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間諜氣球被擊落後 美中關係與中國前景也呈螺旋式下降


示意圖:帶有中國國旗的氣球在印有美國國旗的地圖上(路透社)
示意圖:帶有中國國旗的氣球在印有美國國旗的地圖上(路透社)
中國間諜氣球被擊落後 美中關係與中國前景也呈螺旋式下降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8:33 0:00

隨著美中關係不斷呈螺旋式下降,幾位中國問題專家對中國的長期走向和兩國關係作出十分悲觀的預測。

美中兩國因貿易糾紛和台海局勢等一系列問題而不斷加劇的緊張關係已經持續了數年之久,最近中國監測氣球飛越美國遭擊落無疑是對兩國關係又一沉重打擊。美國國務院星期四(2月9日)表示,被美軍擊落在大西洋上空的中國間諜氣球能夠收集情報信號,此外,政府將研究如何對參與發射氣球的中國實體採取懲罰性行動。

美國國會眾議院星期四也一致投票通過決議,譴責中國在美國領土上空施放高空監視氣球是對美國主權的公然侵犯。

氣球讓華盛頓對北京的不滿升級

在華盛頓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星期三(2月8日)的一場研討會上,幾位長期研究美中關係的專家指出,目前在華盛頓充滿了對中國的強烈不滿。

“現在美國和中國之間毫無互信可言。”耶魯大學全球事務與管理學院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在研討會上問道:“你能說出任何一位支持以任何形式與中國重新接觸的現任美國眾議員或參議員的名字嗎?”

著有《關係失衡:美中相互依存》(Unbalanced: The Codependency of America and China)一書的羅奇說,美中現在堪稱是處於一場新冷戰的初期階段,“稍一閃失就能使冷戰升溫,這可能是台灣、南中國海、或誰知道許多事情中的任何一個,”他說。 “甚至可能是氣球爆碎。”

目前在本屆國會參眾兩院中已發起的有關中國的議案多達40多項,上個月,眾議院還以365票贊成、65票反對的壓倒性結果通過決議案,通過一項議案,正式成立一個名為“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

“我稱它為打擊中國特別委員會,”羅奇說。 “因為我確信這就是它最初的目的。”

台灣:美中之間最敏感的問題

台灣問題被認為是美中兩國最為敏感的問題,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教授謝淑麗(Susan Shirk)在討論會上說,雖然台灣並沒有在中國威脅面前感到恐慌,但是“在美國,美國政客正在相互競爭,以表明他們有多熱愛台灣,有多願意讓美國來保衛台灣。”

這位前美國副助理國務卿說,現在習近平要說服台灣人民相信有一條和平統一的道路極其困難,尤其是在香港被北京接管之後。她說:“看看本週對香港民主活動人士的審判,他們不過是想舉行初選。”

47名香港民主派人士最近因參與2020年立法會初選而被控犯有“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這是香港近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針對民主派的司法檢控。

不過,卡托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約翰·穆勒 (John Mueller) 說,美中關係並非完全沒有改善的可能。他說,自去年11月兩國領導人峰會以來,中國似乎為穩定關係作出一系列努力,其中包括提拔溫和派外交官取代被外界認為的強硬派,新任外長也對美國有一些溢美之詞。

這位俄亥俄州立大學政治學名譽教授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從長遠來看,兩國關係仍然有改變的可能:“我不能保證這將以任何方式實現,但在我看來,確實值得追求,即使在最壞的情況下破裂了,也不會比現在更糟。”

穆勒指出,拜登總統在國情咨文中也重申,美國尋求與中國競爭而非衝突,競爭可以是一個非常中性的說法,美國跟加拿大也可以競爭。

拜登總統在發表國情咨文後的一次採訪中也否認氣球事件重創兩國關係。他星期三在接受美國公共電視網(PBS)專訪時被問到這一事件是否傷害兩國關係,拜登回答說:“沒有。”他反問道:“擊落了一個在美國上空收集信息的氣球這個想法,這讓關係變得更糟?”並解釋說:“我向習近平明確表示,我們將與中國展開全面競爭,但我們並不是在尋找衝突。到目前為止都是如此。”

看衰中國長期發展

在中國去年底突然放鬆疫情封控政策之後,經濟似乎出現了一些積極跡象,中國官方媒體星期三報導說,開年多項經濟數據“飄紅”,其中包括1月份製造業新訂單指數創18個月以來新高。受中國重新開放的鼓舞,外國投資者又已在大量押注中國經濟的復甦。

上個月17日,中國國家統計局本公佈說去年的GDP增長僅為3%,但時隔不到兩天,據投資諮詢公司金瑞基金(KraneShares)的數據,外國投資者一夜之間買入了十三億美元的中國股票,使年初以來到當天的總額達到一百三十多億美元,超過了2022年全年的總額。

儘管如此,就中國的中長期前景來說仍然面臨很多悲觀的預測。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上週上調了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後,又大幅下調了對中期經濟增長的預期。據上週五發布的最新評估,該組織現在預計五年後中國年增長率將為3.8%,低於去年10月份IMF預測的4.6%。

在布魯金斯學會的討論會上,幾位中國問題專家對中國長期發展持相當悲觀的態度。

劍橋大學中國管理學教授孟睿智(Christopher Marquis)說,中國是如此大和複雜,人們幾乎可以找到任何想找到的在某一方面發生的事情來印證自己的看法,但是我們必須從實事求是的角度來看待中國,顯然中國已經越來越多地倒退到意識形態驅使下的強硬政策。

這位《毛澤東與市場》一書的作者在討論會上提醒說,劉鶴在達沃斯說中國開張營業了,但是“我們或許應該對此持保留態度,並思考實際上是更深層次的政治和經濟制度問題。”

“投資者必須了解,他(習近平)的中國政策的輕重緩急。”丹佛大學約瑟夫-克貝爾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趙穗生說,三年的清零政策令中國經濟遭受了重大損失,要不是去年11月的抗議活動威脅到了政府安全,習近平是不會改變政策的。

常駐北京和上海的政治分析師和風險顧問丹·麥克林 (Dan Macklin) 星期四在《外交家》網站上撰文說,習近平的班子順利掌握重要職位後減少了最高層精英間發生分歧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這種“習至上”的狀態也可能助長更大的政策不可預測性。

趙穗生在研討會上說,習近平現在權威已經超過了中共以往任何一位領導人,毛澤東時有劉少奇等第一代領導人的制約、鄧小平有陳雲,但是現在習近平“在沒有任何明顯對手的情況下管理這個國家”,沒有人敢提反對意見,所以中國將在這五年、十年、甚至習近平的有生之年內進入一個惡性循環,“所以中國的未來非常不確定。”

儘管中國目前面臨出生率銳減、各種深層結構性矛盾日漸突出等問題,最新跡象顯示,習近平似乎充滿了自信。

中國官方媒體報導說,習近平在星期二發表的講話中說,中國式現代化為發展中國家“樹立了典範”,而且“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劍橋大學的孟睿智在給美國之音的電子郵件中說,他認為那是空洞的宣傳,“過去幾年表明習近平及其政策如何將中國經濟推向低谷”。

曾任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的羅奇說,抵消勞動年齡人口減少的上策是提高生產率,然而中國逆行倒施,限制打壓生產率高的民營公司,對僵化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則厚愛有加。

羅奇在摩根士丹利任職長達30年之久,曾出任該華爾街大投行亞洲區主席和首席經濟學家,期間目睹了中國奇蹟般的崛起,也曾為中國喝彩,但現在羅奇認為,中國解決不了經濟增長將大幅長期放緩的問題。

“我是作為一個過去25年來毫不掩飾的中國樂觀主義者說這番話的。”他說。 “我不再持那種樂觀的看法了。”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