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海巡署和日本海上保安廳船艦近日於日本海域舉行聯合搜索及救援演訓,除引發中國官方抗議外,中國網民也怒斥日本「在台灣問題上找存在感」。但專家分析,日台海巡合作補足了周邊國家聯手對抗中國灰色地帶侵擾的「最後一塊拼圖」。
中國近來頻頻出動海警公務船,對週邊國家遂行灰色地帶侵擾。
中國海警常態化進出釣魚島爭端海域
例如,日本海上保安廳星期日(7月22日)在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週邊海域就發現四艘疑似搭載機關炮的中國海警船。這是自今年以來中國公務船連續第213天進入該海域,也創下日本政府2012年9月將釣魚島「國有化」以來的最長紀錄。
此前一天,一艘中國海警船也出現在台灣離島澎湖西方海域,廣播驅離作業中的當地漁船。台灣海巡署「彰化艦」獲報後隨即趨前戒護。
上週五(7月19日),四艘中國海警船進入台灣另一艘離島金門劃設的禁限制水域,歷時約兩小時。這是今年以來累計第32次。
台日海巡聯合演訓 林芳正:非針對中國
面對中國海警常態化的侵擾,台日雙方政府近日證實,台灣1000噸級的“巡護9號”遠洋巡護船與日本海上保安廳的“相模號”巡邏船上星期四(7月17日)在房總半島以南及伊豆大島附近海域展開海上聯合海難救援訓練。
根據日媒《讀賣新聞》7月18日報道,此次演訓旨在透過資訊分享及分割、調整搜尋海域等來提高台日的配合度。台灣「巡護9號」早於7月10-17日即靠泊東京台場碼頭整補。
台媒中央社7月20日也報道稱,這是自1972年日本宣布與台灣斷交以來雙方睽違52年後首度展開海上聯訓。
日本官房長官林芳正指出,此次聯合演訓是根據日台雙方已簽署之海難搜救與反走私、反偷渡備忘錄進行的。林芳正強調:“我們未考慮到包含中國在內的第三國。”
台灣海委會主委管碧玲星期日也說,海上救援基於人道,台灣海巡署在相連海域與週邊國家合作精進搜救能力有其必要,不應被干擾。
對此,在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所長沈明室指出,台、日雙方在2017年底舉行的海洋事務合作對話會議中已簽署海上急難救助合作備忘錄,但遲至現在才公開演訓,代表雙方已感受到中國灰色地帶脅迫日趨嚴峻,必須予以嚇阻。
沈明室說,美、日、台、菲等國都曾於東中國海跟南中國海遭中國海警船、甚至海上民兵襲擾,中國還一度派遣逾5000噸、搭載76毫米主砲的大型海警船進入釣魚台水域。
學者:鄰國海巡合作可嚇阻中國灰色地帶侵擾
面對中國海警船的噸位及規模優勢,就連日本海上保安廳也難單獨應付,因此,若台日合作,可鞏固彼此相連的海上防線,再加上美日菲、美日澳等國已頻繁聯演下,若再補上台灣這塊拼圖,就能更完整地建構第一島鏈上的多國聯合反制機制。
沈明室告訴美國之音:「海巡的聯合演練,包含美日菲的聯合演練,都在告訴它(中國)說,我們這些國家反對你的主權聲索,會聯合起來反制,堅定地捍衛各國的主權。
沈明室說,台灣進一步加入多邊聯合演訓,有實務上的難度,非一蹴可及,但美台間也有相關協議,應盡快開展雙邊共同演訓。
台灣海巡署最大型的「新竹艦」6月中旬曾靠泊美國夏威夷檀香山港,當時對外證實該艦正在執行中太平洋遠洋巡護任務,靠港整補,但其他資訊不便公開,引發外界聯想美台雙方在海巡上可能有的相關合作。
沈明室說,各國聯合海上救援符合普世價值,因此台灣與各國進行的相關訓練,各國不應有異議,也能向中國傳遞象徵性的嚇阻訊號。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以電子郵件書面回覆美國之音採訪時也表示,台日海上執法單位合作,可望共同應對中國的海上灰色地帶侵擾,及早找出對策和合作模式。
莊嘉穎分析,台灣與他國進行海巡合作可低調展現國防自主能力,這其實也藉鑒中國灰色地帶侵擾的策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除非中國以身作則降低對他國的侵擾,否則北京對台灣也只能抗議、外交施壓或發動演習。
莊嘉穎說:“灰色地帶行動,無論是誰在推動,背後的原則就是讓對方難以響應,尤其是做出力度相當、對稱的響應。”
解放軍評論斥:日本“在台灣問題上找存在感”
對於台日海上聯合演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上星期五7月1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中國堅決反對……並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
林劍說,中方敦促日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立即糾正錯誤,不得以任何形式縱容和支持“台獨”分裂勢力。
除官方抗議,中國網友也一面倒反日。
署名「鈞正平」的解放軍政治評論部帳號於微博發文表示:「奉勸日本不要妄想透過演練在台灣問題上找存在感」。該文帖批評,日本在台灣問題上負有“嚴重的歷史罪責”,不要試圖打台灣牌來圓自己的軍事大國夢,“不要再做和平的破壞者”。
對此發文,中國網友於評論區的留言更為激動。
學者:基於仇日歷史,中國恐惡意解讀台日海巡聯訓
網名“大莊在道”的微博網民留言批評:“對於倭寇的狼子野心,只能用鐵鎚棒子狠敲,敢越線深仇舊恨一起清算。”
其他中國網友也是罵聲連連,如「滅掉小日本」、「做好馬踏櫻花(意指:中國對戰日本)的準備吧」。
新加坡學者莊嘉穎表示,中國不僅慣常對他國與台灣的官方互動嚴詞抗議,近年也常高調反彈,與其有領土糾紛的國家和第三方在爭端地區展開軍事、執法或其他官方合作。他說,北京視各國的防務合作旨在挑戰中國,因此可能在相關爭端區域發動巡邏或演習,以強調中方的管轄權和控制能力。
在台北的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揭仲則認為,釣魚島本就是日中兩國長期主要的衝突點,中國又對台灣新任賴清德政府充滿敵意,因此北京此次對台日海防聯合演訓恐生非常負面的認知。
揭仲警告,台灣須慎防中共遭嚇阻後,不但不收斂,反恐基於民族情緒,反而更激烈衝撞和挑釁台日在海上的聯防。
兩岸海上執法恐加劇 學者:台海軍需強化戰術、法律準備
他呼籲,台灣海巡署在擴大國際合作的同時,更需強化自身的應變能力。因為今年2月,金門發生中國籍快艇因躲避台灣海巡查緝而翻覆,造成傷亡後,從台灣海巡署竟拿不出搜證視頻自清(來看),可見台灣海巡在應對加劇的兩岸海上執法衝突方面尚未準備好。
揭仲告訴美國之音:「以後中國大陸海警會不斷地出招,我們(台灣)在海上跟它短兵相接的時候又要注意避免衝突,(因此)(台灣)國安單位要針對各種可能會發生的場景擬定應變計劃,讓前線人員熟悉。
揭仲指出,過去幾年,台灣海軍與海巡署擴大合作,打算在戰時將海巡署轉為“第二海軍”協同作戰,但隨著中共企圖將台海內水化的“法律戰”一再升溫,反讓台灣海巡署更顯兵力不足,極需海軍奧援。
不過,台灣海軍船艦缺乏在平時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所需的法源基礎,例如面對中共海警時,台灣海軍如何應對情勢採取適當的武力;且執法過程中若致平民傷亡,國際上也缺乏相關的法源依據。
揭仲表示,台灣除強化相關海事訓練外,至少應在國內法層面賦予海軍相當的免責權,才能有效應對中共派遣大批海警船壓境後,海巡兵力若捉襟見肘時,海軍必須出動奧援的緊急情勢。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