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近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審議把“反外國制裁法”在香港實施的事宜,預計本週五(8月20日)閉幕時會通過草案,交由香港本地立法。一些商界人士擔心,日後一旦外國制裁中港官員,在香港的外資銀行若執行外國制裁令,就可能構成違法。有經濟學者認為,如果陷於兩難境地,估計會有超過半數的外資銀行撤走。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從週二(8月17日)開始一連四天在北京開會,其中一項議程是審議把“反外國製裁法”列入港澳“基本法”附件三決定草案,成為適用於香港的全國性法律。
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週二在會後接受香港電台採訪。他表示,人大早前已諮詢特區政府和基本法委員會的意見,預料週五閉幕前將會通過草案。常委會作出決定後,特區政府需要建立執行製度和機制。常委會沒有提到,特區政府需要在何時完成有關工作。
人大常委:望能壓制美國
譚耀宗在接受香港電台採訪時說,沒有必要太擔心香港營商環境和金融中心地位會受到影響。
譚耀宗說:“美國方面搞的所謂制裁完全是沒有道理的,而且香港的事情是國家的內政,不應由美國插手干預。美國有製裁法。我們國家也制定了‘反外國制裁法’,期望有了這部法律作為武器,可以壓制對方作出改變,不要再用這種手法,讓彼此也受到影響。”
過去一年多以來,港版國安法使香港陷入空前危機。若“反外國制裁法”在香港實施,將進一步使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籠罩在陰影之下。
香港城市大學金融及經濟學系客座教授羅家聰向美國之音分析,北京為香港實施反制裁法開綠燈背後的原因。
羅家聰說:“一個可能是,它(北京)清楚知道結果仍然去做,是因為覺得香港再也沒有能力吸引外資,只是一個中國已經夠了。也有可能,他們需要外資,也根本沒有打算跟外面鬥氣。只是擺個姿態,人有我有。你制裁我,我就制裁你。”
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6月表決通過“反外國制裁法”,適用對象包括制定、決定及實施歧視性措施的個人及組織,有關配偶、直系親屬亦可能受影響,反制措施包括不發簽證、不准入境、註銷簽證等,會封查扣押各類財產,限制境內與被制裁組織或人士進行交易合作。
而香港政商界最關注的是當中兩條條文,包括第12條列明,任何組織和個人均不得執行或者協助執行外國國家對我國公民、組織採取的歧視性限制措施,若有違反,公民、組織可以提訟要求其停止侵害、賠償損失。第14條則列明,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執行、不配合實施反制措施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學者:過半外資銀行或撤離
目前香港200多家銀行八成以上是外資銀行。經濟學者羅家聰估計,“反制裁法”實施後,一旦外資銀行陷於兩難,估計過半數會選擇撤出香港。
羅家聰說:“香港現在有200多家銀行。在零售層面,大量滲透香港日常生活的大概一成左右,剩下的八九成可能是規模比較小的,市場份額比較小,在香港以外地區會有更大的業務,更重比例的收入來源。如果一天你要它放棄美元,跟著大陸和美國作對,它沒有理由放棄外面那個大比例的業務跟收入來源。”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週二出席行政會議之前承認,“反外國制裁法”可能再次引起憂慮。她已向人大常委會建議透過本地立法方式實施,以便對外進行解說。目前沒有本地立法的時間表,但已討論初步法律框架。本屆立法會任期將在今年10月屆滿,時間非常緊逼。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院主任曾銳生告訴美國之音,“反外國制裁法”在香港落實只是時間問題。
曾銳生說:“中國政府對香港的政策不會改變。會越來越收緊。美國或者其他國家可能會因而選擇性制裁香港政府高層官員。到時它(港府)就可能用反制裁法反擊。”
曾銳生相信,起碼在短期內,香港仍能維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曾銳生說:“很多跨國公司還是覺得香港方便有用。它們還是會在香港做生意,另一方面,美中關係現在搞得越來越壞。大部分中資公司本來要在紐約或是倫敦上市,都會改在香港上市。跨國公司從香港退出,不會影響到香港,因為會有更多中資機構駐到香港去。”
有商界人士擔心,一旦外國制裁中港官員,在香港的外資銀行執行外國制裁令,譬如凍結有關人士戶口,會導致違反“反外國制裁法”,希望在本地立法諮詢過程中釐清執行細節,減低不確性。
林鄭建議進行本地立法
不過,網媒“香港01”週三(8月18日)引述知情人士表示,人大常委會的決定草案屬原則性框架。將來香港就“反外國制裁法”的立法“宜簡不宜細”,若條例訂得太仔細,執行時會缺乏迴旋空間,最理想是“備而不用”。
知情人士認為,美中博奕瞬息萬變,今日針鋒相對、明日握手言和,把“反外國制裁法”訂得太詳盡,並不明智。
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香港公開大學前教授、國際關係時事評論員趙雨樂也認同,“反外國制裁法”的重點不在於細節。
趙雨樂說:“盡可能動作不要太大,以免動搖根基,但與此同時又能收到效果,讓對方實施制裁時知難而退。最重要的是,在抗衡外面制裁時,如何能讓香港的外資安心,因為它們知道這條法律制定後,它們必須遵守。”
趙雨樂相信,“反外國制裁法”在香港立法後,特區政府不會貿然採取行動。
趙雨樂說:“我相信港府不會採取激烈的行動,但是如果中國的企業在外國受到很大阻礙,譬如凍結戶口等等,相信中國到時會考慮採取行動,相信外國在實施制裁之前也會考慮清楚。”
“反外國制裁法”是否會動搖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還有待觀望。經濟學者羅家聰表示,與其他主要競爭對手比較,香港吸收外資的能力正在不斷褪色。
羅家聰說:“原來香港主打是股票。股票市值增長的快慢大致上是跟指數的高低是正比的。香港恆指(恆生指數)長年都在兩萬多這個水平。相比起先進的(國家),像美國,又或者新興的,像印度,它們的指數都創了新高。”
他認為,這與近年來中資企業在香港大舉上市有關。
羅家聰說:“自從十多年前金融海嘯以來,大部分(香港)上市企業都是中資。中資的賺錢能力,你從它們長線的股價就可以看得出來。如果一家企業不是奉行市場原則,很多事都要聽黨的命令,沒有很好的競爭效率。對於這些沒有經過市場洗禮的企業,, 一旦沒有政策傾斜的話,自然盈利能力有問題,反之,外面的股票都經過市場的洗禮,有賺錢的能力,自然能吸引(資金)。香港越來越多陸企,這擺明是劣勢,不是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