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美國官員敦促國會批准與太平洋島國的新協議 否則中國將趁虛而入


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度洋-太平洋事務協調員庫爾特·坎貝爾在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提名他作為副國務卿的聽證會上作證。(2023年12月7日)
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度洋-太平洋事務協調員庫爾特·坎貝爾在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提名他作為副國務卿的聽證會上作證。(2023年12月7日)

拜登行政當局的一位高級官員說,美國需要採取行動並履行華盛頓在與三個太平洋島國達成的新協議中所做的承諾,目前華盛頓在該地區面臨著來自北京的激烈競爭。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共和國和帕勞共和國為期20年的新資助計劃正等待國會批准。根據新的安排,美國將提供防務和經濟援助,同時獲得對太平洋關鍵地區的唯一軍事准入。

週四,被提名為美國國務院常務副國務卿的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在參議院有關確認這項提名的小組聽證會上表示,如果國會不能為這些安排提供資金,“你可以預料,第二天,中國的外交官、軍方和其他人員就會乘坐飛機降落在”這些島國中的每一個,試圖“為中國拿到更好的協議”。

現任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的坎貝爾還表示,面對來自中國的激烈競爭,美國支持其外交人員至關重要。

他說:“我記得去年我們第一次去索羅門群島。我們的飛機降落了。我們下了飛機。在機場迎接我們的是一位(美國)外交官,他可能是我見過的最幹勁十足的人,但他也已經筋疲力盡了。”

坎貝爾在這次提名聽證會上說:“他一個人在索羅門群島開展外交活動,那裡是我們競爭最激烈的地方之一,而他和他的狗住在一家旅館裡。當我們開車進城時,我們經過了金碧輝煌的中國大使館,有幾十名工作人員。”

在北京,中國官員表示,競爭不應界定中美關係。

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舊金山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了長達四小時的會談,中國外交部在會後的一份通稿中說,習近平表示,“大國競爭不是這個時代的底色,解決不了中美兩國和世界面臨的問題。”

一些美國議員表示,他們不同意中國政府的評估。

共和黨參議員米特·羅姆尼(Mitt Romney)週四在坎貝爾的提名聽證會上說:“中國打算到本世紀中葉取代我們,成為世界經濟、軍事和地緣政治的領導者。當然,他們(中國)說,他們擔心我們遏制和圍堵他們,這是可笑的。他們的勢力遍佈全球,遠遠超過我們。”

台灣

坎貝爾告訴美國議員,拜登行政當局向國會提交的預算申請反映了美國對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戰略承諾,包括“與台灣站在一起”和“支持菲律賓”。

美中關係動蕩的一年在11月中旬兩國領導人的會談中達到高潮。習近平告訴拜登,台灣是美中雙邊關係中最敏感的問題。確保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是那次會談的重要議題。據一位美國高級官員稱,習近平表示他不知道有大規模入侵台灣的計劃。

儘管有此承諾,中國近幾個月在台灣海峽附近的軍事活動仍在升級。美國對中國在台灣準備1月份的總統選舉之際通過軍事脅迫來干涉表示擔憂。

一些分析人士說,美國方面必須做出可信的威脅和保證,以確保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印度-太平洋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對美國之音(VOA)說:“關鍵的是,台灣和美國必須有能力威脅說,如果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使用武力,那麼會給它帶來巨大的痛苦和後果。”

她補充說,美國、中國和台灣還需要同時做出“一些保證”。例如,美國表示不支持台灣獨立。如果中國不使用武力,則應保證中國的實際利益不會受損。如果台灣不宣佈獨立,則不會成為北京使用武力的目標。

人權

在週四的聽證會上,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主席、民主黨參議員本·卡丁(Ben Cardin)說,美國外交政策必須由核心價值觀驅動,包括促進民主、打擊腐敗和捍衛人權。

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發表75週年紀念日。

一些人權倡導者說,華盛頓在應對以色列-哈馬斯衝突時如何維護巴勒斯坦人民的權利和尊嚴,對美國在全球舞台上的公信力和領導力的形象有重大影響。

美國維吾爾族人權律師熱伊汗·艾塞提(Rayhan Asat)對美國之音說:“美國作為全球領導者,不應選擇性地在只符合其外交政策目標的情況下應用普世人權價值觀,並放大符合其議程的聲音。這種立場破壞了人權倡導者的努力。”

美國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週四在國務院會晤了來自人權組織的“不同群體”的代表。一位發言人說,國務卿希望了解他們工作所面臨的挑戰。

如果得到參議院的確認,坎貝爾將接替今年7月退休的溫迪·謝爾曼(Wendy Sherman)出任常務副國務卿。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