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總部設於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環保智庫“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的分析顯示,隨著化石燃料發電量開始下降,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可能最早在明年就會開始進入“ 結構性下降”,同時由於中國可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創紀錄的增長,現在已足夠應對日益增長的需求。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目前目標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 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表示,預計2023年至2050年間,中國現有化石燃料資產的排放量將佔全球的45%。
然而報告顯示,中國一直以驚人的速度安裝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光是2023年新增太陽能裝置容量就達到美國總裝置容量的兩倍。
這份由CREA的首席分析師勞瑞·米利維爾塔(Lauri Myllyvirta)製作的報告表示:“僅2023年(中國)新增的太陽能、風能、水力和核能裝置容量預計每年將產生423太瓦時 (TWh),相當於法國的總耗電量。” 這份報告週一公佈在英國氣候政策組織“碳簡報”(Carbon Brief)網站。
報告稱,隨著乾旱消退和水庫重新蓄水,裝置容量的大幅增加以及水力發電預計將出現反彈,“幾乎肯定會在2024年推動化石燃料發電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下降”。
分析認為,這種下降可能會持續下去,因為“低碳能源擴張的速度現在不僅足以滿足,而且超過中國總體電力需求的年平均增長”、“這將推動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排放進入長期的結構性下降。”
該報告是基於官方數據和商業數據。
然而,中國仍在擴大煤電產能,這份報告警告稱,這“為中國傳統利益集團和新興利益集團之間的對抗奠定了基礎”。
Carbon Brief 表示,可再生能源的成長“威脅到煤炭行業和對煤炭行業影響較大的地方政府利益”,並表示“這些利益相關者可能會抵制轉型,引發對潛在障礙的擔憂。”
在11月底迪拜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之前,中國和美國的氣候官員本週稍早舉行了會談,雙方都讚揚了建設性的對話,但沒有 提供細節。 中國氣候變遷事務特使解振華9月時曾表示,完全淘汰化石燃料並不符合實際。
(此文依據了法新社和路透社的報道。)
論壇