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中國對台壓力越來越大 台商壯大中國養虎為患的代價?


中國東部戰區發布的照片​​顯示中國海軍正在參加針對台灣的軍演。(2022年8月8日)
中國東部戰區發布的照片​​顯示中國海軍正在參加針對台灣的軍演。(2022年8月8日)

2024年的第一天,中國解放軍4架軍機和3艘軍艦侵擾台灣,還有兩枚高空氣球逾越海峽中線。台商30年來壯大了中國,中國現在卻用軍機回敬,成為台灣的首要威脅。分析家說,這是台灣政府與商人短視的結果,說是「養虎為患」一點也不為過。

再過不到兩週,台灣即將舉行2024總統大選,中國政府和軍方也加緊施壓,試圖影響台灣的選舉。

30年來,台灣在政治上不斷走向獨立自主,但經濟上卻十分依賴中國。直到最近幾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開始驚覺逐漸增長的中國霸權正試圖改變國際秩序,台灣民進黨政府也推出各種獎勵措施吸引台商回流,刻意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

《日經亞洲》2023年12月29日報道,台灣2023年1月至11月核准的對外投資額達257億7,90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大增87%,但其中對中國投資額卻年減33.91%,降至29億6,485萬美元,佔對外投資總額比例12%,寫下30年來新低紀錄。台灣經濟部數據指出,中國最高曾在2011年時佔台灣整體對外投資比重的83.8%。

但這一切改變都是在台商西進融入中國的改革開放並助長其經濟加速成長之後。中國的經濟實力提升使得中國進一步提昇軍事實力,現在反過來用其成長的軍事力量威嚇台灣,讓台灣備感威脅。

養虎為患

台灣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在1989年發生天安門事件後,許多歐美大企業的資本撤出中國,當時中國的經濟發展面臨了很大的瓶頸。1992年,時任中國領導人的鄧小平南巡重舉改革開放大旗,此時,台商的西進以及東南亞華僑的北上,正好填補了中國改革開放的資金空缺。

賴中強說,1990年是台灣民主化關鍵的一年,在經濟上也是開放台商可以赴中投資的第一年。當時台灣發生野百合學運,李登輝沒有被國民黨保守派打垮,還當選了台灣總統,開啟台灣重要的民主化歷程,從中國來的老國民大會、立法院等代表在1991年全部退職,1992年台灣國會全面改選,1996年台灣開啟第一次民選總統。

他說,過去這30年來的發展,台灣在政治上越來越走向民主化,也必然帶來本土化和不斷要求獨立自決的聲音;但在經濟上,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台商卻是融入了中國所謂的改革開放。

誰的錯?

賴中強說:「所以要說台商西進'養虎為患',這個批評絕對是成立的,那我沒有話說,台灣人是應該要反省,西進到中國賺錢,但是漸進走上經濟上依賴中國」

但賴中強緊接著說,需要反省檢討的不只是台商,不只是台灣人,歐美世界非常有意識地希望中國融入世界體系,讓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希望中國能學習西方的民主與人權,「但很明顯,這條路錯了!」

他說,西方世界一直到大概2018年後才發現,讓中國融入世界體系的結果是讓其利用西方開放社會的弱點去竊取商業秘密,從事不公平的貿易,然後運用國家資本扶持中國的大型企業和國營企業以發展各種數字極權,造成對人權的侵害;同時在軍事上霸權擴張,欺凌週邊弱小國家,甚至希望跟俄羅斯結合形成新霸權來改變世界秩序。

賴中強表示:「所以如果說誰錯了,沒有錯,台商錯了,那歐美國家也錯了,美國政府的政策也錯了。不只是這樣,美國的大廠商、品牌廠商,例如蘋果促成了中國成為世界工廠這件事情也錯了,大家都需要反省。」

台商壯大中國

在2000年西進東莞的記憶體模組台商David坦言,如果沒有台商,中國過去20年來的經濟發展不可能跑得這麼快。中國發展半導體需要硬跟軟體的配合,台灣剛好站在天時地利人和的利基點,因為台商可以跑到全世界去吸收歐洲、尤其是日本跟美國的技術,經消化後再放到中國去生產,“這是天衣無縫啊”,尤其台灣人跟歐美、日本人溝通無礙,跟中國人溝通也無礙。

他說:「中國半導體軟體與硬體的背後都是台商、台灣的影子、台灣的技術,台商真地幫了太多!」他坦承

,台灣今日的處境是台商和台灣政府短視的結果,但他認為主要還是來自於台灣和美國兩地政府對中國的不設防,如果有涉及到國家安全的議題,應該要擋就要擋,這必須要從政策面去阻止和防堵,“這是政府的事情,不是商人要負責的。」

同時他也表示,雖然台商確實是壯大中國的一分子,但對中國經濟成長更大的是世貿組織。兩者相較,台商的貢獻可能不如世貿組織的十分之一。

美中不設防

David表示,站在商人的角度,台灣是一個海島,沒有資源,有的只是颱風和地震,所以一定要外銷,「不外銷只有死路一條」。而外銷勢必要找一個市場最大、成長最快的地方,講直接一點就是「投資報酬率」。公司本身也要生存,也要成長,必須對員工、股東,也必須對自己負責,「中國就在隔壁,有14億人口的市場大餅,你不可能不去。」David 說:「

只是你要小心,不要一廂情願,因為他(中國)完全對你不懷好意,他一直想吃掉你,他一直喊統一要吃掉你。人家根本表面同胞,暗裡藏刀。」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發布2024新年電視談話時再次強調“祖國統一是歷史必然”,還說要“兩岸同胞要攜手同心,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光。” David說

, 台商因地理位置之便,在改革開放的早期對中國貢獻卓越,但到了2010年,「中國自己就起來了」。他說,他見證了共產主義的效率,「我只能說中國現在效率就等於蔣經國時代」。不過他也感慨,之前台商在中國是受到如“皇帝”般的待遇,路上有警車開道,地方領導宴請吃飯喝酒是家常便飯,但現在中國起來了,台商對他們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就把你一腳踢開」。

學習過程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從企業的角度來講,本來就是有利可圖就會過去,所以即便李登輝時代強調“戒急用忍”,台商還是大西進。到了陳水扁時代,不但沒有減少台商西進,反而更加積極開放,包括馬英九時代與中國大膽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他認為,這都是一個「學習」的必經過程,必須要跌倒後才能學到教訓。

他說,就像中國宣傳「一帶一路」可以讓很多國家互惠,可是實際上,這些國家跟中國的貿易逆差越來越多,並沒有從中賺到錢,所以立陶宛、義大利等國也都是在學到教訓後才紛紛退出。

王國臣說,雖然很多人認為台商在中國賺了很多錢,但那些錢都是“空”的,只是一種“想像”,意思是說台商在中國的資產其實都拿不回來,只能透過地下匯兌,但中國對地下匯兌的管制也越來越嚴,所以即使台商在中國賺到了1萬億,「在中國以外都是零,所以你只有看到錢砸進去,沒有看到錢拿出來。」換句話說,如果哪一天台海發生衝突,北京當局將台商的資產全部凍結,台商在中國賺到的錢也沒有用處。

王國臣說,因此面對中共軍機繞台,對台灣來說也是一個學習。過去長期以來,台商西進中國的經濟利益跟台灣的國家安全利益是兩回事,他說:「所以某種程度是不是可以回到台商企業的利益跟國家的利益配合在一起?我覺得這是後續要往這個地方走。」

額外成本和代價

中國自2024年1月1日起終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部分對台關稅優惠。台灣總統蔡英文在新年元旦談話後的記者會上表示,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效果有限,台灣應分散佈局,勿走回依賴中國的老路。

王國臣說,台商要戒掉父權心態,例如蔡英文總統在2016年上任後,民進黨並沒有鼓勵台商到中國做生意,但現在中國宣布終止部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 )優惠關稅後,台商反過來要政府負責,但政府實際上已經盡到告知投資中國風險的義務,這也是台灣商人需要學習調適的地方。

此外,在國際上對中國有越來越多的認識,以及台灣的地位提升後,台灣、台商也應負起更多的義務。王國臣說,例如過去台商的貨品是透過中國出口到美國去,也就是所謂的“三角貿易”,這讓原本應該是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轉變成是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現在因為美中貿易戰把很多台商打回台灣了,所以台灣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就不能再藏在中國了,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財政部的報告好幾次都把台灣列為匯率操縱國的觀察名單,意指台灣從事了不公平貿易。

王國臣還說,台灣過去不缺電是因為廠商都搬到中國去了,現在他們回來了,台灣後續就會面對缺電和電價上漲的問題。同樣地,台商也沒有辦法使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所以產品價格可能要拉升,面對的將是通貨膨漲及產品競爭力下降。廠商必須增加研發來提升產品競爭力,又會回過頭來造成價格上漲,然後勞工工資可能也要跟著漲,所以台灣未來有許多情況都需做好調適。

王國臣說:「所以總結來講,我覺得西進大陸是一個短期的安慰劑,或是把這個東西拖延,那現在回到一個正常企業經營和國家經營的角度來講,也會有額外的成本跟代價。」

難再兩面討好

台灣經濟民主連合智庫召集人賴中強也表示,未來至少在高科技領域,包括蘋果以及許多台商將很難在美中之間兩面討好,最後一定會在某個環節裡面起到一定的緊張關係,比如一個晶圓代工廠不可能一方面幫中國做監控芯片,另一方面又幫民主國家做反監控芯片,在二者之間必須選擇其一,這將會是未來越來越明顯的趨勢。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