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北京大外宣正在南太平洋及東南亞日益擴大


資料照片: 2022年5月30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中)在太平洋島國外交部長會議上與斐濟總理姆拜尼馬拉馬會面
資料照片: 2022年5月30日中國外交部長王毅(中)在太平洋島國外交部長會議上與斐濟總理姆拜尼馬拉馬會面

美國官員近期表示,將擴大與南太平洋島國的媒體合作。 觀察家分析,此舉是應對北京對該區域媒體不斷擴大的影響力,因為中國正實施 “胡蘿蔔與棍棒” 並用的戰略,逼迫南太平洋出現更多有關其正面的報道。此外,北京對東南亞媒體影響力也日益擴大,恐使南中國海現狀出現變化。

自由亞洲電台(Radio Free Asia)10月底報道,斐濟已撤回一項呼籲中國停止對新疆維吾爾族和其他穆斯林少數民族迫害的聯合國動議。

報告指出,斐濟政府本週在聲明中表示,斐濟 “高度重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雙邊關係,並基於其不干涉政策,已撤回斐濟對此的投票支持”。

斐濟的這項措施無疑顯示,北京正在擴大對太平洋島國的影響力。 不過,根據斐濟南太平洋大學太平洋新聞系副教授兼新聞系主任辛格(Shailendra Singh)的觀察,中共對南太平洋的影響力不僅體現在政治和經濟上,近期對當地媒體的影響力也在日益擴大中 。

太平洋島國媒體受中共審查制度干預

辛格告訴美國之音:“根據我的觀察,中國在太平洋地區新聞媒體領域相當活躍,顯然是為了贏得民心和思想支持。這是因為眾所皆知,公眾輿論可能影響政府政策。過去中國被 指責使用'精英俘虜'(Elite capture)政策,也就是指透過所有有影響力的人士和決策者,影響當地政府施政。”

辛格論點也與美國近期一份報告的調查結果一致。 美國國務院9月底發布一份《中國如何重塑全球資訊環境》(How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eeks to Reshape the Global Information Environment)的特別報告,報告指出,中國「採用各種欺騙和脅迫手段,試圖影響 國際資訊環境”,包含大外宣、虛假宣傳和審查制度等方式。

對此,太平洋事務專家、澳洲塔斯馬尼亞大學法學院學術主任理查·赫爾(Richard Herr)認為,中國自國家主席習近平於2013年上任以來,就極力強調要“講好中國故事” ,顯示其相較於以往已更為重視在海外傳播中國好聲音及擴大外宣。 由目前太平洋島國的媒體情況來看,赫爾示警,北京已在此區域使用其慣用的資訊操縱手段,對當地的新聞自由造成一定的威脅。

赫爾告訴美國之音:“中國正在利用許多影響力,來鼓勵(太平洋島國媒體)自我審查。比起對西方國家提出批評,太平洋島國的媒體編輯在批評中國上則要困難得多。這似乎 是在某種程度上對西方及民主國家投下'信任投票'',因為這些媒體編輯認為,批評他們的傳統盟友成本很小、也不至於收到太大的不良效果,但他們不確定若批評 中國,是否也會出現類似情況。”

北京大外宣收到一定成效

在中共審查之手可能已伸入太平洋區域的新聞機構同時,南太平洋大學的辛格認為,北京也對當地新聞界人士提供經濟援助,藉由實施 “胡蘿蔔與棍棒” 並用的戰略,爭取更多 有關中共的正面報道,佔據太平洋島國媒體的版面。

辛格說:“中國確實向一些新聞媒體提供了實質支持,但它也要求這些媒體報道其正面新聞作為回報。另外,中國還為太平洋地區的記者提供獎學金。這是中國(對太平洋區域媒體) 提供的兩種主要支持。”

在對中共有利的報道大量於此區域曝光後,辛格坦言,太平洋民眾對於中國的看法跟以往已有所不同,顯現北京的外宣戰收到了一定成效。

辛格說:“目前的情況是,中國在太平洋區域已被高度推崇為創造經濟奇蹟的國家,太平洋島國民眾對中國的看法已經逐漸改變,主要原因與中國經濟繁榮相關的報道有關。不過,中國 的經濟繁榮也掩蓋了一項事實,也就是從政治層面上來說,中國仍然是一個嚴格控管的國家。另外,中國這些年來在太平洋區域的形象持續變化,也與中國是後者的主要發展 夥伴有關。”

美將支持南太平洋自由媒體 分析:難抗中共威脅

中國在南太平洋日益增加的媒體影響力已經引起美國官員的重視。 美國負責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務的國務卿伊麗莎白·艾倫(Elizabeth Allen)於10月底在接受英國《衛報》悉尼分社採訪時指出,華盛頓將對太平洋區域的“自由媒體”提供“不同形式” 的支持,美國也將尋求與太平洋區域的媒體部門合作。

艾倫於10月11日至19日對斐濟、瓦努阿圖、澳洲及智利進行訪問,並在出訪期間宣布,在澳洲雪梨啟動負責東亞和太平洋區域的 “數位通訊網路” (DCN) 中心。 “數位通訊網路” 是一個由美國國務院支持的非政府組織,它被美國國務院稱為是 “應對民主和資訊空間挑戰的” 協作平台。

艾倫對《衛報》表示,美國 “專注於自由媒體和資訊空間,開設數位通訊網路中心就是證明”。 艾倫也指出,不實資訊和假消息是一項 “全球問題”。

對此,華盛頓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研究印太地區的非常駐高級研究員帕斯卡爾(Cleo Paskal)表示,不受政府干預或管轄的自由媒體,更大程度上能提供客觀角度及問責政府官員的消息,因此美國透過擴大與南太平洋獨立新聞機構的合作,而非像中共一樣藉助金援傳統媒體以干預報道的方式,更能強化太平洋島國媒體的透明度。

帕斯卡爾告訴美國之音:“我最近去了所羅門群島,那裡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案例,有報道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如何試圖資助當地某些媒體,讓其寫出對中國有利的報道。所以我認為,無須對在區域內辛苦進行實地採訪及報道的獨立記者提供資金,只要讓他們的報道在該國及世界各地中被看見,因為太平洋島嶼記者的實地經驗與拉丁美洲、亞洲其他地區、美國和加拿大等地的記者環境非常相似,運作機制是透明的。”

不過,帕斯卡爾坦言,即便華府將對南太平洋的自由媒體提供支持,但由於美國和中國新聞機構運作的本質迥異,這將很難在短時間內讓當地媒體減少受到中共的影響、或是大幅提升其自由度。

帕斯卡爾說:“這是非常棘手的事情,因為你無法複製中國模式,你不能用西方的媒體宣傳來對抗中國蓄意的大外宣戰,這會破壞西方支持透明、問責、法治的立場,而 自由媒體就是這些制度的基礎。”

親中虛假宣導恐改變南海現狀

然而,不僅南太平洋,北京對東南亞媒體的影響力也正不斷上升。

在菲律賓與中國近期在南中國海的緊張態勢有所升高之際,《菲律賓星報》(Philstar)本週二報道,菲律賓海岸警衛隊發言人傑伊·塔里拉準將(Jay Tarriela)表示,網路上開始出現一些像是,公開反對中國入侵南海可能導致兩國出現武裝衝突,或是菲律賓是在美國利益影響下進行決策的論述。

不過,塔里拉先是否認了揭露中國的侵略行為是煽動戰爭的說法,並強調菲律賓保護該國海洋權利的舉措是由其國家利益所驅動。

同時,菲律賓國家安全會表示,它一直在監視在南海事件重複親中言論的一些組織和個體。

對此,駐菲律賓地緣政治分析師、菲律賓德拉薩列大學國際研究學系講師唐‧麥克林‧吉爾(Don McLain Gill)說,很顯然的,這種讓親中國立場的言論不斷刻意在菲律賓出現的情況,將對後者在主權立場上的闡述造成障礙,但類似的虛假宣傳攻擊恐不僅影響菲律賓,也將衝擊其他同樣對南中國海提出主權聲索的東南亞國家利益,且目前看來, 這種行徑在未來不僅歇止,還可能擴大。

美國智庫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在《北京的全球媒體影響力:威權擴張和民主的韌性》(Beijing's Global Media Influence 2022)的研究報告中曾直指,中共近年來積極在全球擴大外宣,其中 菲律賓遭受北京媒體影響力作用等級分別為41分,高居調查中的亞洲國家第二名,第三及第四名是同樣位於東南亞的印尼及馬來西亞。

吉爾告訴美國之音:“北京大規模的假資訊活動,旨在改變西菲律賓海(指南中國海)、整個大南中國海區域,甚至東中國海的現狀,以不公開使用軍事力量的情況下 ,促進其狹隘的地緣政治野心。這種我們稱之為'銳實力'的投射,或是將資訊武器化的行為,對獨裁政府來說是一項重要的工具。因此,中國可能會在全球 在假資訊活動上投入更多資金,因為這僅對北京帶來有限的戰略或軍事風險和成本。”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