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這是鄧聿文為美國之音撰寫的評論文章。 這篇特約評論不代表美國之音的觀點。 轉載者請註明來自美國之音或VOA
中國國家疾管局印發了《預防呼吸道傳染病公眾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其中提到應佩戴口罩的幾種情形或場景,這讓公眾憂慮當局是否會重啟疫情三年的防控措施 。 此前,有民眾在社群媒體上呼籲,為保護孩童,重啟核酸檢測;而在廣東、福建、四川、湖北以及陝西等省部分地區,健康碼也再次上線,一些大型會議要求核酸檢測。
今冬爆發的這波呼吸道疾病,來勢很猛,但受感染者主要是未成年人特別是孩童,很大程度上這是中國放開疫情將近一年後進入冬天的滯後效應所致,世衛組織 表示,每個國家都要經歷這個階段,中國所提供的疾病樣本未發現新病毒或細菌導致的新興傳染病。 然而這還是難打消人們的擔憂,萬一病情失控,就像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那樣,官方會不會恢復或變相恢復新冠疫情期間採取的諸如強制核酸檢測乃至限制社交距離等手段,畢竟他們對 當局沒有信心。
當局在疫情三年對中國民眾採取的無差別防疫管制,手段之嚴,世所罕見,幾乎每個人對那三年都苦不堪言,承受了非常大的代價。 儘管有些人理解或支持政府出於保護健康和生命祭出的這些手段,多數人是不想重溫那個噩夢了,因此,他們對政府可能重啟核酸檢測和健康碼等措施心有餘悸,完全可以理解。
經濟優先,防疫不能回到從前?
不過,以下幾個因素,決定了當局不太可能全盤恢復核酸檢測和出行使用健康碼。
首先是中國經濟復甦持續疲軟,對各地政府而言,恢復經濟比防疫更優先;另外,地方財政吃緊,官方也難以再負擔嚴格防疫的高成本。其次,大眾對健康碼的反感及其他過嚴防控措施的抵觸,會觸發他們對過去三年悲慘經歷的記憶,很有可能導致新一輪“白紙運動”爆發。第三,對外開放的需要,中國目前不斷加碼對外開放力度,如外交部單方對歐洲五國實行免簽,上海要建設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自貿試驗區等,都預示著當局不可能 在防控措施和手段上像過去三年那麼嚴格。
經濟是根本。三年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的重創有目共睹,在廢除清零政策後,當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出台的各項經濟刺激政策力度不可謂不大,但經濟依然沒有明顯起色,一個重要 原因是所謂的疫情疤痕效應在持續拖累經濟。如今,房地產的風險尚未出清,仍在發酵,地方債就像大山一樣壓著地方政府,金融風險也隨時可能發生。可以說,經濟衰退已嚴重影響政府的財政和公共支付,民眾的就業和收入,不能等閒視之。在此情況下,若因新一波肺炎的流行再採取三年疫情期間的嚴控舉措,勢必會使脆弱的經濟一落千丈,徹底沒救。考慮到這種暗淡的經濟前景,當局在評估任何嚴厲防疫手段時,都會謹慎又謹慎。這還不論地方沒有多餘財力支付防治費用。
難過民意關,白紙運動可能再起?
除經濟外,也難過民意關,有可能激發民變。 不錯,會有部分人支持政府採取嚴厲措施來保護健康和安全,但相信絕大多數民眾會反對。一項公共政策不可能做到取悅所有人,必須有所取捨,當多數人都反對政府的某項政策,即便當局真的出於保護民眾的健康和生命,也必須考慮這樣做的社會後果。 有了疫情三年的慘痛教訓,大多數人是不能再過那種生活了,心理絕對不能接受政府對出行的限制。 故而,當局就得面對一個大眾反對的局面,一個政策實施的“合法性之問”:人們會說,世界多數國家在疫情期間並未像中國這樣嚴控人民,但是它們都比中國更早 走出疫情,儘管付出的死亡代價很高,然而,中國最後一個放開疫情管控,同樣、甚至死亡的更多,當局將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對當局而言,害怕的不只是民眾的心理抵觸,更是群眾特別是年輕人的抵制和可能的反抗行動。 別忘了去年的“白紙運動”。“白紙運動”所以能夠平和落幕,沒有激起社會的進一步回應,原因在於當局適時放棄了清零。 如果當局拖到今年兩會後再棄清零,“白紙運動”恐怕就不是那個規模,會在全國輻射開來,並向其他年齡段蔓延。當局不能不考慮這一點,任何過於嚴厲的防控,都會刺激大眾不滿,在當下火藥桶般的社會,這樣做就是故意挑釁人們的心裡耐受力,大概率會激起比“白紙運動” 規模更大的社會反抗。 如果這種事情發生,即使當局能夠鎮壓下去,它再要修復和群眾的關係,將難上加難。
上述兩個原因,加上經濟的對外開放、吸引更多外資進來,以及和西方特別是美國的民間和人文的交流需要——今年以來,中國學者一直在呼籲要對西方單方實行開放以破除美國 的圍堵和遏制,外交部對法德等歐洲五國實行來華免簽是第一步,下一步準備對更多西方國家推行這一做法,很顯然,如果當局重新恢復過去的防控措施,是和該政策以及引進更多外資的目的相衝突的,故可講,即使這波肺炎發展成一場疫情,當局像過去三年一樣嚴防死守,包括重啟全面核酸檢測的可能性,亦非常低,除非現政權想選擇自殺。
習政權殘存一點“學習”能力?
在此有必要說到一個“學習”的問題。 美國知名中國問題專家沈大偉(David Shambaugh)10年前在論及中共的統治時,曾提出一個調適概念,指中共具有調適能力,通俗地講,就是學習能力。 儘管中共的學習能力在慢慢減退,尤其習近平上台後,這種調適、學習的能力退化的很快,然而,它並沒有完全消退,在環境於己不利時,也不是完全的僵化,還是會 跟著環境改變,這種改變不只是一種本能的、被動的適應,也有某種主觀的對過去錯誤的修正。例如習近平就抓住拜登政府發出的緩和兩國衝突的訊號,在國際上營造一種不想和美國為敵,兩國關係止跌企穩的氛圍,取得了部分效果。 今年當局對經濟的政策轉向力道之大,又是另一事例。 這種主觀求變,不管是習自己的想法,還是他的外交和經濟智囊建議的,可以把它看成某種基於錯誤經驗和教訓的學習能力,說明現政權並未僵化到一點都不願改變的地步。
指出這一點很重要,提醒人們,不能簡化、線型化看待習和他的政權。中共常說要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對於習近平政權,也用得著這句話:戰略上藐視它,因為這是一個日薄西山的政權,要有戰勝它的必勝信念;戰術上不能輕視它,因為還要看到它有很大力量,不是說一推就倒的。在反對中共的事業上,尤其和它競爭群眾的支持上,要有打持久戰的思想和心理準備。
從政治和社會生活的角度來看,過去三年都稱得上是中國改革以來最壞的狀態,對任何人,包括統治集團,都是不利的,未來很難再進一步壞下去。 有種看法認為,中國人經歷了文革,以後就不可能再來一次文革,因為獲得了免疫力,統治者知道這是不得人心,自尋絕路的;按照這個看法,三年疫情,同樣讓中國人 獲得了免疫力,以後再來一場疫情,就像前面分析的,也不可能再回到那種狀態,因為再壞下去就會有政權傾覆的危險。
回到本文主題,從當局目前對肺炎的應對和輿論導向,尚未明顯見到要在全國大面積推行核酸檢測和健康碼的意圖,但正如國家疾控局的佩戴口罩指引所示,為保障老 幼弱的健康,當局會加強對醫院、老人院、學校和大型活動等特定場所及場景的管控。這大概是它對待這次呼吸道傳染病所能採取的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