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走出疫情,推動中國增長的貿易引擎面臨熄火?


2020年4月2日北京商務區高峰時段大眾戴著口罩上班。
2020年4月2日北京商務區高峰時段大眾戴著口罩上班。
走出疫情,推動中國增長的貿易引擎面臨熄火?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8:43 0:00

週四的一條報導令不少美國人感到焦慮。新冠病毒疫情在美國爆發時,醫療防護用品的嚴重緊缺讓美國人感到困擾。在情況似乎有所好轉時,又傳來大量發往美國的醫用口罩、新冠病毒測試劑和呼吸機零配件等抗疫急需物資因為中國頒布新的出口規定而滯留。

據華爾街日報的這篇報導,美國國務院在備忘錄中提到美國公司和經銷商擬發往美國的大批貨物中包括3M的N95口罩,140萬支測試新冠病毒的試劑。

據備忘錄中的一個事例,通用電氣GE在中國生產的用於呼吸機的電路板由於新發布的出口規定造成的困惑導致其在倉庫中滯留5天。備忘錄說,威斯康辛一家呼吸機製造廠可能因為電路板無法及時送到導致停工的狀況。據備忘錄,這批電路板終於在星期日獲准發往美國。

美國因口罩、防護服和呼吸機等醫療防護用品和器械儲備不足,在新冠病毒爆發後,甚至無法為救治病患的醫護人員提供基本防護。

上述報導援引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數據說,中國產品佔全球各國包括口罩、手套、護目鏡、面罩和防護服等醫療防護產品進口量的40%。

美中兩國不久前因為疫情起源引發口水戰,導致兩國關係緊張。醫療防護用品遇阻加劇了緊張狀況。

中國在2月份疫情緩解時,在全國范圍進行口罩生產轉產擴產。到2月29日,中國口罩日產量達到1.16億隻,是2月1日口罩產量的12倍。

中國一度用口罩等醫療防護品作為外交手段,以期改變外界因北京在疫情初期處理不當的負面印象。但是,在幾個歐洲國家因為中國製造的醫療防護用品質量問題退貨後,這方面的努力受挫。

據報導,中國發布新的規定,要求所有出口的醫療產品必須得到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認證才能出口,即便產品得到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的核准,沒有中國方面的審查認證,也不能出口。

星期四,在亞洲協會和華盛頓國際貿易協會合辦的貿易網上論壇中,與會者對這篇報導的內容表示關注。瑞士國際經濟學院的貿易專家西蒙·艾維奈特(Simon Evenett)說:“鑑於中國生產大量醫療設備,必然有產品安全,以及各種醫療器材製造規格等方面的擔憂。因此,我對中國方面做出一些監管反應不感到奇怪。但是,對任何事而言,魔鬼在細節中,要審視其怎樣實施。如果這樣做變成一種面向不同目的地的戰略工具,那樣就確實有問題了。 ”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星期四(4月16日)在記者會上說:“中方沒有也不會限制防疫物資出口。”

據美聯社報導,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星期三和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通話,對美國公司將其在中國生產的抗疫亟需用品發送回美國所遇到的官僚和其他障礙表示沮喪。

中國政府沒有回答“加強出口防疫物質質量監管、規範出口秩序的舉措”是否會增加供貨時間的問題。不過,商務部發言人高峰說,“中國海關已經採取了積極措施,在保證防疫物資出口質量的前提下,加快通關速度,進一步提高便利化水平。”

中國被納入世界貿易體系17年來,極大地受益於全球化浪潮推動的自由貿易,也因其長期有爭議的貿易行為而捲入貿易戰。蔓延全球的新冠病毒疫情,揭開了供應鏈的脆弱。

今年3月,新冠病毒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階段,醫療防護用品和器械需求驟增,各國為控制這些急缺物資,相繼對這些產品實施了出口限制。一夜間築起的貿易壁壘,導致醫療物資流通停滯。

馬里蘭大學商學院教授彼得·默里奇(Peter Morici)對中國在經貿方面的政策持批評態度。華盛頓時報是一家立場保守的媒體,該報星期四登載了默里奇教授的一篇評論文章。他在文章中寫道:“冠狀病毒揭示了及時庫存和最低價格採購造成的過於緊張的全球供應鏈。”

默里奇舉例說,遇到中國封城,蘋果根本無法製造足夠的iPhones,如果意大利北部配件廠關門,德國汽車製造商就不得不讓工人閒著。默里奇說,美國製造的許多藥品都危險地依賴中國生產的有效成分。

默里奇教授認為新冠病毒疫情揭示出了全球化的危險是可怕的。

自由貿易的支持者批駁說,一些批評者在談到美國對中國製造藥物的依賴時,常常誇大數字,例如說美國製藥業對中國依賴度達95%,或85%的抗生素依賴中國。

美國藥品製造對中國的過度依賴是當前最常見的警告之一。許多人認為這樣的依賴威脅到美國國家安全。

丹·艾肯森(Dan Ikenson)是自由派智庫卡托研究所的貿易政策研究主任。他在該機構星期三舉辦的一個在線貿易論壇上說,實際情況是,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抗生素的依賴度只有38%。

艾肯森說:“美國和歐洲顯現出要求醫療產品供應鏈回遷的勢頭。在美國有許多人相信美國在很重要的供給上過度依賴外國,尤其是中國,認為我們應該轉向更大程度的自給。”

艾肯森說,事實上美國對進出口依賴並不高,合計只佔GDP的26%,進出口在中國GDP總量中佔比37%,在除美國和中國外整個世界,進出口占GDP總量的60%。

卡托研究所的另一位貿易專家西蒙·萊斯特(Simon Lester)近日對美國之音談及他對美國自給自足的看法。他說,那種想法並不現實,會很昂貴且具有風險。

萊斯特說:“如果你能製造所有東西那當然好。完全自給自足,不需要這部分成本,這樣想起來不錯。但我想,現實是會讓物品更貴,並且還會累加一個新的風險,自己國家發生的自然災害會把你和供應源切斷。”

相比過去,美國人似乎不再熱衷全球化,至少很少聽到這樣的說法。同時,美國雖然對世界貿易組織等機構疑慮重重,但並沒有放棄它。對自由貿易持支持態度的人並不認為這個體系行將消亡。

亞洲協會的貿易專家溫迪·卡特勒在一周前的一個在線貿易論壇上提及當前國際貿易體係處於真空狀態,美中兩大國嫌隙越來越大。而新加坡和新西蘭等國則為消除此次疫情中的貿易障礙起到意想不到的領導作用。

中國從自由貿易體系中獲益巨大,但萊斯特認為,中國需要在貿易自由化方面做出更多的貢獻。他說,中國如今變得更為富有,應當承擔更大的責任。

因應世界貿易格局的轉變是長遠的考慮。中國率先走出疫情,在國內謹慎復產復工時,需要面對的一個現實是,它的主要貿易市場現在是抗疫的戰場,沒有貿易的強力推動,中國能否再創奇蹟?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