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hony Blinken)4月26日在北京進行訪華的最後一天行程,並安排多場高層會面,包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外長王毅等人對話。對於這兩場美中高層對話,分析家各有解讀,但都同意,兩國在特定議題上的分歧難解。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布林肯在離開中國前召開記者會表示,他已明確向中方表達美方的關注,包括產能過剩恐衝擊全球經濟、南海的爭端及台海等問題。
他說,美國尤其關切中國提供工具機、微電子產品等軍民兩用產品給俄羅斯,支持其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其中中國供應的硝化纖維對於俄羅斯生產彈藥和或火箭燃料至關重要。
布林肯記者會:關注中國“軍民兩用物資”輸俄
布林肯在記者會上說:“中國是主要的供應者…(俄羅斯)國防工業基地正在生產火箭、無人機、坦克和其他武器,普京總統正利用這些武器侵略一個主權國家(烏克蘭),摧毀其電力網絡和其他民用基礎設施,殺害無辜的兒童、婦女和男性。”
布林肯也呼籲,中國利用對伊朗和北韓的影響力,調停中東衝突、並敦促平壤停止其危險的飛彈試射或進行對話。
他表示,兩國已決定未來幾週內舉行首次美中人工智慧論壇,就此新科技的風險控管交換意見。
根據路透社分析,針對中國低價出口產品、台海及南中國海安全等爭議問題,雙方並未取得進展。至於媒體關切美國是否打算金融制裁援俄的中國,布林肯未正面回應。
針對布林肯與習近平的會面,中國官媒央視報道,習近平強調中美兩國應“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傷害,應該求同存異,而不是惡性競爭……應該言必信、行必果,而不是說一套、做一套。”
中方一再強調中美合作扣好"第一顆紐帶"
習近平重申,地球夠大,容得下中美各自繁榮,希望美方正面看待中國的發展,他說,這個問題解決了,“第一顆紐扣”扣好了,中美關係才會真正穩下來。
另外,王毅當日稍早與布林肯會談時也同樣形容中美穩定發展的“第一顆連結”。他說,中美要決定當夥伴,還是對手。若美國總把中國當主要對手,中美關係恐“螺旋式下降”。
根據中國官媒央廣網報導,在歷時逾5個小時的布王會上,王毅再次強調台灣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中國人民的發展權力不可剝奪”,並批評美國對華祭出的種種經貿科技打壓措施,不是去風險,而是製造風險。他也要求美方撤銷對中企的非法制裁,停止加徵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的301關稅。
針對區域安全問題,王毅說“亞太地區不應該成為大國決鬥場”,美國應放棄搞抗中的小圈子、停止部署陸基中程導彈等損害中國戰略安全的舉動。
對於布習會和布王會這兩場美中高層的重磅對話,分析家各有解讀,但唯一的共識是,兩國的分歧難解。
針對布林肯指控中國暗助俄羅斯,在北京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以“不太現實”反駁。他說,美國制裁俄羅斯,將其踢出國際金融體系後,才逼得俄羅斯向中國靠攏。他說,若非中國一再壓抑中俄貿易,兩國的貿易額可能比現在翻倍。
王義桅告訴美國之音:“中國不願買俄羅斯太多的傳統能源,因為有碳中和、碳達峰的目標要實現,所以(美國)說中國援助俄羅斯,其實就是把打不贏俄羅斯的責任推到中國頭上。"
溝通也要擺姿態學者: 王毅與習近平唱“黑白臉”
在台北的政治大學東亞所名譽教授丁樹範則特別注意到,佈習會和布王會的氣氛截然不同。他認為,王毅一開場就把醜話說在先,把美中交惡歸咎美方;但下午才出場的習近平則顯得口氣緩和,兩人在布林肯面前猶如分扮“黑白臉”。
丁樹範分析,美中都有各自無法讓步的議題,但也互有諒解,因此,在穩定雙邊關係的主軸下,各自還是得適度擺出強硬的姿態。
他說,習近平接見外賓一向笑臉迎人,意在展現“中國開放且可以溝通”的印象,但中國內部反美情緒仍是主旋律,中共領導班子也不例外。這也是為甚麼布林肯抵達前,北京就透過官媒放話要他“放低姿態”,接棒演出的王毅自然也得秀出強硬的架勢。
丁樹範直言,美中都深知,雙方在特定議題上的歧見不可能化解,但對話表達善意總比老死不相往來好。
丁樹範告訴美國之音:“(習近平)對於西方來訪(官員)基本上都抱著笑臉,包括見美國大企業家。當然見了以後效果怎麼樣,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比較強硬的話讓王毅去講。”
對於美中關係的前景,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認為,雙方都尋求平穩發展,但關鍵在如何調整至可以互相接受,例如在台灣議題上,中方認為,美國一直在玩兩面手法,若不改變,中方勢必難以接受。
包承柯告訴美國之音:“在和中國政府高層官員會談的時候,他們(美方)都表達出不支持台獨非常明確的信號。但是反過來,(美國)國會通過了援台法案,這是一個新的突破,這個問題是很嚴重。”
台灣外交部:歡迎布林肯重申台海和平重要性
針對布林肯的表態,盼兩岸在台灣5月20日正副總統就職前都避免採取可能升高局勢的挑釁行為,展現自製,台灣外交部表示歡迎。
台灣外交部也發布新聞稿肯定,布林肯在北京重申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新聞稿稱,台灣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成員,將持續與美國及所有理念相近夥伴攜手合作,共同確保台海及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對此,在台北的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黃介正告訴美國之音,美國即將於年底大選,當然不希望亞太區爆發任何“意外”,而5月即將就任的台灣總統賴清德則可能是引爆點,當然不希望中方過度反應。
布林肯為拜登訪中鋪路?分析看法不一
各界預期,布林肯此行也為美國總統拜登下次的訪華行鋪路。
對此,北京學者王義桅樂觀其成,他說,拜登上任至今未曾訪中,若能趕在6、7月間美國大選白熱化前成行,可望穩定兩國關係。
不過,黃介正看法悲觀,他說,美國外有俄烏戰爭、以哈戰爭要支援,內又有日益擴大的校園挺巴反以示威潮,何況民主黨大會八月就要召開,拜登恐無暇造訪中國。
黃介正告訴美國之音:“越接近(美國)選舉(期)跑出國,又沒有明顯的成就,習近平又不會幫他(拜登)搭戲台配合唱戲,這個風險高於預期收穫。”
黃介正指出,美中的諸多歧見,即便辦元首峰會也難解,所以,若拜登訪華只為了跟習近平握手,效益太低。其次,美國輿論普遍反中,拜登實在沒有必要違背主流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