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兩國新達成的貿易協議得到的反應好壞參半。這項協議包括農業貿易、金融服務、投資和能源等領域的十項初步協議。
有些人認為,這項協議很糟糕,沒有解決美國對中國市場問題的根本性的關注。不過其他人說,這些協議代表了漸進式的進展。
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主席羅伯特·阿特金森(Robert Atkinson)爭辯說,協議沒有能夠解決先進產業所面臨的問題,這些產業對美國經濟未來至關重要。
兩國達成的方案讓中國對基本以大宗商品為基礎的產業以及金融業開放市場。但是阿特金森發表聲明說,這項方案反過來讓“中國得以自由地利用其龐大的外匯儲備來收購先進產業的美國公司。”
阿特金森敦促川普政府不要簡單地專注貿易逆差,而是把注意力轉向雙向貿易並要求中國政府改變與美國先進知識和技術型產業有關的政策。
無甚意義
美國企業研究所(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住所研究員史劍道(Derek Scissors)爭辯說,這項協議本身幾乎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中國如今答應增加的市場准入是中國先前就已經答應過的。
史劍道通過電郵回复美國之音說:“即使它們得到全面落實,也很容易推翻。”他還說,他並不認為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今年會有所減少。
史劍道敦促美國在與中國談判時把減少對中國國企的補貼作為重點。他相信,這會改善外國公司在中國的市場准入。
史劍道說:“還應當把減少中國捲入盜竊知識產權作為重點。應當用制裁威脅來伴隨保護知識產品的目標。”他認為,這兩個步驟將會讓美國公司顯現出自己的競爭優勢。
循序漸進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教授克里斯托弗·鮑爾丁(Christopher Balding)也認為這不是一項重大協議。不過他說,協議是川普政府向前邁出的一步。
鮑爾丁不認為川普總統在跟中國談判時吃虧上當了。他對美國之音說:“如果協議真的得到落實,我認為,這將代表美國在中國市場准入方面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而且,這需要放在特定背景下看,這離我們之前所處的位置又遠離了一步。”
鮑爾丁同意中國採用了其他人所形容的“拖延和轉移”策略而且遲遲多年不落實自己的承諾。有些承諾是在中國2000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就做出的。
不過這位教授補充說,外交現實是,作為一個發達經濟體,美國沒有太多的槓桿力來撬開中國的市場。
但是,中國現在似乎是因為難堪而做出回應。這種難堪是川普之前在推特上發出的那些言論引起的。鮑爾丁教授說,這些推文也許產生了某種非常規槓桿力,推動著中國。
鮑爾丁還說:“如果川普政府保持對中國的公開壓力,我的確認為,你很有可能會在各個具體的市場或產業看到漸進式的進步。”
藍濤亞洲(FCC Partners)的合夥人黃齊元(CY Huang)警告說,雖然美國要求中國全面放開市場准入是當務之急,但美國公司在與發展迅速的中國對頭競爭方面正在失去自己的優勢。
黃齊元對美國之音說:“中國不再害怕開放自己的市場並與美國競爭。很多美國公司幾乎沒辦法在中國跟中國同行競爭。”
巨大步驟
華盛頓方面盛讚上星期達成的協議是“大力神式的成就”。
美國商務部部長威爾伯·羅斯說,中國將在7月中旬向美國牛肉開放市場,作為回報,美國將發布法規建議,允許中國熟製禽肉在同樣的最後期限之前進入美國市場。
北京還將允許美資公司在中國提供信用評級和電子支付業務。中國的電子支付業務已經被中國銀聯壟斷了。
這項協議是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個月會晤後製定的百日方案的一部分。羅斯部長說,協議的目標是減少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美中貿易逆差去年達到3470億美元。
羅斯在白宮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這比整個美中貿易關係歷史期間所做的都要多。”他還說,這項協議朝著減少美國巨大的貿易逆差方面邁出了三個“巨大”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