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高科技業的龍頭、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簡稱台積電)計劃到中國設立12寸晶圓廠,不過,有立法委員擔心,相關的技術可能流向中國,並且被取代。
台積電公司日前向經濟部投審會提出申請,計劃到中國南京設立12寸晶圓廠與設計服務中心,投資金額達到30億美元,創下台灣廠商投資中國金額最高的一次。
台積電表示,南京廠預計2018年開始接單生產,由於這項投資採獨資方式投資,將有利於該公司保護知識產權不受侵犯。
星期四,台積電的這項投資案成為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質詢的焦點,國民黨立委李貴敏質疑,台灣廠商的技術流向中國之後,未來可能被中國的廠商取代。
她說:“資金、人才、市場,台灣都不佔優勢的情況下,如果技術也一樣外移,在這樣的情況下技術外流,會不會導致反對聲音所提到的:並不是真正的合作,而是取代。”
李貴敏委員還說,希望兩岸之間能建立互信,台灣的優質廠商到大陸投資是一項合作關係,而不是自己送上門,然後被取代掉。
台灣經濟部長鄧振中表示,技術是高科技產業能否具有競爭力的最重要因素,相信台積電一定有相關的保護措施。
他說:“他們有非常嚴密的方法保護它的技術,它不只是要和大陸競爭,也要跟其它南韓、美國的業者,對它來講技術也是非常重要,所以這麼多年,它已經發展出一個完整的保護它制度的系統。”
台積電公司成立於1987年,是台灣半導體製造業的領頭羊,晶圓代工市佔率46%,排名全球第一。
鄧振中部長還指出,政府在法規方面也會配合,比如加強執行營業秘密法,此外,在審核投資大陸的過程當中,企業保護技術的能力絕對是重點。
鄧振中稍早還說,台積電到大陸投資,應該被看成是台灣經濟力量的擴散,此外,中國是快速成長的市場,台灣廠商沒有理由不去把握機會。
民進黨主席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表示,希望經濟部能嚴謹評估這項投資案,企業有全球佈局的需要,但是關鍵性、領先性的技術應該根留台灣。
台灣在前總統李登輝及陳水扁執政時期,對於台灣廠商投資大陸多採取戒急用忍政策,並鼓勵廠商前往東南亞或是其它新興市場發展。
馬英九總統上任之後,兩岸不僅簽署了多項經濟協議,雙方的貿易依存度也不斷上升,中國大陸已經成為台灣最大的貿易伙伴。
台灣經濟部近來表示,將計劃有條件開放陸資投資台灣的IC設計產業,在野黨民進黨則表示反對,認為此舉反而不利台灣的發展,經濟部則強調,目前沒有開放的具體時間,同時一定有配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