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從阿拉斯加到新疆專家:中國的戰狼外交其實是騎虎難下


中國戰狼外交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中國戰狼外交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從阿拉斯加到新疆專家:中國的戰狼外交其實是騎虎難下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6:57 0:00

過去幾天,北京再次出動“戰狼外交”就新疆人權問題與各國政府和企業對抗。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以美國的黑奴歷史暗批美國沒有資格指責新疆問題;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則說,對中國戰狼外交的批評是“種族歧視”。觀察人士認為,這是中國政府“偷換標準,混淆概念”,也顯示中國外交官的騎虎難下與無奈。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3月25日發推,以一張1908年美國密西西比棉花田里黑人勞工與農場主的照片對比一張2015年新疆棉農的照片,並配上“長槍與獵犬VS微笑與豐收。強迫勞動?”的文字,暗指擁有黑奴歷史的美國沒有資格批評中國的新疆問題。

同一天在中國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上,華春瑩也展示照片,強調“新疆棉花近70%都已機械化採摘,有關新疆強迫勞動的指責根本不存在”。

中國駐法使館3月21日在使館官網、推特賬號上宣告“羔羊外交”時代結束。“如果真有'戰狼'的話,那是因為'瘋狗'太多太兇,包括一些披著學術和媒體外衣的'瘋狗'對中國瘋狂撕咬,”該使館在一篇評論文章中說。

上週在阿拉斯加舉行的美中高層對話中,中方代表楊潔篪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就新疆、西藏和香港問題的批評,在媒體面前拋出一句句的尖銳言辭,如“中國人不吃這一套”、“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等,讓外界側目。

美國共和黨聯邦參議員魯比奧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官員通常是私下會面才會那樣做,這可能是我第一次見到在公開會議上有那種態度。我認為這是中共內部獎勵的一種行為,你從他們的戰狼外交中看到這一點,愚蠢(silliness)。”

“我想戰狼外交將成為一個主流的外交形式,” 美國巴克內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政治學與國際關係教授朱誌群對美國之音說,“因為最高領導說了,我們可以平視對手。但是這個策略對中國是不是有好處,那是另一回事了。”

騎虎難下

戰狼外交一詞約在2019年浮出水面。那時,戰狼外交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利用推特抨擊外國批評中國的聲音。此後,其他的中國外交官紛紛加入這個行列,對外採取咄咄逼人的姿態。

朱誌群認為,實際上從中國國內來講,外交開始具有攻擊性是從2008年開始的。2008年中國成功舉辦了夏季奧運會,在2010年其GDP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而最近幾年,上面說要有戰鬥精神,要講好中國故事。這鼓勵了外交官,或者是外交部發言人要採取比較強硬的姿態,”他說。

而在外部環境上,中國因國內政策,特別是其在新疆和香港的政策受到了西方國家的批評,“所以中國外交官騎虎難下。對內要應對民族主義情緒高漲, 對外不能顯示軟弱,意味著這個情況很難在短期內被改變,”朱誌群說。

批評戰狼外交= 種族主義?

中共官媒環球時報週四(3月25日)的一篇評論文章稱,西方將中國外交稱為戰狼外交,明顯是種族主義(racist)。文章引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義桅的話說,西方批評中國的戰狼外交是白人至上主義的象徵。“西方國家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其他國家應該對其唯命是從。”

對此,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認為,這兩個問題完全沒有可比性,而文章的目的在於攻擊美國。

“這是在偷換標準,混淆概念,”他對美國之音說,“它的目的是告訴美國,你們還沒有處理好自己的問題,我們還覺得你們有問題呢。”

去年開始,美國社會掀起了黑人的命也是命的運動,同時亞裔因新冠疫情遭到越來越多的歧視。

電子報《外國人看中國》(Sinocism)的創辦人和編輯利明璋(Bill Bishop)說,環球時報越來越多地將事情定義為種族和文明的競賽。“我認為這是習近平外交思想戰狼的表現,”他寫道。

孤立的戰狼

隨著中國戰狼外交的累積效應,這種咄咄逼人的姿態也給中國帶來一些麻煩。

近一年,中國與主要大國關係不斷惡化。中國與美國的關係跌至40年來的最低點。西方國家與中國就知識產權盜竊、新冠疫情、香港《國安法》、新疆人權、南中國海領土紛爭等問題展開唇槍舌戰。

而在講好中國故事的海外宣傳上,中國不承認自己在新冠疫情處理上有失誤、對其他國家實施經濟報復的行為,也讓中國的國際形象進一步受損。

美國蓋洛普3月16日的一份調查顯示,45%的美國人現在將中國視為美國的頭號敵人,而這個數字比一年前翻了一番。

在世界範圍內,美國皮尤研究中心一項涵蓋14個發達國家民眾的民調顯示,許多國家對中國的負面看法達到歷史新高。

“戰狼外交帶來的效果對中國的戰略空間和中國的未來發展實際上是不利的,因為戰狼外交疊加在幾個因素上,讓世界對中國絕對的不信任,”紐約城市大學的夏明教授說。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教授、美國亞太事務前副助理國務卿謝淑麗(Susan Shirk)對《紐約時報》說,北京正在鼓勵外交官表現出好鬥的姿態,這讓任何談判都變得更加艱難。但是長遠來看,中國正在播下不信任的種子,並將最終損害其自身利益。

前彭博社駐華記者彼得·馬丁(Peter Martin)認為,環球時報的文章也透露了中國外交官的沮喪和挫折。他援引一位中國匿名外交官的話說,“我們覺得很不公平,不管我們怎麼做,怎麼想去改善中國的國際形像或是解釋中國的政策,美國和西方國家只會批評我們。”

馬丁說,這顯示了很多中國外交官真的認為自己只是處於防守一方,在維護國家利益。

巴克內爾大學的朱誌群教授認為,中國外交官內部對此會有辯論,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去年駐美大使崔天凱與發言人趙立堅就美軍將新冠疫情帶到武漢這種說法截然不同的反應。

與此同時,他同樣認為戰狼外交正在損害中國本身的國家利益。

“因為外交的目的就是要多交朋友,如果外交的結果造成樹敵很多,那不管是什麼方式,那你這個外交就是失敗的,” 他告訴美國之音,“最近的情況就是,中國的海外形象沒有提高,那就說明這是有問題的。”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