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中國海的湛藍海面上,加拿大空軍的巡邏隊正掃描地平線,尋找涉嫌向北韓非法轉運石油的船隻。
這支由20名機組員操作的CP-140曙光機,正在執行美國領導的多國聯合行動,實施聯合國禁止石油進入北韓的制裁。
在10月中旬的這一天,加拿大飛機在中國海岸附近的國際水域巡邏。機組人員表示,這裡是船隻試圖規避制裁的熱點。
當他們發現一艘可疑船隻時,機組人員迅速降低飛行高度,繞圈從多個角度拍攝照片。加拿大任務指揮官道格·帕布利科弗少校(Doug Publicover)表示,目的是“讓我們的存在被注意到”。
加拿大方面將這些訊息傳遞給“執行協調中心”(ECC),這是一個由11個國家組成的鬆散混合體,負責監控和分享有關北韓違反制裁的情報。
帕布利科弗說:“加拿大的貢獻雖然只是小部份,但每個國家都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最終威懾效果能更大。”
壓力下的制裁行動
自2006年以來,聯合國安理會對北韓的制裁限制了其大部份經濟活動,作為對其核武和導彈計劃的懲罰。這些制裁將北韓每年的進口量限制在400萬桶原油和50萬桶精煉石油產品以內。
然而,美國官員表示,北韓經常超過這些限額,主要是因為其盟友中國和俄羅斯未能嚴格執行制裁。兩國否認了這項指控,並採取了措施削弱制裁的影響,認為這些制裁已經不再必要。
擔任執行協調中心副主任的加拿大皇家空軍指揮官拉里·莫拉爾(Larry Moraal)表示:“我們只負責收集資訊、整理數據,然後傳遞出去,但美國及其盟友成立的多邊制裁監控小組會比我們更能接觸到國際社會。”
中國的頂回行動
隨著美國及其盟友推進制裁的執行,中國對其邊境附近的巡邏表示了越來越多的不滿。中國軍機經常攔截執行這些任務的加拿大和澳洲飛機,有時甚至導致緊張的對峙局面。
在本星期美國之音記者隨行的飛行中,數架中國戰機追蹤了加拿大飛機在東海的巡邏。帕布利科弗表示,這次互動不像以往那麼危險。
帕布利科弗說:“我們在他們的後院巡邏 - 我們預料到會有人伴飛。”
北京南中國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主任胡波表示,中國最大的擔憂是有些飛行“嚴重接近或甚至進入了中國的領空。”
2023年,中國曾指責一架加拿大CP-140進入了其在有爭議的東海島嶼(日本稱為尖閣列島,中國稱其為釣魚島)附近的領空。這些島嶼目前由日本管轄,但中國和台灣也聲稱擁有主權。
當美國之音問及這起事件時,加拿大官員拒絕置評,並強調他們的所有行動都在國際水域進行。
倫敦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菲利普‧謝特勒‧瓊斯(Philip Shetler-Jones)表示,要理解中國為何不喜歡在其邊界附近的巡邏並不難。
他說:“我認為沒有哪個國家會喜歡,但這與是否有法律依據阻止這些行動不同 - 也與是否有法律依據為他們所採取的危險行動辯護不同。”
單獨行動
隨著中國和俄羅斯逐漸退出製裁執行,美國領導的機制,如“執行協調中心”和“多邊制裁監控小組”,成為為數不多的選擇。然而,有專家質疑這種方法的有效性。
首爾世宗研究所的研究員彼得·沃德(Peter Ward)說:“沒有中國和俄羅斯的幫助,美國及其盟友不可能單獨執行聯合國的制裁。”
不過,沃德認為新成立的“多邊制裁監控小組”可以作為一種有用的工具,透過“揭露和羞辱”違規者、施加壓力,並幫助那些難以執行制裁的國家。
國際危機組織的聯合國分析員瑪雅·昂加爾(Maya Ungar)表示,該小組可以透過吸引更多國家的參與來提升其信譽。但她也指出,其指控的份量可能不如已解散的聯合國專家小組。
如何衡量成功
儘管有執行制裁的努力,北韓仍能獲得能源進口,且經常超過聯合國的限制。莫拉爾指揮官承認這一點,但表示“執行協調中心”正在提高逃避制裁的成本。
莫拉爾提到,今年較早時候,南韓根據“執行協調中心”提供的情報,扣押了兩艘與北韓有關的運煤船。
然而,如果最終目標是遏制北韓的核武計劃,結果似乎並不樂觀。最新估計顯示,北韓現已擁有足夠的裂變材料,能夠製造多達90枚核彈頭,並定期展示新的先進飛彈系統。
沃德認為,未來可能需要戰略上的轉變,他說:“我們可能最終需要正視北韓確實擁有核武器這一事實,並尋找應對方法。”
不過,即使全面執行製裁不可能,沃德也認為維持制裁仍有道理,他強調:“放寬制裁可能會助長不良行為。”
“只要對北韓的制裁保持相對全面,即便有很多漏洞,許多國家仍會將北韓的案例視為一個警示。”
發自飛越東中國海的加拿大偵察機上 —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