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去世的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在英國劍橋大學受過良好教育,他後來又到美國哈佛大學學習。在那時就與李光耀相熟的美國知名學者傅高義(Ezra F. Vogel)後來一直與李光耀保持聯繫,並在撰寫鄧小平傳的過程中與李光耀進行過長談。那麼,這位哈佛大學榮退教授所了解的李光耀又是怎樣一個人呢?
李光耀與哈佛大學有很深的淵源。他在1967年對哈佛肯尼迪政府學院進行過一天的訪問,第二年作為該校政治研究所的研究員,在哈佛進行了6個星期的研究。
美國哈佛大學榮退教授傅高義(Ezra F. Vogel)星期一用中文接受美國之音電話採訪時說,李光耀後來在1972、73年又再次來到哈佛大學,因為當時他意識到,在英國的海軍離開新加坡之後,美國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對於新加坡來說將比英國更加重要,因此他決定讓別人代理領導新加坡,專門到哈佛呆了半年,加強對美國的了解。
傅高義說:“當時,他還是念書,念美國的歷史、經濟、政治、社會,都學過了,同時他常常去紐約,跟美國的商人接觸。去華盛頓,跟美國的政治領導、跟美國的管理(層)見面。所以他非常了解美國。”
現年85歲高齡的傅高義說,後來他每兩、三年都會與李光耀見面。他每次去新加坡的時候,基本上都會與李光耀見面。傅高義教授說,由於李光耀一直向外國學習成功的經驗,因此他在1979年出版的《日本第一》的暢銷書還一度給日本駐新加坡大使帶來不少麻煩。
他說:“我問過他,甚麼麻煩?他說,你寫了那本書以後,李總理一直問我,我需要這樣這樣的消息,日本這樣這樣的情況,需要太多的材料,我忙得不得了。沒辦法,是因為我傅高義提到日本的能力,所以他一直想非常努力的學習。”
不僅如此,李光耀還專門邀請傅高義去新加坡作演講,介紹日本成功的經驗。傅高義說,李光耀尤其想從日本那裡學到兩方面的經驗。
他說:“第一是警察,因為他覺得日本社會非常的安定,犯罪的人不多,所以他特別想了解日本人怎麼搞。後來他讓日本的警察、警察的領導來到新加坡,教導新加坡的人怎麼處理不僅僅是犯罪的人,而是保護安定的社會。他很詳細的學習。第二,他想學工會。”
他說,李光耀非常重視日本的工會是因為,第一,它們是保護日本勞動者的;第二,他們不搞罷工,而是一直長期讓僱員留在一個公司,使得他們可以不斷學習新的技巧,而不是反對公司的現代化。在李光耀看來,這種做法對於當時勞動力水平也不高的新加坡來說,有很多可以值得借鑒的地方。
傅高義教授說,盡管李光耀祖上五代就離開了中國,但是中國的歷史對他影響很大,尤其是通過科舉考試選拔官員的傳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他後來精英治國的理念。
他說:“他覺得,中國的歷史,尊敬領導,領導的教育水平應該提高,還有官員應該考試,讓最能幹的、有教育的人去工作,我認為這是中國歷史(對他)最重要的影響。”
李光耀從1976年首次訪問中國以來,一生去過中國多達33次之多,是世界上少有的與中國五代領導人都見過面的領導人。當李光耀1976年見到晚年的毛澤東時,毛的頭腦已經不如以前那麼清楚,所以李光耀並不太了解毛。
在撰寫鄧小平傳的過程中曾經與李光耀作過長時間的訪談的傅高義說,李光耀告訴他,在他所見過的二戰後的世界各國領導人當中,他最佩服的人是鄧小平,尤其欣賞他的務實態度。
他說:“因為鄧小平了解歷史,了解自己的國家要改變,要有新的做法。他了解他自己國家的制度甚麼的都有很大的問題,他一直是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但是要把這種體制進行改變,那的確是不容易的事。”
傅高義認為,鄧小平與李光耀相互佩服對方與他們在一些問題上的看法相同有關。這兩個人本來都是反對帝國主義的,但是後來他們了解實際的情況,都覺得需要能幹的人、具有世界觀的強勢領導人來領導一個國家。
傅高義說,鄧小平1978年11月訪問新加坡並與李光耀會談之後,鄧小平在外交政策方面作出很大的改變,包括不繼續向外輸出共產革命,停止鼓勵東南亞國家進行共產革命的廣播,並意識到中國需要與別的國家搞好關係。
李光耀在政治上的威權主義做法以及經濟上的務實主義被廣泛認為對中國的改革開放起到了很大的影響。傅高義教授認為,鄧小平的確非常敬佩李光耀,但是他認為,所謂中國的改革開放是照搬新加坡模式的說法有些言過其實,誇大了新加坡對中國的影響。
他說:“我想可以這麼說,關於城市的建設,新加坡的影響在中國比較大,因為它是非常漂亮,很乾淨;還有討論的自由、跟全世界的關係做好等。我覺得,一些方面它可以向新加坡學習。但是比如說,經濟政策、政治政策,新加坡這麼小的一個國家,它不會做大陸的模範。”
至於西方一些人士對李光耀威權主義做法的批評,傅高義認為,每個國家的情況都不同,而李光耀的做法對於新加坡來說是非常合適的。
在他看來,李光耀是二戰後最有能力的領導人之一,不僅對新加坡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而且對全球也有很大的影響。
對於後李光耀時代的新加坡會如何發展,傅高義認為,現任總理李顯龍無疑會繼續其父李光耀的政策,但是由於他的影響不如李光耀,而且新加坡也在成為一個更為複雜的社會,因此它會發生改變,盡管李光耀的影響還會繼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