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紐約舉行紀念趙紫陽研討會


張博樹介紹《趙紫陽的道路》(美國之音方冰拍攝)
張博樹介紹《趙紫陽的道路》(美國之音方冰拍攝)
紐約舉行紀念趙紫陽研討會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5:14 0:00

紐約 - 1月17日是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逝世10週年紀念日。在紐約,由紀念胡耀邦趙紫陽基金會、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北京之春》雜誌和《紐約論壇》共同主辦了“一九八零年代思想解放和胡趙精神研討會”,紀念這位上世紀80年代末因反對鎮壓學生運動遭軟禁至死的中共總書記,討論他80年代改革思想的發展軌跡及對中國當下的現實意義。

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系客座教授、原中國社科院學者張博樹,介紹了趙紫陽對中國治轉型認知的轉變過程。

*認知超越鄧小平所設底線*

張博樹說,趙紫陽認知轉變期在80年代中期前後。他說,1986年主持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的研討工作中,趙紫陽在不碰觸鄧小平“三權分立不能搞”的底線的情況下,提出了“中共執政地位不變,但是執政方式要改變”的改革思想,包括要適當放權、允許知識份子講話、展開民主協商和社會對話。他說,“趙紫陽的認知雖然還未突破體制變化但超越了鄧小平劃下的界限。”

張博樹認為,從六四以後被軟禁一直到去世,趙紫陽對中國必須進行政治變革的認知越來越清晰,“大約在90年代中期他指出,中國必須進行政治體制的改革。他說議會民主制看來是世界普遍接受的政體形式。”

*趙紫陽:中國必須走議會民主之路*

張博樹說,尤其在趙紫陽生命的最後時期,他作了很多思考。首先,他認為中國必須走議會民主之路,如何實現?他強調靠體制內外的合作,特別重視體制內的力量,他說民主轉型,走向現代民主體制是中國不可避免的選擇。為了平穩實現,他提出由體制內當權派來推動更好,但他也看到民間參與的重要性。他曾告訴《趙紫陽軟禁中的談話》作者宗鳳鳴,“中國今後需要有替代力量。有反對力量的存在對這個國家很重要。”

張博樹是2011年出版的《趙紫陽的道路》一書的主編。該書的出版團隊包括趙紫陽的秘書鮑彤、哲學家張顯楊、企業家蔡文斌。

張博樹指出,習近平上台後的執政態勢與趙紫陽希望的方向是相反的,凸顯今天中國政治轉型形勢的嚴峻,但也使今天討論趙紫陽精神的意義更顯必要。

*紀念胡趙代表良知和對暴政的抗議*

紀念胡耀邦趙紫陽基金會會長李進進認為,現在許多年輕人因中共改寫歷史而不知道趙紫陽的存在。而國內公開紀念這位偉人的河南的于世文夫婦,卻被當局以擾亂公共秩序罪起訴關押。他說,今天紀念趙紫陽對大家而言代表了良知和對中共暴政的抗議。

其次,李進進認為,必須看到中國今天取得的經濟發展成就離不開80年代領導改革開放的胡耀邦、趙紫陽。他贊揚胡趙時代朝野有一定程度的共識。當時的異議人士生存條件遠比今天好,他認為,那是因為胡趙有著自由主義的本性。

*堅持理念絕不認錯的總書記*

胡趙基金會理事、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訪問學者張艾枚說, 2004年3月,趙紫陽智囊、著名學者姚監复去看望趙紫陽,臨走,他對趙紫陽說,中共元老李銳說,中共歷任書記都以作違心檢討承認錯誤而告終下台,只有兩位書記不是這樣,一位是陳獨秀,一位就是趙紫陽。趙紫陽聽到這樣的評價以大笑表達高興的心情。張艾枚說,趙紫陽和陳獨秀是中共黨內兩位堅守理念、絕不認錯的總書記。

她說,在被鄧小平軟禁的漫長歲月中,趙紫陽如果認錯改過,仍有機會復出,可是他選擇站在人民、人性和歷史正確的一邊,直到逝世,這在毛澤東建政以來的現代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趙紫陽5.17講話就是否定4.26社論*

《北京之春》雜誌名譽主編胡平重溫了趙紫陽1989年5月17日的一篇講話。他說,這是八九民運中的一件大事。但研究得很不夠。有必要在紀念趙紫陽逝世10週年時重新來解讀這篇講話。胡平說,當時這篇講話是趙紫陽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全體五位常委的。講話首先肯定了學運的愛國熱情,保證黨和政府不秋後算賬,承諾會繼續聽取學生意見,呼籲學生停止絕食。胡平說,這篇來自最高層的講話,實際上代表當局滿足了學生當時提出的要求;雖未直接提出否定將學運定性為“動亂”的4.26社論,但通篇內容就是對4.26社論的否定。

胡平說,20年後他認識到,“不能說中共在1989年學運中沒做出讓步,也不能說流血是不可避免的。”他說,非常遺憾的是當時的學生沒有對趙紫陽的5.17講話做出正面回應。他引用學運領袖江棋生以及1995年出席《北京之春》“群英會的包括柴玲、封從德、吾爾開希等學運領袖的話,顯示他們都意識到了未能很好利用黨內矛盾,形成一個學生與社會和黨內開明派的聯盟。

*必須承認八九學運的失誤*

胡平最後回到他總結八九學運的著名教訓“見好就收、見壞就上”。他說,許多人對此不以為然,認為甚麼叫“好”無法測定,但胡平說,“我敢斷言,當我們聽到趙紫陽5.17講話的時候,我們每一個人都清清楚楚地知道,這就是‘好’”。他說,“問題不在我們是讓一個一個的‘好’衝昏了頭腦,嫌‘好’得還不夠,我們還指
望加一把勁取得更好的‘好’。”他說,儘管他可以理解為甚麼當年的學生對趙紫
陽的5.17講話還不滿足,“換句話當時的失誤實在是太情有可原了”,但遺憾的是“那終究是失誤”,他說,“要強調的是在今天,我們應該認識到這個失誤,坦率地承認這個失誤,這表明我們的成熟,我們的堅強,表明我們對歷史的高度責任感,表明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

*習近平應開掘六四政治“富礦”*

北京三辰影像出版社總編蕭遠說,中國的新一代領導應該向趙紫陽、胡耀邦,包括鄧小平的執政實踐學習,把前人的包袱變成自己的執政財富。他說,鄧小平 上台後第一件事就是把文革否定了,胡耀邦最大功績是平反冤假錯案,都把毛澤東的錯誤變成自己執政的財富,他說:“所以習近平如果聰明的話確實應該開掘六四這一政治‘富礦’。只有為六四平反,中華民族才能走向和解,政治富礦可以收回人心,海內外的民主派可以團結起來,真正地振興中華,中華民族自立於民族之林 的日子才會到來。”

原《中國改革》負責人李偉東通報了最近紀念趙紫陽時國內發生的三件事:600多人到富強胡同悼念,當局沒有像往年那樣加以阻止,中辦還派官員跟家屬商議趙紫陽的骨灰安葬事宜,顯示似有鬆動;第二,《環球時報》發表評論,指25年的實踐證明實行與趙相反路線的成功;第三,廣州一些學者律師召開了一個小型研討會,討論因悼念趙紫陽至今被羈押的于世文案的法律問題。

*平反不可能,但會有鬆動*

由此李偉東得出兩個推論,第一,六四的徹底平反不大可能;第二具體處理上可能會有鬆動。他的理由是習近平總體執政基調是堅決不走六四所倡導的民主自由道路,但他又表示,據他了解,紅二代中有人提議當局在時機成熟時以解決反右方式來為六四受害者平反,即當年平暴是正確的,但應該取消通緝令,讓海外的異議人士回國。

李偉東說,對胡趙進行比較,他們對改革的境界不能同日而語,但又是可以連接的。他說80年代其實有3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在四項基本原則下進行改革,叫“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趙紫陽是在鄧小平設定的框架內盡可能有所突破,試圖經過三到四屆黨代會大約20年時間,使中國走上憲政民主道路;13大做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報告,是一條真改革路線。

*第三位設計師導致權貴紅二代接班體制*

李偉東的發現是,當時黨內與鄧小平平起平坐的元老陳雲,是第三位總設計師。李偉東說,陳雲反對市場經濟,但政治路線與鄧一致。他根據中共多年折騰後提出的最終路線是,“把政權交給自己的子弟才最可靠。”李偉東說,1992年江澤民與李鵬搞治理整頓,否定經濟改革成果。鄧為繼續推行改革路線南巡,黨內高層有人勸鄧,你已經幹掉了兩任總書記,不能再幹第三個了。“勸說者派曾慶紅去跟江澤民說,要求他支持改革,但條件是要給整個紅二代家族一家一個國企、一家一個局長。跟江達成協議,背後的精神就是陳雲。發展到今天的權貴資本道路就是從這兒來的。”

李偉東說,改革開放36年以來真正最後佔了上風的不是鄧、不是趙,真正的總設計師是陳雲,就是構建了一個權貴資本和紅二代接班體制。這就是大家參與的波瀾壯闊的80年代的改革,就是紅二代集體接班,然後推出一個習近平來代表,紅二代掌控大部分國家資產。80年代以來,這三條道路中趙紫陽失敗了,鄧小平部分成功了,真正成功的是陳雲。

在會上發言的還有王軍濤、劉念春、唐元雋、曾大軍、馮勝平、金岩、孫岩、熊元健、榮偉等。大約50位學者、活躍人士參加了今天紀念趙紫陽的研討會。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