在分歧,這次峰會在推動緬甸局勢改善方面仍面臨挑戰。

馬斯頓說:「我不認為東協會在這個問題上率先採取行動。如果真要說的話,我對三方機制還抱有更多希望。這種小多邊分組會議可能會更有效,因為參與的成員(不像東協)那麼多。

泰國於今年4月向寮國提出建議,為了協助緬甸恢復和平,可以建立三方(Troika)或三方加一(Troika Plus)的會議機制。這意味著由東協前任、現任和下任的外長舉行會議,並可能邀請其他對解決緬甸危機有興趣的國家加入。

長期關注東協事務的台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兼國際暨兩岸事務處國際長陳尚懋也說,雖然緬甸軍政府這次願意派出非政治代表,看起來是“開始釋出善意”,但這可能只是單純因為目前軍政府面臨節慶敗退的情況,不得不希望透過外交手段尋求支持。

然而,陳尚懋也說,畢竟軍政府以暴力對付人民的手段並未有實質改變、東協內部對緬甸問題的分歧也依舊,這些因素均不利東協峰會就緬甸議題找到解方。

陳尚懋告訴美國之音:「一開始因為這個緬甸的爭議,在東協(東協)國家就開始出現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所以我覺得緬甸的議題要在東協會議當中獲得解決,其實是相當困難的。

南海爭端升溫東協仍難一致抗中

除了緬甸危機,近日南海衝突不斷,也引發全球關注。就在東協領導人齊聚寮國前一天,菲律賓漁業暨水資源局(BFAR)於10月8日表示,中國海警船當天在南中國海斯卡伯勒淺灘(Scarborough Shoal,中國稱黃岩島,菲律賓稱馬辛洛克灘或帕納塔格礁)一帶,向菲方公務船發射水砲。

無獨有偶,越南外交部也於10月2日譴責中國在南海兩國主權爭議的海域對越南漁民實施暴力攻擊,儘管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隨後稱相關事件的報導「與事實不符」。

根據菲律賓總統府通訊辦公室(PCO)官網於10月9日刊登的最新消息,小馬科斯在出席東協及相關高峰會期間,提出了南中國海的海事問題和多項主張。

但印尼巴查查蘭大學(Padjadjaran University)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雷札亞(Teuku Rezasyah)強調,雖然小馬科斯的發言顯示,中國在南中國海擴張行為日益專斷,也嚴重影響數個東南亞國家的海上安全及主權主張,但由於像是寮國、柬埔寨等一些東協國家,不僅與中國沒有主權糾紛,政治跟經濟上也與其關係密切,預料此次東協聯合聲明仍只會採用不點名中國方式,關切南中國海議題。

雷札亞告訴美國之音:「我們允許中國保有面子,因為每當我們想使用『中國』這個關鍵字時,我認為柬埔寨、寮國和緬甸會阻止這種情況發生。這對東協造成了巨大的問題。 所以我認為,當涉及與中國的一對一會議時,像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菲律賓和汶萊這樣的國家,可以更好地表達他們的擔憂,而且這應該會被記錄在會議紀要中。

佛光大學的陳尚懋也說,雖然這次包含美國等國家的領袖也將參與東協峰會相關會議,近期也有一些西方國家開始與東南亞國家開始進行聯合軍演,希望能藉此遏制中國在海上的軍事化行動,但實際上多國涉入南中國海將使情勢“更加複雜”,再加上“南中國海行為準則”(COC)談判進展仍牛步,目前看來,中國與東盟國家的主權爭端依舊無解。

陳尚懋說:「老撾)它沒有南(中國)海的問題,那明年輪到了馬來西亞(辦東盟峰會),它在南海議題上面,其實它也不像菲律賓跟越南的衝突這麼樣的激烈,所以我想在這一兩年,東協峰會解決、或者是來去處理整個南中國海的一個議題,我覺得可能還是不太可行,南海的議題基本上可能還是需要一點時間的。

北京影響力更強大東協戰略平衡面臨挑戰

在東協面對緬甸危機和南海爭端等區域挑戰之際,美國和中國與東協的互動、及其在東南亞的影響力,也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

美國國務院稍早聲明指出,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已啟程前往萬象,代表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出席今年的東協-美國峰會,並參加東亞峰會。另一方面,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則將代表中國出席峰會。

澳洲國立大學的馬斯頓表示,雖然東協國家可能期待在峰會上與美國最高領導層進行面對面交流,但考慮到美國目前正值大選前夕的特殊時期,這種期待可能難以實現。馬斯頓指出,這並不代表美國忽視東協的重要性,然而鑑於選舉可能為美國對東協的政策帶來變數,「每個東協國家都將準備後備方案,以應對美國可能出現的不確定性和注意力轉移」。

至於中國與東協關係方面,佛光大學的陳尚懋指出,新加坡智庫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院(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今年的一項調查發現,若東協民眾被迫從美中間選邊站,選擇中國的受訪人數首次超越美國,再加上今年中泰國和馬來西亞紛紛申請加入金磚國家,兩國關係跟中國愈走愈近,這種區域戰略平衡的轉變,將是美國新政府必須正視的關鍵挑戰。

陳尚懋說:「2024年初的時候,美國政府需要去面對跟處理,包括像是烏克蘭、中東危機等等。所以他對於東南亞的安全性的一些承諾,他並沒有完全的做到。中國其實在這幾年動作也是愈來愈大,雖然說跟越南跟菲律賓有一些衝突,但是它同樣的也花了很大的精力去拉攏,所以東南亞的民眾直接的感受是相當地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