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因香港修訂逃犯引渡條例的爭議而爆發的百萬港人抗議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中國官方在香港的這場政治危機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採取的立場也格外引人矚目。觀察人士認為,香港事件將如何落幕,北京方面的影響至關重要。也有評論認為,港人在爭取到目前的階段性勝利之時,應審時度勢保持冷靜,避免激化矛盾而重蹈1989年天安門事件的覆轍。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強推修訂《逃犯條例》,引發香港民眾兩次反送中大遊行,人數創造歷史記錄。目前特區政府推出的這項引起強烈爭議的修訂引渡條例立法程式已經被宣佈無限期暫停。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抗議聲浪中改變了原來她堅持的大規模民眾抗議活動是暴動的說法,並兩次公開道歉。
北京官方態度
6月9日香港市民反修例大遊行成為國際要聞以來,一些中國大陸網友使用翻牆軟體查看香港示威遊行方面的資訊,並在微信群裡轉發。網管當局加大封網力度,並全力刪除網路上的相關視頻圖像資訊,
中國官媒的報導避免提到香港發生的兩次大遊行,但強調香港此次修例有民意基礎。但隨著事態發展,北京官方的態度和立場也有所軟化。近幾天中國官媒的報導也發生了一些變化,稱香港各界理解和支持政府暫緩修訂《逃犯條例》。
而此前中國外交部以及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均表示,中央政府從未指示香港修例,不過中央政府對修訂這項條例予以全力支持。
中國官方一度聲稱香港發生的示威是有外部勢力支持的暴動,但沒有指出具體有哪些外部勢力參與暴動的證據。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星期四訪問朝鮮。此前他同美國總統特朗普通了電話,商定在日本大阪G20峰會上會晤。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對媒體表示,特朗普將與習近平提出香港人權問題。
北京積極評價特朗普涉港言論
香港市民的抗議遊行也受到了特朗普的關注。在週三下午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陸慷對於特朗普關於香港的表態予以正面回應。他還表示,中方對於真正關心中國的外國人士持開放態度,同時堅決反對懷著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試圖干涉中國內政。
陸慷說:“如果外方真心善意想瞭解發生在中國的情況以及中國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的政策,我們對通過溝通增進瞭解從來都是持開放態度的。但是如果任何人或者勢力抱著先入為主的偏見,甚至懷著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試圖干涉中國內政,我們的態度也非常明確,那就是堅決反對。你剛才所說的特朗普總統的表態我沒聽說過,但我想大家都知道,特朗普總統明確說過,關於發生在中國香港的事情,他相信中國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能夠處理好自己的事情。”
儘管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已經對示威者道歉,但沒有表示要撤回修訂法案,也沒有直接回應反對人士提出的她引咎辭職的要求。香港警務處處長盧偉聰回應稱,只有5人涉及暴動罪。
香港人擔心修訂逃犯條例將損害香港司法的獨立地位,進而削弱一國兩制。香港的大規模抗議遊行顯示,許多香港民眾不信任中國大陸的司法體制,他們擔心一旦《逃犯條例》通過,自己可能會像大陸人一樣因言獲罪,商界則擔心財產不保。
幾年前,新華社“瞭望智庫”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為《別讓李嘉誠跑了》,引發輿論譁然。有評論稱,香港富豪李嘉誠具有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先知先覺。
中國官媒否認修訂逃犯條例是中國高層授意。紐約時報指林鄭月娥把推出上述立法的責任歸咎於自己,未提及北京對她的支持,以免得罪任命她的中國領導人。
林鄭月娥究竟是自行提出修例惹起公憤,還是貫徹中央意圖奉命行事,分析人士有不同看法。有評論指出,香港回歸後雖有一國兩制的基本法,但事實上由北京指定的特首,很多情況下不過是中央政府在港府中的一個傀儡。
中國資深媒體人、獨立作家戴晴也認為林鄭月娥是個工具,許多事情無法自作主張。
戴晴:把握尺度,全域考量,從長計議
戴晴對美國之音表示,目前港人抗爭已經取得階段性勝利,應該保持冷靜,汲取六四事件的教訓。她還指出,鑒於北京領導人一貫的強硬行事風格,港人能爭取到目前的官方態度已經不容易了。
戴晴說:“她(林鄭月娥)做的這個工具呢,實際上她的態度的反復都不證明她自己真的這麼認為,而是她完全看這邊(北京)的決策,而這邊的決策是猶豫不決的,究竟是要用開明的溫和的態度來面對香港民意的表達,還是要強硬,比如像六四再重複一遍,用死多少人不在乎換多少年的穩定。第一把手來講,看看他(通常)那個勁頭,已經是他能做到的很不容易的地方了。而在所謂外事領域,這絕不是李克強和汪洋他們的風格啊。而在這裡面,他們是不能表現的像當年趙紫陽表現的那樣。我特別希望香港方面 -- 香港方面已經做得很好很好了-- 這個時候停一步,看看他們還怎麼樣,和美國的關係,和俄國的關係,和北韓的關係,看看整個局勢放在一起考慮,再決定下一步怎麼再爭取自己應該得的權利。”
上周,中國外交部緊急召見了美國駐華使館臨時代辦,因為當時美國國會重提有關香港自治狀況和香港關稅地位的立法,並將人權和香港的特殊待遇掛鉤。在下周的G峰會上,美國總統特朗普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不會討論香港問題,對香港危機會有什麼影響,值得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