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台灣解除戒嚴30週年,回顧台灣民主轉型過程中教會曾經發揮的催化作用,再對比今日北京當局對西方宗教的嚴格控制,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民主化的前行道路十分艱難。
星期二,在全球台灣研究所(GTI)一場關於宗教與台灣民主化的座談會中,台灣玉山神學院助理教授陳文珊說,中共當局對教會的控制所產生的寒蟬效應近年來已擴及香港,現在連台灣都開始受到影響,一些教會為了到中國宣教也開始自我束縛,避開敏感話題。
陳文珊告訴美國之音:“我認識不少香港神學院教授,他們也慢慢開始不太願意碰觸比較敏感的議題,有意識的選擇沉默,在一些議題上選擇沉默, 這個情形甚至會影響到台灣,因為我們也開始發現台灣一些宗教組織,它能夠辦很大的活動,它的錢從哪裡來?所以台灣最近也在開始想說,我們要過宗教法案,就是去查這些宗教團體的資金流向,因為我們擔心發生在香港的事情會重複發生在台灣。”
陳文珊說,中國並沒有真正的宗教自由,在中共統治下宗教被用來作為控制人民的手段,監控教會的手法有如當年的國民黨一樣。
陳文珊說:“發生在國民黨統治台灣時期的宗教審查制度,就是派一個人、派一個黨工坐在下面聽你講道或檢查你的出版刊物。我認識的一些中國非政府組織工作者和教徒說,他們會分辨場合,就是如果在公開場合他們有些話就不會講,只有在私下,例如以觀光的名義來到香港,跟我們碰面的時候他們才會說出真正的想法。”
1977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曾經發表人權宣言,呼籲美國總統卡特在與中共關係正常化時堅持“保全台灣人民的安全、獨立與自由”,並敦促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採取有效措施,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但不久之後,其總幹事高俊明牧師即因協助異議人士施明德逃亡而被當局逮捕入獄。
1960到1970年代曾經作為天主教教士在台灣傳教的民進黨駐美代表處主任彭光理說,基督教在台灣有許多派別,國民黨執政者蔣介石和他的妻子宋美齡也是基督徒,但他們被塑造為是“好基督徒”,在威權統治下宗教團體都不願涉入政治,但基督長老教會因日本殖民統治前即在台灣南部立足,並以台語傳教、出版教會刊物,其本土化與教育性,也成為戒嚴時期生活在國民黨極權統治下,台灣本土政治精英在追求社會正義及人權、自由的重要精神支柱,也因此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彭光理說,在今天民主化之後的台灣,社會上對各種宗教都極為開放包容,對來自東南亞國家的穆斯林新移民也可以從更多互動中了解他們的信仰,而在中國,由於執政當局對宗教的嚴格控制,只有官方認可的教會可以公開活動,地下教會仍然受到嚴厲的打壓,基本的宗教自由還是極為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