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時代的“國家資本主義” 行得通嗎?

在北京展覽館前面,遊客前往參觀《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資料圖片)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習時代“國家資本主義” 行得通嗎?

“中國敞開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開的更寬”,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本月舉行的中共19大會議上向2287名共產黨代表宣佈。

在長達3個半小時的報告中,習近平表示,中國將繼續其外匯匯率和金融系統的市場改革,在資源配置中讓市場扮演主要角色。

在表達對市場改革和私營公司支持的同時, 習近平強調,要讓國有企業更強、更大、更有效率。

雖然習近平繼續講“改革開放”和“市場”,但有分析人士說,習近平的重心已經從市場轉移到控制,不再要打破國企壟斷,而是把國企做得更大更強。

“黨是領導一切的”

根據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 的統計,習近平在19大上傳達的資訊具有模糊性(mixed messages),不過有一個突出的重點,那就是黨的領導。與2012年胡錦濤的講話相比,習近平提及市場和經濟的比例下降了20%和33%,而提及黨的比例增加了40%。

“從一方面來看,習近平在政治報告中做出了明確的聲明,要由黨來控制,”諮詢公司歐亞集團中國部負責人、曾任美國財政部駐華代表的何邁珂(Michael Hirson)告訴美國之音,“他的說法是‘黨是領導一切的’,這是個很明確的資訊,那就是不管是私營公司還是國有企業,一切重要的方向性決定都要聽從黨的領導。

與此同時,習近平也在講話中強調了中國將進一步向外國投資者與本國私營投資者開放。何邁珂說,這兩個目標有時候是有矛盾的,“但這似乎是習近平處理經濟問題的特點,所以未來將看到兩個方向的發展”。

一些分析人士對中國經濟改革的未來表示悲觀。他們指出,習近平在經濟改革方面一直較為模糊,並沒有體現清晰的一致性與連續性。

觀察家說,在剛剛上任時,習近平承諾將讓市場在中國經濟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但如今顯然改變了想法。《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導說,習近平發現僅僅依賴市場太過於危險,“國家資本主義”是個更好的模式。

“習近平的目標是發展幾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企業,國有企業還是私有企業不重要”,何邁珂對美國之音說,“重要的是絕對聽從黨的領導”。

國企是中共權力基石

對於外界來說,市場開放與黨的領導似乎是截然相反的兩個詞。這尤其表現在國有企業上,對於市場來說,國有企業缺乏私有化是市場擔憂的重點之一。習近平整合國有企業、讓國有企業做大做強,而針對私營企業進行供給側改革和產能減少。分析人士說,這會導致國企大幅發展,而私企相對收縮。

“國有企業是中共權力的基石,”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中國部副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說,“在中國這樣一個環境裡,如果黨無法壟斷某些經濟領域, 就很難保持政治權力的壟斷”。

“所以,國企不會萎縮或者消失,有些會的,但對多數國企來說,他們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佔據中國經濟的重要位置。”甘思德說。

國家資本主義是制勝之道嗎?

一些經濟學家和分析人士表示,過多的國家干預將限制私營企業的發展,遏制經濟創新,並減緩中國進入富裕國家的行列。

何邁珂說,如果政府在這個問題上投入了足夠多的資源和足夠多的政策支持,肯定會有一些中國公司最終變成非常有競爭力的全球性的企業,“但我們現在無法看到的是這樣的資源配置所觸發的隱性成本,我們將看到一些行業的成功,但是在整個經濟體上將有不當的資源配置,而這將影響整個經濟層面。現在還無法預測到什麼時候這種發展模式將變得無法持續。”

新遊戲誰受益誰吃虧?

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據信有一些偏向改革的聲音。推動“廣東模式”的汪洋、帶領上海經濟改革的韓正入常,傾向市場改革的習經濟顧問劉鶴進入政治局,或許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中國政府在某些方面推動市場改革的意願,“但是我們得等著看看,這些人到底能夠有多少實權”,何邁珂說。

金融、健保和教育是可能進一步對外資開放的領域,何邁珂認為。“中國政府認為在金融領域增加競爭有利於整個體系的發展,而中國切實需要為老齡化人口提供有品質的醫療服務”。

甘斯德說,除了國企,還有一些私企和外企也將獲益。“那些願意與中國共產黨合作,為其產品政策目標提供技術、管理、資金、中國政府無法掌控的海外市場,他們也將是大贏家。”甘思德說。

“但是那些希望在市場公平競爭,或者不想巴結領導層和決策人的公司,一些中小型公司,那些沒有政治關係的公司,或者那些沒有想到產業政策目標的人,那些與專注同一市場領域的國企競爭的人,---今後的歲月裡,這些公司將遇到最大的挑戰,不僅是在中國境內,而且是在中國境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