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呼籲中國實現“共同繁榮”,尋求縮小威脅中國經濟崛起和共產黨統治合法性的巨大貧富差距。
“共同繁榮”作為一種理念在中國並不鮮見,但官方論調的驟然升溫,加之對科技產業和補習班等行業過度行為的打壓,讓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投資者感到不安。
準備在2022年開始第三個任期的習近平在結束消除絕對貧困的運動後,正在轉向不平等,承諾到2035年“紮實推進”共同富裕,到2050年“基本實現”目標。
“共同富裕”在1950年代由當時還很貧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領袖毛澤東首次提出,並在1980年代被鄧小平重提,他使受文化大革命破壞的經濟走向現代化。
鄧小平表示,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有利於加快經濟增長,有利於實現共同富裕的最終目標。
中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混合政策下成為經濟強國,但也加深了不平等,尤其是城鄉之間的不平等,這種鴻溝威脅到社會穩定。
推動共同繁榮的政策包括遏制逃稅和限制科技部門員工的工作時間,禁止在核心學校科目中進行營利性輔導,以及嚴格限制未成年人玩電子遊戲的時間。
今年,習近平表示更加致力於實現共同繁榮,強調它不僅是一個經濟目標,而且是黨的執政基礎的核心。
中共官員說,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義。
一名黨內高級官員上個月表示,“共同富裕”並不意味著“劫富濟貧”。
浙江省是中國最富裕的省份之一。該省正在實施一項試點計劃,到2025年時縮小該省收入差距。
如何實現?
中國領導人承諾利用稅收和其他收入再分配槓桿擴大中等收入人口比例,增加貧困人口收入,“合理調整過度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北京明確鼓勵高收入企業和個人通過所謂的“第三次分配”,即慈善和捐贈,為社會做出更多貢獻。
幾家科技行業巨頭宣布了重大慈善捐款和對救災工作的支持。網絡遊戲巨頭騰訊控股已表示將斥資1000億元人民幣(154.7 億美元)用於共同繁榮。
討論已久的改革,例如實施財產稅和遺產稅以解決貧富差距,可能會獲得新的動力,但政策內部人士認為,這種變化需要數年時間。
房產稅已經討論多年,2011年以來在上海和重慶實施了兩項試點,但進展甚微。
其他措施將包括改善公共服務和社會安全網。
經濟影響是什麼?
分析師表示,中國領導人可能會謹慎行事,以免破壞一直是增長和就業的重要引擎的私營部門。
分析師表示,共同繁榮目標可能會加速中國經濟再平衡轉向消費驅動型增長,以減少對出口和投資的依賴,但政策可能會損害由私營部門推動的增長。
增加收入和改善公共服務,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將有利於消費,而更好的社會安全網將降低預防性儲蓄。
這一努力支持習近平的經濟發展“雙循環”戰略,在該戰略下,中國旨在在與美國的緊張局勢的推動下刺激內需、創新和自力更生。
(本文依據了路透社的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