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嚇不斷增強,越來越多人注意到,中國在台海及台灣周邊的軍事活動可能對地區安全產生影響。
哈德遜研究所美國海權中心主任克羅普西(Seth Cropsey)星期一在保守派雜誌《國家評論》網站上發表文章,呼籲美國終止中國對台灣採取的“切香腸式政策”。
曾任美國國防部副次長的克羅普西說,中國近來在台海的實彈演習、遼寧號航母穿越台灣海峽及台灣東部海域、轟-6、運-8、圖-154、蘇-30、殲-11等戰機多次繞島巡航,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等等,這些表面上看起來的“小侵犯”,實際上展現出“台灣在對第一島鏈的爭鬥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克洛普西表示,這些作為預示了“中國的惡性意圖”,顯示它正在為亞洲長期性衝突奠定基礎。他認為,雖然亞洲的熱點有好幾個,例如南中國海、東中國海、朝鮮半島等,不過“台灣地理上位居爭論的中心點。”
他說,儘管川普總統已經比之前的幾屆政府在對台灣的做法上較為一致,包括鼓勵美台高層交往、批准潛艇技術行銷許可、同意美國技術專家訪台以擴大其潛艇自造項目,但這些有限的措施卻顯示出“美國外交圈對未來亞洲武力衝突的根本誤解”。
克羅普西認為,“台灣是未來美中及日中競爭可能的焦點”,美國必須採取一貫性的亞洲政策,以製衡中國的擴張主義為目標,並且把強化台灣的安全防衛、振興美台之間的政治與外交關係置於美國戰略核心,終止中國對台灣的“切香腸”做法。
美國退役海軍上校、日本戰略研究論壇資深研究員紐舍曼(Grant Newsham)星期一也在《亞洲時報》發表文章說,中國的轟炸機持續對台灣的繞島巡航是要警告台灣,它不會無限期等待統一,希望以此來恐嚇並逼迫台灣屈服。不過紐舍曼說,對台灣動武可能“為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帶來風險”。
紐舍曼認為,有許多理由中國對台動武不會,或至少不應該發生,雖然如果台海兩岸最終必須一戰,中國的確可能重擊(hammer)甚至攻佔台灣,不過這也會導致它為此付出大量生命、財產及善意的代價,對台灣的軍事打擊“不會像是可以在星期四開始、星期一結束一般”,也不會在過了2星期後就可以一切如常,一切都被遺忘,可以繼續恢復“運到美國的一船又一船塑料耶誕老人和iPhone”。
此外,紐舍曼說,對北京而言,它還有一個風險,就是萬一東京視台灣為其“第一道安全防線”,那麼以日本及華盛頓兩個海上聯合軍力來收復台灣,北京將可能失去其海外基地--所謂的“珍珠鍊”。
再者,雖然台海軍力平衡向中國傾斜,不過紐舍曼指出,台灣也並非毫無還擊能力,台灣的“陽春軍隊”(vanilla military)有足夠能力,也有強大網絡戰的不對稱作戰能力,而且對國際社會而言,擁有自由意志的台灣為其人民身家性命而戰,更佔據了道德製高點,更何況一旦戰爭啟動後,隨著傷亡、困難和開支增加,中國人民和習近平的對手都可能開始把他們的問題怪罪於“習思想”。
紐舍曼說,如果中國決定對自由、民主和實際上是獨立的台灣動武,它面臨的風險是導致過去數十年來取得的進步倒退,損毀中國的金融和名聲,在全世界產生的漣漪效應將是災難性的。
面對中國持續不斷的軍事壓力,台灣政府以表明將增加2019年度國防開支,並且加快自造武器的步調。
台灣國防部長嚴德發星期一在立法院表示,將提高明年國防預算,增加大約新台幣66億元,並加速生產海軍不對稱戰力重要軍備沱江艦,將原來規劃的3階段量產縮短為2階段,加速提升戰力。海軍司令部參謀長李宗孝說,預計在2025年前可以完成建造3艘沱江艦。
中國空軍星期天對海內外發布了一部宣傳片《中國空軍新航跡》,內容包括殲-20、蘇-35、轟-6等多型戰機的演習視頻。空軍發言人申進科大校說,空軍近年來在東中國海、南中國海、西太平洋和台灣的演習和巡航,“提升了海上方向實戰能力,推進了作戰指揮能力建設”。
申進科還說,空軍近日出動多型戰機雙向繞島巡航,“就像祖國母親緊緊地把寶島台灣擁抱在懷中”,空軍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和足夠的能力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