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美國商會最近所做的一次商業環境調查顯示,受經濟放緩的影響,在華美國企業去年日子很不好過,創紀錄數量的美國企業收入和盈利下降。
這份年度民調發現,在受訪的372個在華美國企業中,尤其是面向中國市場的企業,21%的企業2019年收入下降,其下降幅度均超過2018年的12%和2017年的7%,為2015年來下降幅度最大。
這項民調於去年底進行,因此未能反映出今年1月美中兩國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和冠狀病毒爆發所帶來的影響。
悲觀預期
在去年受訪時,24%的企業說,他們預期2020年企業業績不會出現增長,而製造業和能源業的企業更表示悲觀,40%的企業對未來的預期表示悲觀。
中國美國商會會長畢艾倫星期二(3月10日)在一次媒體吹風會上說,“即使在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之前,由於中國經濟的疲軟,我們的會員企業已經對市場增長前景相當謹慎,當然,新冠病毒疫情會更加強調他們審慎的預期。”
美國商會2月中旬進行的快速調查已經表明,在受訪的169個企業首席執行官中,近一半的人預計,如果企業運作在4月不能恢復正常,2020年的收入會下降。
其中僅五分之一的企業預計,如果冠狀病毒疫情爆發持續到8月份,2020年的收入會大幅下跌50%以上,儘管只有4%的受訪者在考慮企業外移。
一些全球主要的金融機構,包括埃信華邁(IHS Markit),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經濟學人智庫(the Economic Intelligence Unit)認為,如果疫情在本季度得不到控制,他們都向下修正中國經濟增長目標0.4到0.5個百分點,至5.5%。
來年日子不好過
中國美國商會主席葛國瑞預計,受疫情爆發影響的美國企業已經恢復產能50以上,有的多達80%。他們預計來年日子不好過。
他說,該商會計劃於下星期進行另外一次快速民調,更新商會會員公司的商業情緒。
根據中國美國商會的年度民調,83%的美國企業沒有考慮企業外移出中國,另外17%的受訪者稱,他們正在考慮或者已經著手進行將企業外移出中國的程序。畢艾倫稱,這是“事實上的多元化”,而不是事實上的脫鉤。
他說,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增加促使勞動力密集的美國企業將工廠轉移到中國以外,高科技公司為了滿足出口控製或避免加徵的關稅,也在企業外移。
葛國瑞在這次媒體吹風會上說:“脫鉤有個商業含義,也有政治意涵。我們不是在談政治,我們在商言商。因此,對我們而言,只是我們怎樣以一種美國經濟、中國經濟,以及兩國人民受益的方式負責任地做生意。因此,這只是出於成本的考慮。”
此外,民調顯示,儘管美中關係的不確定性和緊張不斷加劇,仍然有59%受訪者把中國作為他們投資市場的首選。
無擴大生產計劃
這份民調顯示,由於美中關係的不確定性和經濟活動放緩,雖然一半的受訪者認為,中國的監管和投資環境有所改善,但37%的受訪者不計劃追加投資或擴大生產,這比一年前的調查上升了5個百分點。
此外,畢艾倫說,56%的受訪者對中國充滿信心,因為,中國承諾會進一步向外企開放市場。但是很多人仍不確定中國的實施過程。
在市場准入方面,高達82%的受訪者,尤其是以消費者為導向和高科技公司,認為這是他們在中國經營中的主要障礙。
北京的一家智庫的首席執行官蔡雄山認為,中國致力於知識產權保護和對外企開放市場的政策。
他說:“很多年前在中國,是不能設立,比如說,電子商務和外商投資企業的,現在市場是放開的,這些都是政策上的一些突破,包括在上海的自貿區等等。”
他說:“所以,我覺得,加強民間和官方的交流,包括對於監管制度的了解。”
蔡雄山還敦促美中兩國不要談論脫鉤,因為他認為,對於相互依存的兩個經濟體來說,脫鉤是不可能的。
強迫技術轉移?
這份民調顯示,雖然91%消費者導向的公司說,他們自願與中方分享技術和專有知識,但是20%的企業說,“由於業務部門非正式的壓力”,他們才與中方共享有關技術。
畢艾倫說,中國的網絡安全法律更加重視技術自給自足,圍繞著脫鉤的更廣泛的美中商業關係的複雜性,會使得在華美國科技企業面臨一個即將到來充滿挑戰的一年。
這份民調說,整體而言,美中貿易緊張持續加劇,勞動力成本上升,監管條文解釋的不一致,以及不明確的法律執法,是在華美國企業關注的首要問題。
因此,中國美國商會敦促美國政府進一步推動在中國經商的公平競爭環境,推動以結果為導向的政府間的對話,削減對中國商品加徵的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