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由美國前情報機構負責人和前軍方將領牽頭的獨立工作組的研究報告指出,台灣海峽重新成為主要地緣政治熱點,可能使美中兩個核大國和最大經濟體陷入直接軍事對抗。而中國的軍事實力已經打破地區軍力平衡,美國為確保台灣安全必須努力在軍事、經濟和安全方面加強對中國的威懾。但該研究報告在如何加強對中國威懾的關鍵問題,即美國應該繼續奉行戰略模糊還是改為戰略清晰的問題上仍無法達成一致。
這份題為《新時代美台關係:回應一個更強硬的中國》的報告稱,“迄今為止(美國)避免了一場台灣衝突,但威懾力已經危險地被削弱;在習近平領導下,中國積極並持續地改變現狀,對台灣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因此,工作組認為,雖然台海軍事對抗絕非不可避免,但美國和中國正朝著台灣戰爭的方向發展。為了避免這樣的結果,美國必須將一個已太有利於中國傾斜的局勢恢復平衡。”
由外交關係協會發起的這一獨立、跨黨派獨立工作組,由前國家情報局副局長蘇珊·戈登( Susan Gordon)和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克爾·馬倫(Michael Mullen)海軍上將共同擔任主席,並由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大衛·薩克斯(David Sacks)具體領導並撰寫報告。這一跨黨派研究小組包括了情報、軍事、經濟、政治、安全等不同專業領域的26名成員和觀察員。
研究報告得出的結論:“對美國至關重要的是,必須阻止中國使用武力或通過脅迫實現與台灣的統一、履行根據《台灣關係法》對台灣作出的法律承諾、支持一個正面臨著巨大的威脅親密民主夥伴。”
“我們的總體目標應該是採取實質性措施來增強台灣的防禦能力和彈性,” 薩克斯對美國之音說。
“然後在經濟方面,我們主張美國與台灣的(自由)貿易協定,以幫助台灣擺脫中國大陸實現經濟多元化,並與我們的盟友和夥伴採取措施,對抗中國針對台灣或其他任何地方的經濟脅迫。在安全領域,我們呼籲做更多的工作來增強台灣的防禦能力,這將需要我們的軍隊之間更加密切的合作,無論是訓練台灣軍隊還是增加美國高級官員的訪問頻率,加快對台軍售,並利用外國軍事融資和總統縮編授權等方式及時讓台灣獲得能力,我們也呼籲,美國優先考慮保衛台灣所需的能力。”
研究報告強調美國首先必須在軍事上加強對中國的威懾力:“緊迫的問題是美國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可靠地證明它有軍事能力和意願來保衛台灣。”
獨立工作組認為,鑑於拜登總統曾四次公開表示美國將保衛台灣,因此,他的繼任者,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的,都不應試圖收回這些言論,而應將其作為美國宣示對台政策的新基線。
薩克斯承認,雖然參與獨立工作組的所有專家都支持這份報告、同意其宗旨,但在什麼是“威懾”、在多大程度上美國必須向中國保證對一個中國政策的意圖,尤其在是否要從傳統的“戰略模糊”轉為“戰略清晰”問題上仍存在分歧。
“政治理論中的威懾也涉及某種程度的保證和再保證。” 職業情報官出身的獨立工作組成員、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資深研究員保羅·海爾告訴美國之音。“阻止中國使用武力的要素之一必須包括向北京保證美國不尋求台灣與大陸永久分離,我們的一個中國政策仍然具有實質內容和可信度,我們會繼續這樣做。”
美國前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拉瑟爾(Daniel Russel)和美國前在台協會駐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Douglas Paal) 也認為,“威懾不僅包括使中華人民共和國相信採取軍事行動征服台灣的代價太高且失敗風險很大的措施,而且還包括說服中華人民共和國暫時不需要採取此類行動的措施。”
但是, 美國前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和前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副高級主任卡納帕蒂(Ivan Kanapathy)指出,“認為華盛頓的安撫政策而非威懾政策會降低北京通過武力改變現狀的意願的結論是錯誤的。多年來,華盛頓試圖通過避免採取'挑釁'行動來安撫普京和習近平。兩位獨裁者都抓住機會擴大領土控制,以犧牲其他國家的主權為代價並損害國際公約和規範。”
博明和卡納帕蒂在該研究報告的不同意見部分寫道:“拜登總統口頭承諾保衛台灣免受侵略,佩洛西議長決心訪問台北,儘管中共對她進行了廣泛的影響力運動,但美國的信譽得到了提高。 如果華盛頓屈服,關於美國可靠性的問題將再次成為焦點。 如果美國總統在未來收回國防承諾,盟友和合作夥伴同樣會失去信心——而北京也會更有底氣。”
美國對台對華政策長期採取模糊戰略,即不明確承諾如果解放軍武力犯台美國會進行軍事干預加以阻止。在兩岸都猜不透美國的確實意圖的情況下,雙方也就都不敢輕舉妄動。但贊成戰略清晰的專家認為,習近平上台後,兩岸現狀已經被明顯打破,加上美國已經採取了更為明確的立場。反對者則認為,戰略清晰只會適得其反。
“明確宣布我們將保衛台灣,實際上會導致緊張局勢升級,而不是緩解緊張局勢,因為北京會將此解釋為明顯違反了要求美國廢除之前與台灣簽訂的防務條約的三個公報。而戰略清晰政策,我認為基本上就是要恢復(對台)防務承諾。” 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資深研究員保羅·海爾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