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年終回顧:香港政治紀錄片遭審查


香港雨傘運動紀錄片《撐傘》香港首映及映後座談。(美國之音湯惠芸攝)
香港雨傘運動紀錄片《撐傘》香港首映及映後座談。(美國之音湯惠芸攝)
年終回顧:香港政治紀錄片遭審查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11:30 0:00

以香港未來10年政治想像為題材的獨立電影《十年》,今年4月獲香港電影金像奬最佳電影奬,引起各界關注,但是受到中國官方傳媒封殺。回顧今年香港電影文化界,多部關於雨傘運動的紀錄片及短片備受關注,其中《亂世備忘》入圍今屆台灣金馬奬最佳紀錄片,以傘運作背景的短片《九月二十八日·晴》,更奪得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獎。而最近一部傘運紀錄片《撐傘》,曾經被取消首映,導演陳耀成表示,香港的言論自由空間被收窄。

香港社區文化發展中心星期日(12月4日),舉辦雨傘運動紀錄片《撐傘》首映活動,吸引過百觀眾入場,全院爆滿。

撐傘》反映港英文化遺產

《撐傘》導演陳耀成在映片播放後與觀眾對談,他表示,紀錄片以英語訪問多位被訪者,包括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佔中發起人戴耀廷、時任民主黨主席劉慧卿、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等,反映英國在香港的遺產,港英殖民時期香港是中英雙語的社會,而在最前線組織雨傘運動的人士,其實都是港英時代訓練出來的精英。

《撐傘》導演陳耀成。(美國之音湯惠芸攝)
《撐傘》導演陳耀成。(美國之音湯惠芸攝)

陳耀成:其實我覺得亦都沒有必要去抹殺香港另外一種國際的身份,所以我基於這樣的角度去考慮。而且有時用英語去思考的時候,你是見到一些不同的連接點,最重要的是,譬如我提到,由佔領華爾街到佔領中環,你見到全球佔領是一個歷史的節奏在發生,每個地方都有地區的特色,香港有地區的特色,但的確是正在發生全球的佔領運動的一個主要原因,當然是全球貧富不公的現象,是去到一個新的高潮。

導演指香港近年言論空間被收窄

這部紀錄片原訂11月中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舉行首映禮,映後座談會的嘉賓包括紀錄片的兩名訪談主角,李柱銘、戴耀廷,以及學聯前秘書長、現任立法會議員羅冠聰。後來亞洲協會香港中心以嘉賓「不能夠平衡各方聲音」為由,取消首映活動。

陳耀成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提到11月中《撐傘》曾經在香港被取消首映活動,他感到香港的言論自由空間被收窄,而且近一、兩年香港的變動很快。

陳耀成:是感覺到言論自由的空間是好像有愈來愈收窄的感受,這個似乎是香港轉變得很快,因為其實有人這樣說,香港過去15年的轉變好像都是慢動作,而最近這一兩年是突然間急速得很厲害,我想我拍這部片的時候,我仍然是覺得可能是慢動作的香港,即是還多些機會去放映,但現在結果這部片完成的時候,已經是一個急速變動的香港了,似乎面對的困難比較多了。

《亂世備忘》入圍台灣金馬奬

回顧今年香港電影文化界,多部關於雨傘運動的紀錄片及短片備受關注,其中由香港80後導演陳梓桓拍攝的紀錄片《亂世備忘》,以2014年9月26日晚,學生衝入政府總部「公民廣場」後,警察推進準備驅散政府總部一帶的示威者,陳梓桓當時身處其中,結識了幾位當時參與抗爭的學生,以他們為拍攝對像,紀錄之後接近80日,這幾位學生投身雨傘運動的經歷及感受。

《亂世備忘》今年初在香港獨立電影節2016播放,陳梓桓在映後座談表示,拍攝這部紀錄片,是希望紀錄香港年輕一代,不會隨便放棄當初爭取真普選的決心。

《亂世備忘》導演陳梓桓。(美國之音湯惠芸攝)
《亂世備忘》導演陳梓桓。(美國之音湯惠芸攝)

陳梓桓說:這個也是我真的很想告訴大家,我拍完之後,我希望大家,有時重看的時候,真的想起當時的自己。我不知道20年之後會如何,即是大家知道社會是這麼大的變化,大家這麼年青、十幾二十歲,到20年後我不知道社會會磨蝕了大家變成怎樣,但是我真的很希望這部紀錄片可以作為一個紀錄,給他們看。

傘運短片奪金馬最佳劇情短片奬

《亂世備忘》入圍今屆台灣金馬奬最佳紀錄片,但是沒有香港院線願意公開放映。而另一部今年初在香港獨立電影節2016播放,以雨傘運動作背景的短片《九月二十八日·晴》,奪得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獎。來自中國的導演應亮領奬,以及有關《亂世備忘》入圍的內容,在中國直播金馬奬的時候,全部被刪除。

應亮今年初在香港出席《九月二十八日˙晴》影後座談時表示,他是一個回不了中國的中國人,他希望做一個不同的中國人。應亮表示,他在香港看到滿街的老人院廣告牌,很多老人院的長者在選舉期間,被某些政黨一車車地接載到投票站投票,他為長者被出賣及欺騙感到可憐,所以用長者作為短片的主人翁。

《九月二十八日·晴》導演應亮。(美國之音湯惠芸攝)
《九月二十八日·晴》導演應亮。(美國之音湯惠芸攝)

應亮表示,片中他呈現的香港人,是在非常沉重的壓力下,很優雅、很自尊的一種抗爭,也就是有一種自信和自覺。應亮說,這是香港人深深吸引他的地方。

應亮說:我曾經是一個絕望、零希望的人,在中國的環境裡。現在很偶然我回不去那個環境了,這幾年的香港生活把我改變了很多,我反而看到很多有價值的東西,當這些有價值的東西被毀掉的時候,當然要捍衛。

《十年》奪香港電影金像奬

香港獨立電影《十年》,5部短片因為題材涉及港獨、自焚等敏感題材,去年底在香港上映後,被中國官方傳媒《環球時報》批評為思想病毒,但是電影的入座率及票房卻不斷增加,在連場爆滿下,今年農曆新年期間仍然在院線「被落畫」。

《十年》以接近6萬5千美元的低成本拍攝,但票房收入約77萬美元,獲得今年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奬最佳電影一項提名後,中國中央電視台及騰訊,先後取消今屆香港電影金像奬在中國大陸的直播。

《十年》奪得香港電影金像奬最佳電影後,中國傳媒報道得奬名單時,都沒有提及最佳電影,甚至將「十年」列為敏感詞,不能在互聯網上搜尋。也有部份香港資深電影人,批評《十年》的藝術成就未達標準,得奬是「極大錯誤」。

導演表達港人無懼

《十年》其中一部短片《自焚者》導演周冠威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他不怕中國官方傳媒的批評,但無可否認,很多香港人會受影響而產生恐懼,他覺得很悲哀,為何在香港合法地拍攝的電影,會衍生那麼多恐懼,但正面來看,《十年》得奬是多一個機會去表達香港人的無懼。

《十年》導演之一周冠威。(美國之音湯惠芸攝)
《十年》導演之一周冠威。(美國之音湯惠芸攝)

周冠威說:即是我覺得在這麼多散播恐懼的氣氛之下,做了這麼多小動作,就是要我們怕而已,確實有很多人怕,即是《十年》我覺得是將香港人的恐懼曝光,很多恐懼走了出來,但也同時間,就是因為這樣的環境底下,無懼的行為就有更大的力量,更加多的機會去讓香港人表達無懼,我覺得這件事情,你可以說有好、有不好,即是我們就有機會「企硬」,我們「企硬」的時候就更加有力量。

香港院線不敢上映敏感電影

《撐傘》導演陳耀成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十年》嚇怕了香港的院線,愈來愈不敢上映一些中國認為題材敏感的電影。陳耀成並表示,《十年》上映初期沒有受到太大關注,中國官方傳媒《環球時報》批評之後,反而吸引更多觀眾入場。

陳耀成說:所以整個《十年》現象有少少同官方的批評、打壓有關。所以有時我覺得,為甚麼有時很奇怪,為何政府時常主動去做一些、即是鼓勵人去看一些,它不想人去看的東西。

陳耀成表示,他執導的《撐傘》也間接因為11月中在香港的首映禮被取消,引起更大的關注,他認為是始料不及。陳耀成預計,《撐傘》未必在香港的院線公開放映,明年1月中將會在香港獨立電影節播放,也會在香港作社區放映。

刪台灣國立機構字眼惹關注

除了傘運及政治題材電影引起關注,香港政府康文署今年3月要求「糊塗戲班」劇團藝術行政主任羅淑燕,在簡介中刪除她的母校「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中的「國立」二字,被認為是政治審查。

由前香港特首董建華成立的「團結香港基金」,11月底發表首份香港藝術創新研究報告,當中提及的台灣國立機構,無論是大學還是博物館,都被刪除了「國立」二字。報告主要撰寫人張信剛,1962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他在報告中所填寫的履歷,自稱畢業於「台灣大」。民間組織「香港文化監察」對事件表示痛心,形容是「擦鞋(拍馬屁)文化」。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