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台灣遊客赴中“禁團令”生效 學者:中國拒接賴清德遞出的橄欖枝


台灣旗幟在金門島的街道兩旁飄揚。 (2022年8月11日)
台灣旗幟在金門島的街道兩旁飄揚。 (2022年8月11日)
台灣遊客赴中“禁團令”生效 學者:中國拒接賴清德遞出的橄欖枝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7:56 0:00

台灣6月1日起禁止旅行社組團赴中,儘管賴清德政府在禁令生效前宣布部分放寬,讓此前已成團的遊客仍可順利出發;但中方卻叫停原定赴馬祖考察的觀光踩線團。兩岸這一來一往間,學者分析,凸顯中國拒接台灣總統賴清德在就職說中釋出的善意,以觀光為起點重啟兩岸交流,也代表未來兩岸關係恐持續緊張。

台灣交通部今年2月定調,6月1日起,停止旅行社組團前往中國觀光,原因是中方近幾個月來對恢復兩岸旅遊的規劃未有善意回應,又片面更改海峽中線M503航線運作方式,違反對等原則。

台灣禁團令「關門開窗」放行已成團旅客

但在「禁團令」生效前,台灣新任的行政院5月30日宣布,5月底前成團的旅客仍可成行,不受禁令影響,後續並採滾動式檢討,可望讓1,000個旅行團、近2萬名旅客仍可順利出團。

台灣陸委會副主委李麗珍於當日的行政院院會後記者會中表示,自賴清德總統520就職以來,中方對台軍演、又打壓台灣參與國際衛生大會(WHA),在此情形下,台灣在放寬組團赴陸上仍「盡量務實地釋出善意。」

賴清德6月1日出席台北國際觀光博覽會開幕式時也致詞強調,他會秉持對等、尊嚴、互利、共榮的目標,推動兩岸觀光。

賴清德說:「身為總統,我的職責就是穩定台海的和平發展;另外,我一定會好好推動經濟發展,照顧每個產業。」

賴清德早於520就職演說中就呼籲,兩岸在對等、尊嚴原則下,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進行合作,他尤其建議兩岸「先從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及學生來台就學開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

但賴清德遞出的“橄欖枝”,中國似乎拒接。

5月30日晚間,中國福州市旅遊協會臨時致函台灣的馬祖觀光協會,通知原定6月10日前往當地展開旅遊交流活動的「踩線團」延期,理由是忙於籌辦端午節活動。此函一出,據台灣《聯合報》報道,有馬祖觀光業者大嘆,兩岸毫無互信,「最後苦了業者。」

吳瑟致:馬祖踩線團喊停凸顯中方對台政策趨硬

針對兩岸觀光交流的停滯,在台北的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吳瑟致認為,中國觀光客和學生至今無法赴台,關鍵在中方片面中止,要付最大的責任。

他認為,賴清德在520就職演說中喊話重啟交流,或在「禁團令」生效前放寬限制,都是給中方一個迴轉的空間,但換來的卻是中方叫停馬祖踩線團的強硬立場。

吳瑟致說,今年4月底,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會晤台灣在野黨立委訪問團後,才剛宣布重啟福建民眾赴馬祖觀光,現又生變,且自520後,中方又是對台發動軍演恫嚇、又是運作台灣藝人表態挺中,且中止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下134項台製品的關稅減讓,都顯示中方對台政策已僵化、失去彈性。

吳瑟致告訴美國之音:「假設恢復福建居民到媽祖觀光這件事情,中國有試圖透過這樣的試探,朝向更大的開放,那按理說,賴清德提出開啟兩岸交流的兩大議題,中方應進一步擴大(交流),但是放棄了,顯然中方內部在處理對台政策出現了很大的岐見。

資料照:遊客在台灣金門烈嶼島上遙望中國廈門。 (2018年8月20日)

兩岸旅遊復甦學界、業者皆不樂觀

吳瑟致分析,從中方陸續加碼的阻礙來看,兩岸關係在短、中期內都難有突破,但這對台灣損害應有限,因為台灣近年經貿國際化的程度大幅提升,對中依存度下降,中方想藉經濟脅迫,逼台灣調整戰略的可能性不大。

在台北的中華優質旅遊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奇岳表示,赴中團客約佔台灣出境游市場的兩到三成,影響或仍有限,但團體陸客連年被擋在台灣邊境之外,衝擊就很大了,因為統計顯示,在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陸客約佔台灣入境遊產值的四成。

他說,兩岸交惡衝擊到旅遊市場,讓業者備感無奈,只能期待雙邊政府勿動輒拿旅遊來作為政治操作的工具。

李奇岳呼籲,台灣先主動開放出境遊,盡快取消在業者看來並不合理的“禁團令”,雖在兩岸目前的對峙下,此倡議落地的可能性不高。

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包承柯表示,就中方視角,賴清德一改他1月中當選時的演說基調,在520就職演說中公然說出「兩岸互不隸屬」的論調,當然有損兩岸關係。

包承柯說,中方必須以具體行動回應對賴清德的不滿,包括軍事行動、經濟制裁及停止陸客赴馬祖旅遊的踩點行程。

包承柯告訴美國之音:「我想,大環境被賴清德的520講話所破壞,所以,兩岸需要有一個新的調整期,至少賴清德要放棄某些兩個中國論的立場,否則兩岸間根本對立、危機的升高並不會改變。

學者:苦等兩岸交流不如優化台灣觀光品質

對此最新兩岸僵局,多位台灣學者建議,與其設法讓中方點頭對等開放兩岸觀光,不如先處理好陸客來台的長期問題,並優化台灣的觀光品質。

例如,在台北的東吳大學政治系兼任副教授吳建忠指出,過去台灣的地接旅行社屢遭對岸拖欠團費,又遭陸客抱怨旅遊品質不佳,但在缺乏官方對話或出面擔保的情況下,往往很難據理力爭。

他認為,針對兩岸旅遊市場失衡、傾斜的問題,台灣政府原希望透過兩岸開啟平等對話來改善,但此路現在已不通。另外,隨著中國國內的政治環境日益緊縮,台灣旅行團赴中觀光風險也比以往更高。

吳建忠告訴美國之音:「千萬不要忘記,中國的國安法通過之後,現在台灣旅客到對岸去旅遊會不會帶來人身安全等等之類的風險,那將來這一部分恐怕還是政府得來出面來做處理。就他了解,許多中國學生已致函台灣行政部門,要求來台求學,但基於中國政府堅拒開放,此僵局還是無解。

在北台灣桃園的中央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邱俊榮則認為,近期的旅行團禁令或中方片面中止的關稅減讓對台灣總體經濟的實質影響都不大,因此在政治層面上,台灣政府必須堅守兩岸對等、公平的立場。他說,以美國為例,在對華「去風險」的過程中勢必也會波及部分產業和消費者,但為了確保國家整體的經濟安全,執政者無可退讓。

邱俊榮說,台灣經濟之所以有韌性,就是在面對外來衝擊時能持續調整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向來應對,一如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後所經歷過的調整一般。針對旅遊業,台灣官方和業者應反思,在少了來自中國的「快錢」後,如何優化台灣的觀光質量,來爭取更高利潤的商機。

邱俊榮說:「日本(面積)即使比我們大很多,(最近的)觀光人潮搞到京都都受不了,生活品質受到很大的衝擊。所以,對我們(台灣)來講,能容納的(遊客)數量有限的時候,一定要在量上面這樣衝嗎?這其實是我一直非常質疑的問題。與安全威脅之下,保持經濟安全的一大重點就是要跟中國經濟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他呼籲,台灣產業應更多樣化連結國際市場與國際經濟情勢,才能真正降低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更關鍵的兩岸經濟領域,中國許多所需的機械設備和關鍵零組件相對依賴台灣,台灣也應提前研擬反制措施,並且沙排推演,才能在持續緊繃的兩岸走向下確保台灣的經濟與社會安全。

論壇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