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奧巴馬將一份為期30年的中美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協議的文本提交給國會審議,並敦促國會予以批准。這項協議將允許中美之間進行與核能研究和發電有關的核原料、設備、部件、信息和技術的轉移。
然而,《華盛頓郵報》記者馬棣文(Steven Mufson)撰寫的報導說,國會目前仍沒有信服。報導說,一些議員認為,必須確保這項協議不會損害美國的國家安全以及防止核擴散的目標。反對者提到,美國的一些民用核技術和設備可能被中國用來製造核武器或改進海軍核潛艇的靜音性能,一些人士還擔心中國向第三方擴散核技術。
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李彬5月11日在位於華盛頓的清華-卡內基全球政策中心舉辦的“中國核武器思考”研討會上談到,中美核能合作協議的簽署對美國的好處比對中國更大。他還稱,美國一些持反對態度的議員“有病”。
“如果中國能夠從美國學習新的核能技術,也許能夠使得中國的核能技術進步更快。但是如果沒有,中國自己也能把它做出來。但是如果美國沒有這個合作機會,美國的核能工業就會死掉,美國的這些核工程師就會提前退休,美國的這些大學生就找不到工作。對美國是至關重要的。美國的這些意識形態的瘋子還不能從目前美國遇到的困難裡頭醒過來,這對美國人民而言是非常悲哀的。美國人民選了這些議員,居然不替他們著想。”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吳日強在會議現場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表示,如果這項協議最終無法通過美國國會的批准,中國也不會擔心會影響核能研發。
“實際上,其實我現在並不是特別擔心中美之間,美國不樂意向中國轉移技術。我反而對這個事情是很高興的態度,因為美國切斷對中國的技術交流意味著中國必須開發自己的技術。實際上,逐漸的美國人會看到,在所有美國人不願意跟中國交流的領域,中國都發展出了自己完整的技術體系。實際上這對中國從長遠來看,對中國是一個好事。”
這份為期30年的核能合作協議的前身是中美於1985年簽署的核能合作協議,而那份協議將於今年12月失效。
與1985年協議內容不同的一點是,在新的協議下,中國將獲准對美國在華建造的核反應堆中的燃料進行再處理,並將分離出的原料用於民用核項目。因此,一些美國議員和法律人士擔心中國會將這些分離出的原料用於研發核武器。
吳日強在採訪中表示,美國國會議員對於中國可能會將民用核能用於核武器研發的擔憂“完全是過慮”。他說,中美現在的問題是缺乏戰略互信。
“在對中美來說,核透明度其實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中美的戰略互信。其實一個反面的例子就是,在九十年代的時候,李彬老師剛才提到一點就是,中美之間的核武器試驗室有過非常好的交流。在那個階段,中國向美國展示了非常高的透明度。就是美國人去了,可以參觀所有的核武器試驗室,可以參觀核武器試驗場。就是只要有戰略互信,核透明度完全不是一個問題。所以現在呢,核透明度是一個問題,是因為中美之間缺乏戰略互信。”
事實上,儘管國會可以投票凍結這項協議,如果國會在90天審議期內沒有做出決定的話,這項協議將會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