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612抗爭精神 流散港人籲團結扎實推動光復工作

  • 美國之音

2019 年 6 月 12 日,抗議者在香港島遊行,反對擬議中的引渡法案。(資料圖片)

在世界各地舉行的香港612百萬人反修例大遊行4週年紀念活動剛過,如何鞏固擴大海外港人力量,持續牽動散落在海外香港流亡人權活動人士的心中。多位著名流亡人士在一個網上公開的論壇中說,未來還有更多挑戰。

不管是六四週年悼念日又或香港本地議題的遊行示威活動,“行禮如儀”是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前,香港年青一代過去批評上了年紀的泛民主派政界的其中一個論調。來到2023年6月中,不管是在英國首都倫敦,又或在美國首都的香港駐華盛頓經濟貿易辦事處門前,也是年復一年,出現了一群香港人高舉在香港早已被禁的“光復香港”黑色旗幟,唱著同樣被禁的“榮光歸香港”歌曲。在海外這些活動的舉辦者及參與者,可有回想到目前或已退隱、或已坐牢的上了年紀的泛民主派人士當年被批評時,對比著今天年復一年舉辦同樣性質的活動,又是否 “行禮如儀”?

舉辦網上論壇 探討“行禮如儀”以外的工作

專責在美國推動政界關注香港議題的香港民主委員會(Hong Kong Democracy Council)在612百萬人反修例大遊行4週年紀念日,特地邀請了多位在海外的流亡港人及人權推動者,參與網上題為“Resilience & revival of Hong Kongers: Forging our pathways” (香港人的韌性和復興:開闢我們的道路)的研討會。與會者包括了現已流亡英國的前香港學運領袖兼立法會議員羅冠聰、香港民主委員會執行總監郭鳳儀、流亡德國前香港本土派社運人士黃台仰以及人權觀察亞洲部副主任王松蓮。他們探討了當今海外香港人在推動國際社會持續關注香港局勢上,在“行禮如儀”以外的可行性工作。

郭鳳儀:絕不能李家超出席舊金山舉行的APEC領導人會議

多位講者不約而同首先回顧了香港人在四年前612的慘痛回憶,表達了傷痛的情感與讚揚由此而產生的整個社會政治覺醒外,也自覺領悟了此時此刻不容哀傷,世界政局幻變,影響著他們的工作日程。推動西方國家關注香港人權民主自由的重任,每每可能被身處香港的建制派人士所嘲笑。香港民主委員會執行總監郭鳳儀首先提出了一個緊迫的遊說議程,就是絕不能讓美國政府邀請受到它主動制裁的香港特首李家超,出席即將於本年11月在美國西岸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

郭鳳儀說:“這絕對是不容允許發生的事情。這絕對是港人(海外)社區必需組織起來反對的,使李家超將無法作為受制裁的個人,成功踏上美國土地。 但這種需要快速回應的遊說活動組織,只有海外流散港人接受了足夠訓練,擁有熟練技巧,配合相關組織的運作,才可以及時推行。 這些正是我每天在我們的流散港人團體中,看到不斷地邁向的方向。”

羅冠聰 :海外流散港人有使命延續保存港人文化

面對自身所處國家的政治局勢時刻轉變,與在家鄉建制派的夾擊,海外流亡港人的政治推動工作從不輕鬆自如。前香港學運領袖兼立法會議員羅冠聰在這次論壇交流中提到,尤其在香港獨有文化方面,海外流散港人也有一份使命要在今天受到打壓的情況下延續保存。

羅冠聰說:“當我們回頭看香港時,有很多新的限制措施來限制思想的傳播和對(社會)運動的討論。 我們看到與社會運動有關的電影被禁,我們看到歌曲被禁播,我們看到支持運動的歌手被審查與(演唱會)被取消。 我們在香港的文化舞台上看到了很多事情(在演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因為我們已經看到在西藏、新疆進行的文化清洗工作。 所以(保存這工作)這對我們來說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對身在海外的我們來說。”

黃台仰:必需尋找新角度 保持香港議題熱度

除了突發性議題、深耕細作的文化保育工作外,如何持續保持香港議題在西方國家中的關注熱度,也是流散港人一個重要課題。被德國政府授予政治難民身份的前本土派社運人士黃台仰提到,有別於英國有大量港人移居,在歐洲進行有效的聯繫工作,將港人匯聚引起關注也相對困難。他指出,儘管2020年“港版國安法”通過後,德國政府與政界確實增加關注香港狀況,討論如何幫助更多港人得到政治庇護;但2021 年後,一切變回平靜,德國傳媒不再報導關心香港的情況。

黃台仰說:“然後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策略,因為當關注力度減弱時,我們便立即可以看到與政府官員交談變得越來越困難,與國會議員交談也越來越困難。 我們必須找到新的角度。我們必須與其他團體合作,從不同的議題中切入,重新提高關注度。”

他解釋,在德國去年大選後,三個政黨在談判組建聯合政府時,港人團體能間接地參與討論新執政聯盟應如何將他們的對華戰略政策定位,建議他們應該灌注的議題。他說,這機會正是由於在大選前的兩三年,港人團體與德國政界保持接觸并發展關係,所以在他們贏得大選後才有此渠道給予建議。黃台仰強調,要達致有效發揮遊說工作,使流散港人的建議得到落實,其實也是需要將工作制度化,將港人力量組織化,這才會事半功倍。

王松蓮:如同對付藏人 中國會滲透分化海外港人組織

與會的人權觀察亞洲部副主任王松蓮也認同有關團結組織的重要性,從過往中國不斷滲透分化海外藏人與維吾爾人組織的事例中看到,流散港人組織也會面對這種威脅。

王松蓮說:“當然,中國政府已花費大量資源針對這些(藏人及維吾爾人)社區進行滲透、調查和監視,並使他們相互對立。 我認為這將會未來持續不斷發生。 對於流散的香港人來說,(面對這種威脅)當然很擔心,也是必需提防的。 但儘管如此,我認為流散港人的群(團結)能力仍然是驚人的。”

香港民主委員會執行總監郭鳳儀列也補充說道,最新有港人在英國出席612香港百萬人反修例大遊行4週年紀念活動後懷疑遭到中國留學生襲擊的事例,便証明了流散港人在海外需要特別小心中國在背後的力量。

郭鳳儀說:“這些正是流散(港人)群體應該要留意之處,因為我們嘗試展示中國政權構成的威脅時,說明我們不僅要關注香港境內(對港人的)直接威脅。他們(政權)實際上還在擴大他們的全球影響力,實際上是在擴大他們的手段,繼續對付那些在香港以外行使言論自由權利的人。”

羅冠聰 :深耕細作鼓勵在英港人組織不斷發展

面對中國與香港政府的無形之手遠伸海外,與會者之一的羅冠聰認為,撇除這些紀念日的活動外,凝聚、維繫與團結流散港人的工作,就是從深耕細作做起。他說,不管是政治宣傳工作、文化保護、身份認同與社區工作,港人的參與都是非常重要的。正因如此,在英國可以觀察到各種各樣的活動,如集會一樣蓬勃發展;同時也有很多文化活動、社區活動服務居住在英國不同地區的香港人。

羅冠聰說:“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健康的情況。 我們一直在做的是,我們試圖教育一些(英國的)本地香港人,讓他們從 WhatsApp 群組、Telegram 群組或 Facebook 群組等成長壯大後,註冊成為慈善機構或社區利益公司等合法身份,以便賦予他們擁有那種參與的角色。他們便做社區服務,和當地政府傾談,并提高知名度。 這樣做對我們(流散港人群體)來說非常重要,我們不僅要參與大型政治討論,還要來自非常基層草根參與的那種推動力和影響力。 我們也一直在做這一件事。 ”

人權觀察:歷史時刻 局勢或將快速改變

人權觀察亞洲部副主任王松蓮在會上說,縱然每年612週年紀念日都帶著傷感與悲觀愁緒,但港人要從歷史的定律看世局發展。她說,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個人集權使該國陷入經濟困境,他還沒有繼任者,而且已經70 歲;所以在未來 15 年海外香港人必須作好思想準備,在此期間鞏固聯繫、建立身份認同,等待歷史轉變的機會。她強調,並不是作出某一特定預測;而是當歷史來臨的一瞬間,事情將會快速變化,就如同香港人在 2019 年前也從沒有想到這一年的6 月 12 日有超過一百萬港人空前團結上街高聲吶喊爭取民主自由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