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高科技領域 美商還有無立足之地﹖


大眾在杭州的蘋果店外排隊(2016年3月31日)
大眾在杭州的蘋果店外排隊(2016年3月31日)
中國高科技領域 美商還有無立足之地﹖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6:41 0:00

華盛頓 - 美國商會 AmChan 1月19日發表最新調查報告顯示﹐技術和研發領域是中國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但美國公司在中國做生意卻變得越來越難﹐多達81%的會員公司感到﹐他們在中國不像以往那樣受歡迎。

劉先生就職於一家美國出名的大數據公司(受訪者要求匿名),曾經負責本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項目。他對美國之音說,最後他們的公司選擇不進駐中國市場,原因呢?中國特色的市場運作。

他說:“就不是一個理念。中國比較特別,有各種各樣的行業潛規則和政策走向。美國就會覺得這里有很多比其他市場多出來的開銷, 最後談不下來。或者說針對中國市場需要做很多特別的調整。我想很多撤出的外國公司也是一樣。”

高科技行業的美國公司,像甲骨文、谷歌、蘋果和微軟都看准了中國市場巨大的潛力所在而進駐這個市場。現在,雖然外企已經不如十年前那樣受到各種政策上的優待,仍然有很多公司不願放棄這塊肥肉。

優待不再

中國美國商會 (AmCham China) 於1月19日發表的最新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技術和研發領域是中國增長最快的領域之一。國內消費增長,中產階層規模擴大、收入提高;中國創新能力不斷提高,以及數字技術發展等要素,都能夠給予美國高科技公司的在華業務帶來重大機會。但是這份報告又說,在中國做生意變得越來越難,這家工商游說團體多達81%的會員感到他們在中國不像以往那樣受歡迎。

的確,2016年給予活躍在中國科技市場的外資公司帶來很多恐慌。中國在2016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標誌著在涉及互聯網的事物上,中國要走自己的路。這份法律中要求金融和通訊等行業的公司接受安全檢查、在中國境內存儲數據等強制性要求,將讓外國公司的運營成本更高,或者讓它們無法進入中國市場。

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還在2016年12月27日發表《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戰略》,將維護網絡主權納入國家領導層最高戰略。強調維護“網絡主權”的概念,與西方國家將互聯網作為打破邊界、聯繫世界的概念大相徑庭。

同時,隨著中國對於國內科技企業的保護主義政策和不斷升高的人力成本,科技類外企抱怨說,他們在中國的處境越發艱難。

甲骨文公司前幾個星期宣佈即將裁退北京200人的研發中心,而希捷數據公司也宣佈將關閉其在蘇州的工廠,預計將裁員2200人。

三個困境

在美國高科技行業工作的劉先生表示,美國公司在中國運作有三個很大的困境:客戶需求無法了解,合作方需求難以滿足,以及中國國內企業帶來的不公平競爭。

“在客戶需求上”,他說,“美國市場主要是去做市場調查”,但是中國市場就不一樣了。中國市場比較特別, 有很多台面上不能講的要求。這些需求直接去問他們是不會告訴你的。”

很多外商表示,中國市場存在不同的文化,比如簡單的電商,中國人喜歡貨到付款,美國人往往是先付款再發貨。再或者,中國市場上對一些特別的數據需要包裝,或者說與政府有關的項目有一些特別的要求,這類不同的文化和習慣都為美商增添了很多的額外開銷。

同時,中國企業可能相互聯手,在招標過程中排擠外國企業。劉先生說,實際上,中國市場有中國市場的規律和玩法。

“你如果是個外國公司,你玩不進去,也玩得不如他們好”,他無奈的說。

另外,中國不斷上升的人力資源成本也是外商撤退的原因之一。他原本所在另一家做商業情報的科技公司很早就進入中國市場,但之後由於中國人力成本不斷上升以及與總公司研發中心溝通問題帶來的開銷,該公司最後決定全盤撤離。

另外,還有批評人士說,中國政府的網絡審查制度也為美國科技公司制造了障礙,臉書和推特等紅遍國際的社交媒體在中國卻被封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去年第一次把中國的防火長城稱為貿易壁壘。

《華盛頓郵報》1月23日的一篇報導說,就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達沃斯高舉全球化大旗並呼籲西方聽眾不要把自己“關入黑屋”的同時,中國卻進一步加強了這道防火長城,宣佈禁止提供未經批准的網絡翻牆工具VPN。

國內視角

另一方面,海外企業的難處似乎為中國國內企業帶來了發展機會。在臉書和推特被擋在中國市場之外的時候,微信做的風聲四起,甚至一些功能已經超過了國外企業。百度也因為谷歌的退出得到好處,發展成中國最重要的搜索引擎。分析人士說,中國政府對於國內企業的保護政策傷害了外企利益,卻為中國公司帶來發展機會。

有業內人士對美國之音說,除了政治敏感領域,中國政府還是歡迎外資的,而美國公司在中國的業務做得不好,不應該埋怨保護主義政策,主要還是因為它們不熟悉中國國情,包括“潛規則”。

在中國一家民營科技公司工作的王先生(受訪者要求匿名)說,他覺得外國公司有關在中國受到不公待遇的抱怨是不合理的。他不認為中國政府的政策對國內企業存在保護。

他說:“我不覺得保護。 我覺得是外企的水平。坦白說能跟BAT(中國互聯網三巨頭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相比的國外公司只有臉書和谷歌。 像老牌的微軟、甲骨文跟國內公司差別已經很大了。我一點都不覺得保護。包括甲骨文的案例, 它在中國的研發不是核心,只是一些測試。 業內前幾年這個關門那個關門,實際上有本事的人早就走了。這個不是國家政策導致的,而是競爭以及資本的流向以及活躍度導致這些有能力的人很早就已經走了。”

當被問及數據存儲方面的限制是否對外國企業產生不公平的問題上,他說,確實中國對數據儲存有一定的要求,但他不認為這是不合理的。他說:“站在不同的人角度看,確實是有可能到一定國家層面的高科技是不允許跨國公司進的。比如說我自己有阿里雲,那麼我不可能去接受Microsoft 的雲或者Amazon的雲。因為數據有一定安全性。”

他補充說,實際上對數據的保護,每個國家都一樣。“看華為的下場跟看阿里雲在美國的下場就知道保護主義了。我覺得,其實都是一樣的 ,”他說。

中國美國商會的調查中,技術與其他研發行業的美國企業將2017年在華業務的挑戰歸為五類:包括法律法規執行不一致(60%), 勞動力成本增加(60%), 中國保護主義不斷升級 (53%), 取得相關許可證困難 (35%) 以及行業規章風險(31%)。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