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局今年4月發出通知,要求36家外國航空公司更改其網上對台灣的稱呼,將台灣列在中國之下,不過至今仍有多家航空公司未服從中國政府的規定。
北京原來設下的期限是發出通知後的30天內,不過一些航空公司說,需要時間解決技術性的問題,經過延展後,北京給予國際航空公司完成網站修改的最後限期是6月24日。
《華爾街日報》星期四報導說,截止目前為止,還沒有依照中國政府規定更改網站涉台名稱問題的航空公司,包括日本的全日空(ANA)及日本航空(JAL)、南韓的韓亞航空(Asiana)及大韓航空(Korean Air)、印度航空(Air India)及越南航空(Vietnam Airlines)。
這篇報導說,這些航空公司來自一些有歷史性或政治性的原因,包括與中國有領土爭端而想拒絕中國要求的國家。
美國之音記者注意到,在一些航空公司的訂票網站上,台北和北京、上海等城市與“東北亞”地區的其它城市比如東京和首爾並列,所有這些城市都沒有標註國家。全日空的做法是把“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和“台灣”並列。
美國聯合航空公司一名發言人告訴《華爾街日報》,該公司“已交由美國政府處理此事,因為這是一個必須經由政府來解決的外交議題”;達美航空公司一名女發言人表示,該公司和美國政府對此事有密切諮商;一名美國航空公司發言人則是拒絕發表評論。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中國權力項目主任葛萊儀這個星期在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一場關於中國經濟性壓迫行為的座談會中表示,從中國過去也曾經揚言要報復售台武器的美國包商,但後來並沒有真正這麼做的前例來看,她預期這些航空公司最後比較可能的做法,是在其中文網站上做出模糊的改變以滿足中國的要求,但在英文網站則是保留對台灣的表述,不會將台灣改列在中國之下。
美國風險諮詢機構歐亞集團亞洲部門主任赫爾森也在會中表示,中國以外交政策施壓外國企業是一個新的趨勢,外企對中國以經濟手段施壓並不陌生,例如對技術轉移的要求,不過在外交政策上的強制手段卻是新的現象,對於在中國營運的外國企業這已經是一個“新常態”,西方企業對這種挑戰完全沒有準備。
赫爾森說,中國要求航空公司或其他企業更改其全球網站對台灣的稱呼對台灣的稱呼,或許這些公司在其亞洲或中國營運的部門有相關的政治敏感度,但其總公司卻不一定如此,因此他們面對政治壓力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立即道歉,但這卻可能是一個錯誤。
赫爾森說:“結果就因為他們完全沒有準備,他們的初始反應就是快速地道歉,溢於言表地道歉,但那卻可能會是一個錯誤,因為它發出的信號是,這些公司很快地就願意放棄原則,它可能引來更多中國的壓力,並在他們母公司的市場、政府和公眾間造成風險,例如歐洲或美國的民眾就會擔憂,一家西方企業放棄其原則,無論是台灣或是達賴喇嘛等這些最近的例子。”
川普政府批評中國對美國航空公司改變涉台名稱的要求是“奧威爾式的胡說八道”,白宮要求中國政府停止威脅美國航空公司,並敦促航空公司抵制中國的不合理要求,告訴中國此事應由兩國政府處理。
多位美國國會議員也呼籲美國航空公司拒絕接受中國的“霸凌”。
美國佛羅里達州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魯比奧這個星期在院會上發表祝賀美國在台協會新館落成的講話時也提到,中國共產黨對美國航空公司和美國企業施壓,是因為涉及台灣和其它他們無法接受的事情。他說,中國咄咄逼人的做法有太長的時間沒人制衡,美國和國際社會不能再允許中共繼續干預台灣與全世界的關係,必須堅定的與台灣站在一起,拒絕接受來自任何人的壓力。
新美國安全中心針對這個議題發表了一份報告,呼籲美國政府開始注意中國強制性經濟行為,並對此做出反應。
報告提到,美國航空公司將台灣列為獨立國家即受到北京報復,顯示中國近來開始以那些不遵從北京偏好的政策立場營運的個別企業為目標,對他們採取實施強制性做法,隨著中國國力增強、自信心提高,未來中國將有更強的實力、更多的手段,來對全世界更多國家、更多企業施加強制性行為,川普政府應該研究這個現象,以便指認出在美國和其他夥伴國家里特別脆弱之處,才能做出預防措施。
星期四,中國外長王毅在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再次表達北京對台灣議題的立場。他說,中方對近來美國一些涉台舉措表達嚴重關切,他敦促美方遵守一中原則及美中三個聯合公報,“停止與台灣的官方往來及所有軍事聯繫”,妥善處理台灣議題以免美中關係受到不必要的干擾。中國官方媒體報導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隨後會見蓬佩奧時也說,習近平“希望美方慎重妥善處理台灣、經貿摩擦等敏感問題,防止中美關係受到大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