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各界關注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宣誓就職 學者指美中關係或有新開始

香港市民在街頭觀看有關拜登就職演說的電視新聞(路透社照片)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香港各界關注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宣誓就職 學者指美中關係或有新開始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美東時間星期三宣誓就職,正式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香港各大傳媒高度關注拜登就職典禮,多家電視台及網媒直播報道現場實況,多份主要報章星期四以頭版頭條大篇幅報道拜登就職,並關注新政府的對華及對港政策。有學者分析,拜登政府將會延續目前美國朝野對華強硬的共識,但前提是首先要重建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的同盟關係,而北京在拜登宣誓就職之後才宣佈制裁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等28人,反映北京並非針對拜登新政府,預期美中關係或有新開始。

78歲的拜登香港時間星期四(1月21日)凌晨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羅伯茨監誓下,在首都華盛頓國會山莊宣誓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亦是宣誓就職時最年長的總統。

香港多份主要報章1月21日頭版頭條大篇幅報道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宣誓就職,新政府對華及對港政策成焦點 (攝影:美國之音湯惠芸)

香港主流傳媒高度關注拜登就職

經歷過剛卸任的特朗普總統管治下美中關係尖銳對立的時期,香港各大傳媒高度關注拜登就職典禮,多家電視台及網媒星期四凌晨直播報道現場實況,多份主要報章星期四以頭版頭條大篇幅報道拜登就職,並關注新政府的對華及對港政策。

《蘋果日報》頭版大標題是“就職總統、拜登籲團結全球盟友”,中間最顯著的大標題是“外交重點、中國是最大威脅”。內文報道,經歷前朝特朗普政府治下動盪四年,拜登接掌的是一個面對嚴重分裂、內憂外患的國家,他在就職演說中多次強調“團結”,又提到會修補跟盟友的關係,再次與世界連結。新國務卿人選布林肯(Antony Blinken)較早前替拜登政府宣示外交方向,表明中國無疑是美國當前最大威脅。

拜登新政府對華對港政策成焦點

《明報》頭版頭條大標題是“拜登就職、團隊率先向華施壓”,小標題為“國務卿提名人認同前朝強硬取態”。內文報道,在拜登正式上任之前,他提名的內閣人選星期二(1月19日)在參議院聽證會率先展示對華強硬態度,獲提名出任國務卿的布林肯表明,認同特朗普對華採取更強硬態度,但不同意其採取的方法;獲提名為財政部長的耶倫則稱中國為“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拜登政府未來對華政策取向備受關注。

《明報》談到台港議題表示,布林肯指香港“民主正被踐踏”,又稱他希望美國能接納一些逃離香港的人,“他們逃離因捍衛民主權利而受到的打壓”,並會認真審視香港的自治情况。

《明報》亦關注台灣駐美代表蕭美琴有獲邀參與拜登就職典禮,民進黨稱這是1979年斷交以來首獲正式邀請,比照外交使節團的入場安排,而非以往由國會議員提供一般入場券參與。

劉銳紹指香港只是中美角力一張牌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香港傳媒關注美國總統就職典禮是慣常的新聞規律。不過這次拜登上台因為前總統特朗普過去兩年使用“香港牌”,比以往的美國總統有較多政治操作,令更多香港人關心拜登未來的對華及對港政策,他認為香港從來只是中美角力的一張牌。

劉銳紹說:“(香港人)這個關注會否導致拜登以後對華、對港(政策)是會比較強硬或寬鬆,究竟怎樣呢﹖我覺得關鍵其實現在中美之間,雙方的政治、經濟、外交、國際利益的考慮;香港從來只是中美角力的一張牌,所以香港人關注(拜登就職)是一件好事。因為這件事是希望能夠做到‘互借東風’,但是實際那個效果還要觀察中美雙方那個實力對比,或者出招那個方法究竟是怎樣。”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表示,目前美中兩國的經濟差距已經拉近至七比三,他預期新任總統拜登仍然會擺出對華強硬的姿態 (攝影:美國之音湯惠芸)

拜登仍會擺出對華強硬姿態

劉銳紹分析認為,拜登政府的對港政策是服從於對華政策。他認為對華政策有兩大特點,首先是延續特朗普的強硬政策為主,但是拿揑的情度會較有章法。劉銳紹又表示,拜登的對華政策不會重返前總統奧巴馬或克林頓的年代,因為當時美中兩國的經濟實力比較懸殊,而目前兩國差距已經拉近至七比三,如果美國被中國進一步拉近經濟差距到六比四,他認為美國會感到憂慮,因此拜登仍然會擺出對華強硬的姿態。

劉銳紹說:“大家可以看到在昨天的就職禮上,台灣的代表蕭美琴是獲得正式的邀請,而不是好像過去那樣是由國會議員發出入場券的間接邀請的。這些都是顯示到拜登的對華政策上,某程度上都會是延續特朗普的政策,只不過是說尺度的鬆緊問題而已。另外一個要注意的是,即使拜登他在昨天的(就職)演辭裡面,沒有很明顯說他的對華或對港政策是怎樣,但是他未來的班子的人選已經有姿態的顯示。譬如國務卿的人選布林肯,他已經談到香港逃亡人士要多加協助,在香港的人權問題上他仍然是會多發聲,而這個亦是美國共和黨與民主黨兩邊的一個共識來的。”

劉銳紹表示,拜登政府的國務卿人選布林肯表明,會多加協助香港的逃亡人士,在香港人權問題上估計會多發聲,延續前朝(特朗普政府)對華及對港政策的共識,而財長人選耶倫亦表明,中國是“最重要的戰略競爭對手”。

劉銳紹說:“美國的財長人選耶倫也談及,就是要採取一切的工具,與西方世界聯盟,才可以應對中國的崛起。種種的態勢可以看到香港的問題,包括有沒有實質作用的制裁都會出現的,只不過是說究竟那個力度拿捏得怎樣,以致效果是否立竿見影,這個就是下一步要觀察的地方。”

袁爾昌預料對華強硬中減少對抗

香港時事評論員、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榮譽講師袁彌昌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拜登政府將會延續目前美國朝野對華強硬的共識,但前提是首先要重建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的同盟關係,才能夠實行對華強硬的政策。

袁爾昌表示,新一屆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出任印太事務協調官的坎貝爾(Kurt Campbell)最近撰文剖析他的印太佈局藍圖。袁爾昌認為,坎貝爾的說法出奇地溫和。坎貝爾的說法主要有三個方針,包括權力的平衡、建立一個有認受性的秩序,以及連結美國的盟友。袁爾昌認為,坎貝爾的印太佈局反映出,拜登新政府的對華態度應該會是強硬中減少對抗。

袁彌昌說:“你會見到他(坎貝爾)是為了要重新建立一個同盟關係,所以才會有能力去平衡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勢力。但是他也說得很明白,就是接下來在印太地區希望建立一個各方認受的秩序,這個秩序是有預(備)到中國的席位在裡面。所以各方面都見到,其實他(美國)不是特別想同中國去對抗,只不過想印太地區有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一種平衡,有一個可控的局面在其中。”

香港時事評論員、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榮譽講師袁彌昌表示,拜登新政府的對華態度應該會是強硬中減少對抗,他預期美中關係或有新開始 (攝影:美國之音湯惠芸)

預期美中關係或有新開始

至於美中關係的發展去向,袁彌昌分析認為,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卸任前強烈批評中國在新疆進行種族滅絕,而北京留手到拜登宣誓就職之後才宣佈制裁蓬佩奧等28人,反映北京並非針對拜登新政府,他預期美中關係或有新開始。

袁彌昌說:“它(北京)都提及到這個(制裁)是關於前朝(特朗普政府)的事。即是我(北京)不是要同你(拜登政府)過不去,但是我要報復前朝搞了很多事出來的人士。所以這裡綜合我之前所提及的分析,就是其實會有一個都算是中美之間的新開始,剛開始至少是會比較溫和一點的。”

香港在美國印太新佈局中未有角色

袁彌昌表示,一直以來美國民主黨比較關注人權議題。但是他認為,新任主管印太地區的官員坎貝爾暫時還未看到新的佈局中有香港的角色,他認為拜登政府會重返以往權力平衡的概念。

袁彌昌說:“他(坎貝爾)真的會回到一個不但是大國外交,還要是回到一個叫做比較古老些的,叫做”權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的概念。這裡面我看不到香港可以扮演一個太大的角色,所以我會預期,香港暫時會比較平靜一些。以及你可以見到,中方之前做的事情其實都是故意的。(我認為)它(北京)想是在拜登上台之前,它要拘捕或者要做的行動,其實大部份都做了。所以它(北京)都想同拜登有一個Clean Start,有個新的開始,我相信這個都是符合雙方的意願。”

親北京的香港《星島日報》星期四以頭版頭條報道拜登就職,大標題是“拜登:沒有團結沒有和平”。社論分析拜登整個就職儀式以“美國團結”為主題。他高舉團結大旗,因為美國正面對前所未見的大分裂困境,包括政治上的左右撕裂,社會上的貧富懸殊和族群對立。社論認為,若果拜登在任內不能彌合這些深深的裂痕,美國將無法向上提升,還會向下沉淪。《星島日報》的社論稱,特朗普四年狂妄造成的創傷太重,拜登要收拾殘局,將舉步維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