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來,老撾的沙耶武里大壩一直都是該地區最具爭議的水利項目,考驗了湄公河委員會的可信度,該委員會代表越南、柬埔寨、老撾和泰國。
幾個國家對大壩可能嚴重影響下游魚類生長的問題表示關切,但是大壩工程一直在進行。
該委員會執行官古特曼說,他認為這一項目顯示,委員會成員國能夠討論棘手的問題。
曼谷朱拉隆功大學國際發展研究學科的講師米德爾頓說,看不出來人們從事件中汲取了教訓,特別是在公共參與和就大壩影響聽取民眾意見方面。
上個月老撾又開始興建另外一個有爭議的大壩—棟沙宏。
米德爾頓說:“跨境協議提供了機會,使各國能夠建立容易分擔責任的渠道。而這個機會在沙耶武里基本失敗,因為這些機制沒有促進跨境合作,司法問題被卡在本國國土上,而不是實行區域司法體系。在建造棟沙宏大壩時情況會好一些嗎,我們只能靜觀發展。”
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是這次論壇會的主辦方,這個為農作物選育研究提供資金的組織希望制定一個湄公河現有的和規劃中的大壩地圖,從而鼓勵該地區各國政府在社區和環境受到衝擊時從大格局進行考慮。
不過米德爾頓說,儘管地圖能發揮效力,但更要將那些生活會受到有關決定過程影響的民眾包括在內。
他說:“這個問題才是需要討論的,能源安全是以失去其他安全為代價的,比如食品和水安全,所以問題是如何更加綜合地制定政策,認識到湄公河目前能提供的價值,同時幫助滿足各方的能源需求。”
他說,在各國都急需能源進行經濟發展的同時,重要的是要考慮用其它辦法來取代水壩,建造水壩往往導致社區遷移,民眾失去生計。
米德爾頓說,政策制定者必需考慮如何出台政策框架,提倡不同形式、可以滿足各方需求的更公平更安全的能源,而不僅僅是可再生能源。他說,有關討論應該在更開放的環境中進行,因為目前的能源規劃是在很小範圍中進行的。
湄公河論壇於星期四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